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作 者: 谭学君
导 师: 王炳华
学 校: 三峡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重要性 经验教训 现实形势 对策与路径
分类号: D42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2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其实质是极度分散的小农形态与近代以来中国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道路之间的内在紧张。在国家现代化成为一种排他的、必然选择的情况下,“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只能着眼于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性改造,使之具备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基本素质,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融入国家整体的现代化进程。“三农”问题的核心应是农民问题,因此,实现中国农民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根本性转变,应是我们思考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要件。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现代农民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十分紧迫且极具战略意义的重大任务。本文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宏观背景及立题依据。本文第一部分,结合农村发展的历史、现实,分析论证了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站在历史的高度理性反思中国农村的发展,国家的支持和农民的解放是中国农村发展摆脱曲折反复的历史命运的两个关键要件。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将国家支持转化为农村发展现实动力的重要保证;是培育新农民,进而实现农民解放的基本途径。因此,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是农村发展历史的重要启示。从现实层面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当前农村稳定、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及实现乡村社会和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时代价值。因此,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第二部分,在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历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比较研究,归纳并提炼出了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即:在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工作理念上,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在工作方式上,必须实现经常化和贴近化,避免运动化和空洞化;在工作任务上,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并服从和服务于农村发展。这些经验教训是指导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有效开展的基本原则。本文第三部分,对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现实形势进行了审视。包括主客观环境评估、工作对象的思想现状剖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解析。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来看,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物质条件有所改善。乡村治理结构亟待完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仍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农村社会事业薄弱,严重制约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农村人口流动性有所增强,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从主观环境看,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普遍增长,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注入了主观动因。农村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强基固本的艰巨任务。农村社会风气有所恶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巨大冲击和挑战。新时期农民的思想特点是:多样性、多变性及双重性。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观认识上存在偏差;领导乏力,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阵地有效利用率不高;手段和载体陈旧单一等。本文第四部分,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对策思考和路径设计。就宏观应对策略而言,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从战略上调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定位,实现其科学化、人性化的本位回归。其次,要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并确保有效运行。再次,要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和制度,实现运行的社会化和制度化。最后,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大力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就具体路径而言,可尝试分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制定科学发展战略。第二步,围绕发展战略,科学设计内容和方案。第三步,任务分解,落实到人。第四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村入户”。第五步,查漏补缺、总结评比。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1
引言  11-13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农村发展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  13-20
  第一节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农村发展历史的重要启示  13-15
  第二节 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  15-19
    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维护农村稳定方面的价值分析  15-16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16-17
    三、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乡村中的价值分析  17-19
  本章结语  19-20
第二章 历史回顾: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历程与经验教训  20-26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发展历程  20-21
    一、除旧布新阶段(1949—1956)  20
    二、曲折前进阶段(1957—1966)  20-21
    三、严重挫折阶段(1966—1976)  21
    四、拨乱反正和创新发展阶段(1978 至今)  21
  第二节 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经验教训启示  21-24
    一、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  21-22
    二、在工作理念上,必须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  22-23
    三、在工作方式上,必须实现经常化和贴近化,避免运动化和空洞化  23-24
    四、在工作任务上,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并服从和服务于农村的发展  24
  本章结语  24-26
第三章 现实审视: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对象及问题研究  26-36
  第一节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主客观环境评估  26-31
    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客观环境评估  26-29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观环境评估  29-31
  第二节 新时期农民的思想现状与特点剖析  31-32
  第三节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32-35
    一、主观认识上存在偏差  32-33
    二、领导乏力,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3
    三、阵地建设有所加强,但有效利用率不高  33-34
    四、手段和载体陈旧且单一  34-35
  本章结语  35-36
第四章 微观设计: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与路径  36-46
  第一节 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对策思考  36-42
    一、从战略上调整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定位,实现其科学化、人性化的本位回归  36-37
    二、着力构建齐抓共管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  37-39
    三、建立健全工作网络和制度,实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和制度化  39-40
    四、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  40-42
  第二节 做好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路径设计  42-45
    第一步,制定符合农村实际和农民利益的科学发展战略  42-43
    第二步,围绕发展目标科学设计工作内容和方案  43
    第三步,分解任务,落实到人,签订责任书  43-44
    第四步,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载体,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进村入户”  44-45
    第五步,查漏补缺,总结评比  45
  本章结语  45-46
注释  46-48
参考文献  48-52
后记  52-53
附录: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写作或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53

相似论文

  1. 试论武术“打练结合”之重要性与可行性,G852
  2. 基于粗集理论的大曲理化指标重要性研究,TS262.3
  3. 基于过滤驱动的磁盘数据恢复模型研究与实现,TP333.35
  4. 基于链接重要性的动态链接预测算法研究,TP393.03
  5. 基于广义信息熵的决策树模型及其在绩效评价中的应用,TP18
  6. 基于SURF特征的单目视觉SLAM技术研究与实现,TP242
  7. 基于非线性滤波的小卫星姿态确定及控制研究,V448.2
  8. 基于有监督奇异值分解和类随机森林决策方法的肿瘤特征基因筛选研究,R730.4
  9. 论临摹课在油画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J213
  10. 试论舞蹈教学中的呼吸,J70-4
  11.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082
  12. 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探索与研究,G633.951
  13. 基于证据理论的粗糙集方法,TP18
  14. 基于经济周期的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实证研究,F275
  15. 面向制图综合的道路信息表达研究与实践,P283
  16. 复杂网络中关键节点发现技术研究,O157.5
  17. 几种城乡一体化评价模型及其应用,F299.27
  18. 豫东基层部队官兵就诊工作相关问题研究,R82
  19. 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64
  20. 村级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D267.2
  21. 基于H.264标准的多描述视频编码技术研究,TN919.8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 > 农民运动与组织 >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 农民工作 >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