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网络民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探析

作 者: 刘慧芳
导 师: 陈华杰
学 校: 复旦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关键词: 网络民主 公民政治参与 现代民主制度 网络空间 信息
分类号: D621.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民主成为这个时代的新话题。网络民主,亦称电子民主、数字民主,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手段和模式。可以说,网络民主提供了一种新型民主的可能性,它打破和削弱了单边主义与垄断主义,让多元参与和沟通对话成为主流。网络民主使得参与结构扁平化与多元化,促进了更大范围内的网民参与。这对民主制度的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在现代意义上谈政治参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当前政治参与的定义、概念很多。政治参与的定义界定为:“普通公民以影响国家、政府的决策与行为活动为目的,积极以各种合法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由此体现出本文所探讨的政治参与的主体为普通公民(而非政府官员和职业活动家),以影响国家或支持政府政治活动为目的。网络民主是网民凭借网络平台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去,在政治互动过程中表达其利益诉求,促进政府改革的一种新的民主形式。网络民主在促进政府管理与网民政治参与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网络政治参与助推我国政治文明进程;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促进参与制民主发展;网络时代的参与式民主能促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辩证的,网络民主也不例外。网络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民主进程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信息获取存在诸多问题;意见表达的真实性性与民主稳定性受到威胁。针对网络民主中出现的公民政治参与问题,本文进行了详尽的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信息获取存在障碍。政府有可能成为信息真实性的严重威胁者;公民进入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信息发布者身份难以监控。二、民主稳定性受到威胁,我国政治参与政策不完善;公民参与素质有待提高三、网络参与的道德规范不明确,民意真实性与决策的科学性存在悖论;多元主体分化与政策合意同样存在悖论。根据网络民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原因,本文针对信息获取问题、加强民主稳定性、促进中国“网络民主”的规范化等问题提出相应可行的措施。希望通过以下措施,我国公民在网络条件下的民主参与范围能够扩大,民主参与程度可以加深、民主参与热情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完善中国民主制度,推动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9
引言  9-11
第一章 网络民主公民政治参与概念解析  11-16
  第一节 网络民主的内涵与特点  11-13
    一、虚拟的形式特征  11-12
    二、匿名的交互特征  12
    三、非中心化的组织特征  12-13
    四、开放的结构特征  13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概念和特点  13-16
    一、政治参与的概念  13
    二、网络民主中政治参与的特点  13-16
第二章 网络民主中公民政治参与的维度  16-20
  第一节 参与主体和能力  16-17
    一、参与主体  16
    二、参与主体的主客观能力  16-17
  第二节 多元决策主体  17-20
第三章 网络民主中公民政治参与的两面性  20-28
  第一节 网络民主中政治参与的积极面  20-24
    一、网络政治参与助推我国政治文明进程  20-21
    二、激发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促进参与制民主发展  21-23
    三、网络时代的参与式民主能促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23-24
  第二节 网络民主中公民政治参与的消极面  24-28
    一、信息获取存在问题  24-26
    二、意见表达的真实性与民主稳定性存在缺陷  26-28
第四章 消极面产生的原因分析  28-32
  第一节 信息获取存在障碍  28-29
    一、政府可能成为信息真实性的威胁者  28
    二、公民获取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  28-29
    三、互联网的匿名性使信息发布者身份难以监控  29
  第二节 政治体制不完善  29-30
    一、政治参与制度不完善  29
    二、公民参与素质有待提高  29-30
  第三节 网络参与的道德规范不明确  30-32
    一、民意真实性与决策科学性存悖论  30-31
    二、多元主体分化与政策合意存悖论  31-32
第五章 完善网络民主中政治参与的对策  32-40
  第一节 确保高质量的信息获取  32-34
    一、通过各种方式确保公民所获信息的真实可靠  32
    二、建立防止"数字鸿沟"的机制  32-33
    三、加强对网络信息空间的治理  33-34
  第二节 加强网络民主基础建设  34-37
    一、促进意见代表的平等性  34
    二、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建立电子政府  34-35
    三、提高网络政治参与者的素质  35-37
  第三节 促进网络民主规范化  37-40
    一、加强网络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  38
    二、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  38-40
注释  40-41
参考文献  41-43

相似论文

  1. 多导弹协同作战突防效能评估及组合优化算法研究,TJ760.1
  2. 路面平整度检测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和定位技术研究,U416.2
  3. 基于信息熵的课堂观察量化评价模型研究,G632.4
  4.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评价方法的实施研究,G633.67
  5. 舌体特征的提取及融合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6. 海量多数据库集成系统的Mediator和Wrapper机制的设计与实现,TP311.13
  7. BioLab面向生物计算服务的网格系统,TP399-C8
  8. 矢量CAD电子图纸保护系统研究,TP391.72
  9. 基于感兴趣信息的高光谱图像压缩技术研究,TP391.41
  10. 领域实体属性及事件抽取技术研究,TP391.1
  11. 词义消歧语料库自动获取方法研究,TP391.1
  12. 隐式用户兴趣挖掘的研究与实现,TP311.13
  13. 时间表达式识别与归一化研究,TP391.1
  14. 生物医学领域检索系统查询扩展技术研究,TP391.3
  15. 面向海量邮件的检索系统研究与实现,TP393.098
  16.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其在可穿戴计算机上的应用,TP202
  17. 引入风险因素影响的商品混凝土信息指导价确定系统研究与建立,F407.92
  18. 沪深300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实证研究,F224
  19. 武器装备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0. 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HL7消息解析和存储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21. 医疗信息集成平台中DICOM中间件及访问控制模型的设计与实现,TP311.1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政治制度 > 公民权利与义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