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乔治·桑小说中的乌托邦意向
作 者: 蔡黎琼
导 师: 武跃速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乔治·桑 小说 理想家园 乌托邦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乔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其小说以理想主义的写作风格著称。她“相信艺术的使命是情感与爱的使命”,因而在她创作的数十部小说中全方位地展现了无暇人性、纯洁爱情、和谐家庭、完满社会以及诗意自然的理想家园谱系,暗含空想社会主义生活蓝图的构设。故本论文从乔治·桑的个人经历和思想入手,在个体、社会和自然三个层面上深入探讨乔治·桑小说文本中的女权意识和民主意识,发掘其中贯彻始终的乌托邦思想倾向,从而探寻其作品释放出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本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简要介绍了乔治·桑的文学创作和国内外乔治·桑研究状况,并阐明论文的研究思路和选题意义。正文在结构上分为三章:第一章结合乔治·桑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介绍其思想产生的根源,并通过梳理卢梭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对她思想的影响,分析其乌托邦意识的形成过程,以及她在文学作品中建构理想的精神寄托。第二章运用女权主义理论,从解构菲勒斯中心话语和突围阶级界限两个维度诠释乔治·桑小说中的理想情爱。第三章从社会体制和自然田园两个方面,勾勒乔治·桑小说中的完美家园设想——前者以《木工小史》、《安吉堡的磨工》和《金林的爵爷们》三部作品,层层递进,最终描绘出她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蓝图;后者通过城市和自然的对照,解析乔治·桑后期创作的田园小说,凸显大自然的适宜栖居。结语从对乌托邦“终结论”的质疑出发,探寻乌托邦在现今社会依旧存在的精神意义。乔治·桑以贴近人间幸福为出发点和归宿,用饱含激情的文字抒写了她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期待,为人类的精神家园增添色彩,营造了一个个体精神栖息、舒展的庇护之所;同时,其作品在和谐自然与完美人性的表现方面,对于当下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生态关怀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6 绪论 6-11 一、乔治·桑的文学创作 6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6-9 三、选题思路与研究价值 9-11 第一章 乌托邦意识的发轫与动因 11-21 第一节 坎坷不平的生活经历 11-15 第二节 寻找光明 15-21 第二章 “伊甸园式”情爱的演绎 21-28 第一节 解构菲勒斯中心话语 21-25 第二节 反抗与冲破阶级的界限 25-28 第三章 理想家园的标本 28-41 第一节 “乌托邦式”社会的构想 28-33 第二节 “人间牧歌式”田园的描摹 33-41 结语 41-43 致谢 43-44 参考文献 44-49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9
|
相似论文
- 中学语文外国小说教学研究,G633.3
- 言语生命表现论视野下高中鲁迅小说教学研究,G633.3
- 遭遇乌托邦: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困境及其可能出路,X2
- 不确定性和元小说:《马赛克人》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研究,I712.074
- “最伟大的社会乌托邦主义者”,A811
- 试论藏族寓言小说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特点,I207.9
- 唐代小说中的商业文化研究,I207.419
- 达·阿尤尔扎纳小说研究,I207.42
- 文学的影像诠释—张艺谋电影改编中的审美转换,J905
- 福克纳主要作品中的父子关系研究,I712.074
- 唐代佛道类梦小说研究,I207.41
-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意识,I207.42
- 明代三种小说对象类介词研究,H141
- 多彩的塞北乡村画卷—何申小说论,I207.42
- 德语新家庭小说中的记忆重构,I516.074
- 明清海洋小说叙事特色研究,I207.41
- 路遥小说的平民意识,I207.42
- 颠覆与坚守,I207.42
- 从现代职场小说看新女性的生存困境,I207.42
- 论柴四郎的《佳人奇偶记》,I313.074
- 中国古代涉梦小说叙事研究,I207.41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