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地之居:黄姚古镇栖居模式述论

作 者: 包卓灵
导 师: 张泽忠
学 校: 广西民族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黄姚古镇 依水而居 诗意审美 “重占有” “何为居”
分类号: TU-0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黄姚是一座位于桂湘粤三省交界处、具有“梦幻家园”之称的千年古镇。传统意义上“依水而居”的栖居观念创造了黄姚古镇独具人文色彩的栖居文化及建筑艺术。文章倚重田野调查材料,借助人类学诗学以及图像人类学、生态美学等学科交叉融会的研究方法,对古镇生命的外显形式即天、地、人、神相依相融的呈现方式进行描述和分析,目标在于对古镇栖居观念形成的人文背景及民俗文化基础进行源头意义上的发掘与总结。文章横截面地从人与水的温情依顺、人与建筑的依水之“思”、人与人和谐相亲三个部分来阐释“依水而居”栖居模式的诗意审美性:千年古镇对“大地之居”的推崇;而“依水而居”理念的象征意义则纵截面地分三部分论述:首先,分析“居”之理念与“水”之意象的关联;其次,分析“水”之表征意义与建筑艺术内涵性关联;第三,分析“水”之意念对人性格塑造的潜在性影响。文章结尾对千年古镇的当下旅游开发作了理论意义上的检视和审视,认为在舶来的“重占有”的市场化运作观念的浸淫下,千年古镇的“诗意栖居”理念已然外在化和感官化,古镇人的生命形式和生命节奏发生了嬗变及质变,传统意义上的“大地之居”显然遭遇了“何为居”的当下性选择与抉择;值得一提的是,对此继续跟踪观测和考察,将拓展新的有待于进一步探究的学术空间和研究领域。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4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对象  8-9
  1.2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9-11
  1.3 研究现状综述  11
  1.4 论题的提出及基本思路与方法  11-14
    1.4.1 论题的提出  12
    1.4.2 基本思路和方法  12-14
2 黄姚概况  14-18
  2.1 黄姚地理及形成历史  14-15
  2.2 黄姚古镇文化资源  15-18
3 “依水而居”的栖居模式阐释  18-20
4 记忆中的神圣情节:人与“水”的温情相依  20-24
  4.1 “择水而居”的历史记忆  20-21
  4.2 水文化的民俗节庆  21-24
    4.2.1 七月七日取水节  22
    4.2.2 七月十四柚子节  22-23
    4.2.3 正月初二舞龙鱼  23-24
5 建筑—依水而居的栖居模式表征  24-29
  5.1 “金龙游黄姚”  24-25
  5.2 天然桥  25-27
  5.3 盘道石鱼  27-29
6 “依水而居”的生命节奏  29-33
  6.1 “晴耕雨读”  29-30
  6.2 顺应自然生命节奏的栖居  30-33
7 “诗意栖居的感官化”:黄姚人审美生存的当代倾向  33-36
  7.1 “重占有”意识的浸淫  33-34
  7.2 “时间性消逝”  34-36
8 结论  36-37
参考文献  37-41
附件1 幸福感指数量表(IWB)问卷  41-43
附录2 黄姚诗集一览  43-56
致谢  56

相似论文

  1. 唐代别业的环境审美研究,K242
  2. 方拱乾研究,I207.22
  3. 基于居民感知视角的广西古村落乡村旅游研究,F592.7
  4. 旅游开发背景下古镇居民“边缘化”现象研究,F592.7
  5. 重占有还是重生存,B089
  6. 诗意地栖居,J525
  7. 渤海上京城城门复原研究,TU-05
  8. 鄂西传统民居装饰符号与设计应用研究,TU-05
  9. 琼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及传承研究,TU-05
  10. 侗族鼓楼建筑类型学研究,TU-05
  11. 媒体与建筑学,TU-05
  12. 满族文化对传统建筑及内部格局的影响,TU-05
  13. 德国现代教堂研究,TU-05
  14. 理性与诗意,TU-05
  15. 现代大门设计研究初探,TU-05
  16. 系统科学的建筑观与创作方法研究,TU-05
  17. 赣南、闽西、粤东三角地带客家土楼文化研究,K892.3;TU-05
  18. 建筑技术文化的研究,TU-05
  19. 整体与适应——复杂性科学对建筑学的启示,TU-05
  20. 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TU-0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建筑理论 > 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