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评析

作 者: 程妍
导 师: 谢晓娟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国际关系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中国公共外交 美国
分类号: D820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1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外交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公共外交日益兴起,并且逐渐取代传统外交成为各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外交的一种新形态,公共外交对于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国家形象,甚至是国家利益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探讨中国公共外交的特点、条件以及制约因素,从而对中国公共外交提出建议。本文首先阐述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公共外交的特征和公共外交的作用。公共外交是一国政府通过对外信息传播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对他国民众进行说明、说服工作,旨在创造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进而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公共外交能够提升国家软实力、维护国家的良好形象,促进国家利益的实现。其次介绍了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主要对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现状和特点进行探讨。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由来已久,对美公共外交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新中国成立前的公共外交、新中国成立后至中美建交期间的公共外交和中美建交后的公共外交。由于各个时期的国际形势不同,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也呈现出不同特点。最后主要分析了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的条件、制约因素、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中国进一步对美推行公共外交提出建议。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言对美国民众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加深和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密成为了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的条件。同时,文化差异、人权问题和“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依然存在,制约着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促进公共外交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推动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绪论  10-16
  0.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0-11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5
    0.2.1 国外研究现状  11-12
    0.2.2 国内研究现状  12-15
  0.3 研究方法、创新点和难点  15-16
1 公共外交的基本内涵及其作用  16-23
  1.1 公共外交的相关理论  16-20
    1.1.1 公共外交的概念  16-17
    1.1.2 公共外交与外交的关系  17-18
    1.1.3 公共外交的特征  18-20
  1.2 公共外交兴起的原因  20
  1.3 公共外交的目标及其作用  20-23
    1.3.1 公共外交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塑造  21
    1.3.2 公共外交有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21-22
    1.3.3 公共外交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22-23
2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实践  23-29
  2.1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发展历程  23-26
    2.1.1 新中国成立前的公共外交  23-24
    2.1.2 新中国成立后至中美建交期间的公共外交  24-25
    2.1.3 中美建交后的公共外交  25-26
  2.2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特点  26-29
    2.2.1 以中国传统文化和汉语言为依托  26-27
    2.2.2 公共外交的非政府因素逐渐加强  27
    2.2.3 文化交流与信息传播同时进行  27
    2.2.4 政府主导型公共外交向全方位、多层次转变  27-29
3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影响因素  29-38
  3.1 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的条件  29-30
    3.1.1 中国的文化吸引力不断增强  29
    3.1.2 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国际影响不断加深  29-30
    3.1.3 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日益紧密  30
  3.2 中国对美推行公共外交面临的制约因素  30-32
    3.2.1 “中国威胁论”依然存在  30
    3.2.2 人权问题等对中国国家形象“妖魔化”的影响  30-31
    3.2.3 跨文化沟通与文化认同的障碍  31-32
    3.2.4 缺少民间智库对公共外交的支持  32
  3.3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现状分析  32-38
    3.3.1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取得的成效  32-37
    3.3.2 中国对美公共外交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37-38
4 推动中国对美公共外交的政策选择  38-41
  4.1 将公共外交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38
  4.2 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8-39
  4.3 对公共外交客体加以研究  39
  4.4 从受众国角度考量公共外交的推行  39-40
  4.5 促进公共外交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40-41
结束语  41-42
参考文献  42-46
致谢  46-4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47-48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英美医疗保障制度的比较与借鉴,R199
  3. 美国服装专业博物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研究,G269.712
  4. 中美高等教育规模与教职工队伍比较研究,G649.2
  5. 冷战后中印地缘战略关系中的美国角色分析,D822.335.1
  6. 中国男子篮球与美国男子篮球的比较研究,G841
  7. 美国办公家具设计理念研究及实践,TS665.5
  8. 美国从越南和苏联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K153
  9. 英国和美国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研究,D756.1
  10. 新世纪好莱坞影片对我国电影的启示,J905
  11. 美国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研究,G642
  12.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13. 从比喻手法看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差异,G04
  14. 浅析莱拉·拉森《流沙》中性政治的表现及应对,I712.074
  15. 互联网公共外交作用研究,D822
  16. 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形成及共性分析,G640
  17. 美国主流媒体的对华印象与中国面对美国的国家形象塑造,D81
  18. 美国影评人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905
  19. 试论基督教右翼的政治参与路径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B978
  20. 美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黑人居住隔离问题研究,K712
  21. 浅析冷战后中美军事外交,E2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外交、国际关系 > 中国外交 >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