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及改革意愿研究

作 者: 耿媛媛
导 师: 李建强
学 校: 四川农业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农民认知 农民意愿
分类号: F32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26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村经济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它对农业生产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关系着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土地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土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农村土地制度是否健全完善,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以至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都影响极大。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基本符合国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显现。这透视出我国再次进行土地制度改革和完善的紧迫性。然而,在长期的农地制度改革争论中,很少有人关注农民的认知状况和真实想法及意愿。土地是大多数农民的最大利益所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应该充分考虑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状况和真实想法、尊重农户的意愿和选择,因为农户的认知水平和真实想法是我们进行制度创新、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基础。本文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与实际、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选择成都市新津县农户作为调查对象,就农户对现行农地制度的认知、评价和意愿进行考察和分析。本文还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探寻影响农户农地制度改革意愿的主要因素,并对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新津县调查点农地制度总体实施状况良好。新津县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三级所有、组为基础的体制,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相对稳定,三个调查点的土地承包制度安排基本相同,农地制度总体实施状况良好。但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不同程度的土地调整造成了农民对土地稳定性预期信心不足;劳动力、收益、非农就业等因素阻碍了农地流转,不能使农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等。2.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总体认知水平不高。总体上看,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与现行的农地制度安排不相一致。农民对农地所有权主体认知模糊,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了解程度不深,主要关注集体土地的成员权,对土地调整主体的认知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认为村集体在农地流转的操作和程序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对土地增值收益权归属的认知倾向于农民自己。3.农民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基本满意。调查样本中八成以上的农民对于现行的以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为主体的农地制度表示满意,说明“农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将会继续推行下去。同时土地零散、不便于统一规模经营、分地不均成为多数农民眼中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4.多数农民有求稳心里,不愿农地制度改革发生剧烈变动。样本农户中仅三分之一左右认为对现行农地制度改革“有必要”。加之农民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基本满意,反映出多数农户的求稳心里,不希望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剧烈变动,特别是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在家务农的农户这种求稳心里更明显。5.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和评价是影响农民意愿的主要因素。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调整主体、土地增值收益权认知及对农地制度的评价显著影响农户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同时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在对农村土地制度完善提出对策建议中,应着重考虑这些因素。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1 绪论  13-21
  1.1 选题意义  13-14
  1.2 文献综述  14-19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4-15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5-18
    1.2.3 文献评论  18-19
  1.3 研究目的  19
  1.4 论文结构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19
  1.5 研究方法  19-20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20
  1.7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0-21
    1.7.1 可能的创新  20-21
    1.7.2 存在的不足  21
2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26
  2.1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现状  21-24
    2.1.1 农村土地所有制度  21-22
    2.1.2 农村土地使用制度  22-23
    2.1.3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23-24
  2.2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存在的问题  24-26
    2.2.1 土地产权不明晰  24-25
    2.2.2 土地承包经营权不稳定  25
    2.2.3 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25-26
    2.2.4 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缺陷  26
3 调查区域概况  26-31
  3.1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26-27
  3.2 调查点的选择  27-28
  3.3 调查点农村土地制度实施现状  28-31
4 农民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认知  31-38
  4.1 农民对农地所有制度的认知  31-32
  4.2 农民对农地使用制度的认知  32-34
  4.3 农民对土地调整主体的认知  34-35
  4.4 农民对农地流转的认知  35-36
  4.5 农民对农地征收的认知  36-37
  4.6 基本结论  37-38
5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评价和建议  38-42
  5.1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评价  38-40
    5.1.1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总体评价  38
    5.1.2 农民眼中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8-39
    5.1.3 农民对土地调整的认可  39-40
  5.2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建议  40-42
    5.2.1 农民对土地使用权期限的建议  40
    5.2.2 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议  40-41
    5.2.3 农民对征地补偿费发放方式的建议  41-42
6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42-51
  6.1 农民对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态度  42
  6.2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  42-45
    6.2.1 不同年龄农户对农地制定改革的意愿  43
    6.2.2 不同受教育程度农户对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  43-44
    6.2.3 不同职业农户对农地制度改革的意愿  44-45
  6.3 农民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45-51
    6.3.1 理论分析  45-46
    6.3.2 实证分析  46-51
7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51-56
  7.1 研究结论  51-53
    7.1.1 新津县调查点农地制度总体实施状况良好  51-52
    7.1.2 农民对现行农地制度的总体认知水平不高  52
    7.1.3 农民对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基本满意  52
    7.1.4 多数农民有求稳心里,不愿农地制度改革发生剧烈变动  52-53
    7.1.5 农民对农地制度的认知和评价显著影响着农民的意愿  53
  7.2 对策建议  53-56
    7.2.1 采取政府宣传、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措施,提高农民认知水平  53-54
    7.2.2 规范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消除农民认知的负面影响  54
    7.2.3 建立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促进规模经营  54-55
    7.2.4 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55
    7.2.5 建立反馈机制,使农民的意愿和建议得到充分表达  55
    7.2.6 农地制度改革完善要循序渐进  55-56
参考文献  56-59
致谢  59-60
附录一 村落基本情况调查表  60-62
附录二 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和农民意愿研究调查问卷  62-66

相似论文

  1.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治逻辑,F321.1
  2. 农户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F321.1
  3.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问题研究,D923.2
  4.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F321.1
  5. 农村土地制度对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影响研究,F321.1
  6. 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D922.3;D923
  7.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视角下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F321.1
  8.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F301
  9. 关于“小产权房”问题的探索,F293.3
  10. 成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与银行风险研究,F832.2
  11. 陕西省佳县农民植枣意愿及适宜规模研究,F326.13
  12. 抗战时期解放区文化人眼中的农民,K265
  13. 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研究,F321.1
  14. 北京地区免耕农业及其经济效益研究,F224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研究,F321.1
  16. 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意愿调查研究,F299.27
  1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之农民意愿研究,R197.1
  18. 农民参与农村社会保障的意愿研究,F323.89
  19. 基于农民认知视角的中国农地制度变迁研究,F321.1
  20. 基于农民意愿的土地征收补偿研究,F301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中国农业经济 > 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 > 土地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