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英语反问句研究
作 者: 陈红波
导 师: 马艳红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 反问句 原型范畴理论 句法原型范畴 语义原型范畴 语用原型范畴
分类号: H314.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反问句是一种应用广泛,具有特殊性质的问句。学者们多从语法和语用角度出发对反问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及影响反问句使用的语境进行分析,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大丰富了反问句研究。但以往研究较少考虑认知因素,在研究方法上多限于对个别书面体语料进行描述,缺乏对日常交流中出现的口语体语料的分析,因此尚未形成一个一致的、系统的研究模式。本文选取认知视角,将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口语体语料相结合,对反问句的原型范畴进行分析。范畴化指分类这一认知活动,对人类是不可或缺的。原型范畴理论认为隶属于同一范畴的各成员之间不存在共享所有特征的现象,充分必要条件不能很好地说明它们,这些成员只具有家族相似性,特征不是二分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地,范畴内的成员地位不相等。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文部分。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角度、目的及意义。从认知角度对反问句的原型范畴进行分析能够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完善反问句的研究模式。第二部分为正文,包括五章。第一、二章为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作者发现对反问句的研究大多限于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单层面研究,而反问句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原型范畴分析。原型范畴应分为句法原型范畴、语义原型范畴和语用原型范畴。隶属同一句法原型范畴的成员应具有相同的句法结构,不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隶属同一语义原型范畴的成员应具有相同的语义,不同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隶属同一语用原型范畴的成员应具有相同的语用功能,不同的句法结构。第三章主要讨论反问句的句法原型范畴。作者将原型范畴理论和句法原型范畴假说(隶属同一句法原型范畴的成员应具有相同的句法结构,不同的语义特征和语用功能)相结合做为判定反问句句法原型范畴的标准,发现反问句同真性问句具有相似的句法结构,但语义深层结构、语境及应答类别等语义和语用特征却很不相同,所以反问句与真性问句同属于“问句”这一句法原型范畴。真性问句和共属同一句法原型范畴的反问句、附加问句共享最多特征,是原型成员;而反问句同真性问句、附加问句共享较少特征,为非原型成员。作为非原型成员,反问句具有其他成员所不具备的特殊句法特征:反问句可以和某些特定的短语、从句及强否定极性词语连用;另外,特殊反问句同一般反问句可以互换,这是因为反问句的句法功能为“给与信息”,所以给与的方式并不重要。第四章主要介绍反问句的语义原型范畴。同第三章相似,作者将原型范畴理论和语义原型范畴假说(隶属同一语义原型范畴的成员应具有相同的语义,不同的句法结构和语用功能)相结合作为判定反问句语义原型范畴的标准。作者认为反问句与否定句同属于“否定”语义原型范畴。这是因为,反问句同否定句具有相似的语义特征和不同的句法、语用特征。之后,作者又讨论了反问句在语义原型范畴中的地位。作者将反问句的主要特征与否定句、非现实条件句(这一语义原型范畴中另一成员)的主要特征做对比研究发现:否定句与其他成员共享最多特征,是原型成员;反问句同其他成员共享较少特征,为非原型成员。作为非原型成员,反问句具有特殊的语义特征。反问句的语义包括两部分: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显性意义是反问句的字面意义;隐性意义为会话含义,既具备规约性,又具备非规约性。第五章主要分析反问句的语用原型范畴。语用功能主要是以言外之力为基础的。如果不同的句法结构可以表达相同的言外之力,则属于相同的语用原型范畴。作为一种特殊的语法结构,反问句可以用来实施间接的宣告类和指令类言语行为,所以反问句与陈述句共属“宣告”语用原型范畴、与祈使句共属“指令”语用原型范畴。通过分析直接和间接宣告类、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作者判定反问句在“宣告”和“指令”这两个语用原型范畴中为非原型成员。最后,作者分析了反问句作为非原型成员所特有的语用特征。反问句最大的语用特征是间接性,使用反问句主要出于两个原因:第一,反问句既可以实施面子威胁行为又可以实施面子挽救行为。第二,使用反问句还要考虑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地位,正确地使用反问句可以促进言语交流,错误地使用反问句则会破坏言语交流。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主要为文章的主旨、不足之处和对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上,对反问句的原型范畴分析是建立在对反问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的综合分析基础之上的,这种分析方法对英语和汉语的反问句分析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本文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反问句的原型范畴分析,特别是语用原型范畴分析可以避免面子威胁行为的实施,有助于日常言语交流的顺利进行。
|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Introduction 11-14 Chapter Ⅰ Literature Review 14-22 1. Grammatical Perspective 14-17 2. Pragmatic Perspective 17-19 3. Cognitive Perspective 19-22 Chapter Ⅱ Theoretical Foundation 22-31 1.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Categorization 22-26 2. The Prototype Theory of Categorization 26-31 Chapter Ⅲ A Syntactic Prototypical Category Study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31-46 1. The Syntactic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31-38 2. Rhetorical Questions as Non-prototypical Members 38-43 3. Special Syntactic Features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43-46 Chapter Ⅳ A Semantic Prototypical Category Study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46-59 1. The Semantic Prototypical Category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46-52 2. Rhetorical Questions as Non-prototypical Members 52-56 3. Special Semantic Feature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56-59 Chapter Ⅴ A Pragmatic Prototypical Category Study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59-72 1. Speech Acts Theory 59-62 2. Pragmatic Prototypical Categories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62-67 3. Rhetorical Questions as Non-prototypical Members 67-69 4. Special Pragmatic Feature of Rhetorical Questions 69-72 Conclusion 72-75 Bibliography 75-78 Acknowledgements 78-79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79-80
|
相似论文
- 《吉利的数字》教学设计,H195
- 汉语小数词及其翻译研究,H315.9
- 基于语料库的“难道”反问句的翻译及功能研究,H315.9
- 英汉基本色彩词义的原型范畴理论研究,H313
- 反问句三个平面的研究及其教学,H195
- 外国学生汉语反问句的习得情况研究,H195
- 《儿女英雄传》反问句研究,H146
- 现代汉语反问句的标记研究,H146
- Prototype Effects in English Tense-Aspect Category,H314
- 《醒世姻缘传》反问句研究,H146
- “五四”前后反问句形式文白转变分析,H146
- 初中级水平留学生汉语反问句习得研究,H195
- “哪儿”的非疑问用法,H136.2
- “谁”的非疑问用法,H146
- “怎么”反问句的研究及其教学思考,H195
- 典型有标记反问句研究,H146
- 疑问句在报道语体与艺术语体中的对比研究,H151
- 《金瓶梅词话》反问句研究,H141
- 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H146.3
- 《说苑》疑问句研究,H141
中图分类: > 语言、文字 > 常用外国语 > 英语 > 语法 > 句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