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研究

作 者: 顾雪松
导 师: 迟国泰
学 校: 大连理工大学
专 业: 金融工程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评价 科技评价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组合赋权
分类号: F12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99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科学技术评价体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建立科学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各省级行政区进行评价,对指导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是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第三章是基于G1-离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科学技术综合评价模型。第四章是对中国典型省级行政区科学技术评价的实证研究。第五章是结论。本文的主要工作:一是根据“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内涵,利用R聚类与因子分析相结合建立了科学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利用G1法确定指标主观权重,利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根据主客观评价结果偏差最小的原则对主客观权重组合,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的科学技术综合评价模型。三是对典型省级行政区科学技术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R聚类将同一准则层内的指标分类,通过因子分析筛选出各个类中因子载荷最大的指标,既保证了筛选出的指标在所在类别中对评价结果影响最大,又避免了同一类指标的信息重复。二是根据因子分析用方差表示信息含量的思路,将筛选后的指标所反映的海选指标信息含量作为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解决了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判定缺乏定量标准的问题。三是通过主、客观评价法各自的评价结果偏离程度最小的原则构建组合赋权优化模型,根据指标实际数值得到最优组合权重,避免了现有研究忽视主客观评价结果对组合权重影响的问题。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10
1 绪论  10-20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0
    1.1.1 选题背景  10
    1.1.2 选题意义  10
  1.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的含义  10-11
    1.2.1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10-11
    1.2.2 科学技术评价的含义  11
    1.2.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评价的特点  11
  1.3 国内外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11-13
    1.3.1 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  11-12
    1.3.2 国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  12
    1.3.3 学术文献整理得出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  12-13
    1.3.4 现有科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1.4 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8
    1.4.1 指标筛选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4
    1.4.2 指标标准化方法的研究现状  14-15
    1.4.3 指标赋权方法的研究现状  15-17
    1.4.4 现有科学技术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17-18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18-20
    1.5.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8
    1.5.2 本文的研究内容  18
    1.5.3 本文的研究框架  18-20
2 基于聚类-因子分析的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  20-25
  2.1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20
  2.2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  20-21
    2.2.1 国际权威机构经典观点高频指标的海选思路  20
    2.2.2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的可观测原则  20
    2.2.3 指标客观数据的聚类与因子分析筛选思路  20-21
  2.3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21-24
    2.3.1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的海选  21-22
    2.3.2 指标筛选前的数据标准化  22
    2.3.3 指标类别提取的R聚类  22-23
    2.3.4 信息含量最大指标筛选的因子分析  23-24
  2.4 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标准  24-25
3 基于 G1-离差最大化组合赋权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  25-30
  3.1 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建立的原理  25
    3.1.1 组合权重的确定  25
    3.1.2 评价模型建立的思路  25
  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25-28
    3.2.1 G1法对主观权重的确定  25-26
    3.2.2 离差最大化方法对客观权重的确定  26-27
    3.2.3 基于主客观评价结果偏差最小的组合权重的确定  27-28
  3.3 评价指标的评分  28-29
  3.4 科技评价模型的建立  29-30
4 科学技术评价的实证研究  30-50
  4.1 科学技术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0-37
    4.1.1 评价指标的海选  30-32
    4.1.2 样本选取与数据标准化  32-35
    4.1.3 R聚类和因子分析对评价指标的筛选  35-37
    4.1.4 指标体系构建合理性的判定  37
  4.2 典型省级行政区的科学技术评价  37-42
    4.2.1 G1法对指标主观权重的计算  37-38
    4.2.2 离差最大化方法对指标客观权重的计算  38-39
    4.2.3 基于主客观评价偏差最小的组合权重计算  39-40
    4.2.4 灰色关联度对指标得分的计算  40
    4.2.5 综合评价结果  40-42
  4.3 典型省级行政区科技评价结果分析  42-47
    4.3.1 中国科技发展总体特征分析  42-44
    4.3.2 中国14个典型省份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44-46
    4.3.3 基于权重的影响科技评价影响因素分析  46-47
  4.4 对中国区域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47-50
    4.4.1 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科技产出水平提高  47
    4.4.2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  47-48
    4.4.3 促进各地区科技的全面协调发展  48-50
5 结论  50-52
  5.1 主要工作  50
  5.2 主要结论  50
  5.3 主要创新与特色  50-51
  5.4 研究展望  51-52
参考文献  52-54
附录A 中国14个典型省份科技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54-55
附录B 中国14个典型省份科技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结果  55-5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6-57
致谢  57-58

相似论文

  1. 大豆品种对腐竹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TS214.2
  2. 论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继承与创新,D61
  3.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哲学思考,B03
  4. 党的建设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261
  5.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研究,D61
  6.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7. 科学发展观的双重维度审视,D61
  8.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湖北省白酒产业集群发展研究,F426.82
  9. 中国肉猪产业(品)国际竞争力研究,F752.6;F224
  10. 论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利益整合,D61
  11. Buss-Perry攻击问卷在2757名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G645.5
  12.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化工行业外贸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F224
  13. 我国民营科技企业竞争力测量的实证研究,F224
  14. 控股股东行为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15. 制造业绿色产品研发的风险识别与评价研究,F205;F224
  16. 南马匠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F327
  17. 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生态安全问题研究,X2
  1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经营绩效评价,F224
  19. 河北省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F832.6
  20. 涉农类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的评价研究,F832.51;F224
  21. 基于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风机状态诊断研究,F426.61

中图分类: > 经济 > 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 中国经济 > 经济建设和发展 > 技术发展与革新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