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筒状无指板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历史考察研究
作 者: 金慧
导 师: 修海林
学 校: 中国音乐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拉弦乐器 筒状无指板胡琴类 “无指板-弦悬空” 奚琴 二弦
分类号: J632.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主要以筒状无指板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历史发展,及其传承系统不同特点的形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文认为,筒状无指板胡琴的基本特征是“无指板-弦悬空”结构演奏模式。正是由于这一基本特征,筒状无指板胡琴才得以形成弦间擦奏,以及弦上悬空取音的独特演奏方法,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乐器中的一个独立种类。所以,“无指板-弦悬空”结构演奏模式是研究筒状无指板胡琴历史发展问题的较为恰当的基本点,而非以往研究中所认为的,以可以移植的琴弓作为研究此类乐器历史发展问题的着眼点。“无指板-弦悬空”结构演奏模式基本特征的确立,使筒状无指板胡琴形制来源的探析就成为研究其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针对目前筒状无指板胡琴研究领域普遍认为的“奚琴源于弦鼗”观点,从文献史料原文辨析出发,结合对史料所处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认为“奚琴不一定来源于弦鼗”,二者只是形似的关系。基本特征的确立亦使本文能够恰当的对筒状无指板胡琴的历史发展状态做出判定,本文认为唐宋时期的奚琴已经是成熟的筒状无指板胡琴形态,而非一般认为的仅仅是此类乐器的雏形。本文认为筒状无指板胡琴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两条小同的传承之路。一种是在我国中原文化中的发展,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特点,形成了以“胡”字作为乐器名称词根命名方式的传承系统;另一类则是南宋以来在我国福建南音中形成的,以“二弦”命名的传承系统。这些传承系统反映了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文化的特点,以及筒状无指板胡琴在我国历史中的多元化发展。本文亦对我国历史中有关筒状无指板胡琴的文字及图像史料进行了岁列、对比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此类乐器的各个部位做出了历时性的梳理,总结出其“宏观上统义、细节上多元”的历史发展趋势。
|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绪论 8-13 第一章 筒状无指板胡琴基本特征的界定以及对其历史成熟形态的判断 13-26 一、从"无指板-弦悬空"结构演奏模式基本特征来探讨筒状无指板胡琴的历史及发展 13-16 (一) 对"无指板-弦悬空"结构演奏模式这一筒状无指板胡琴基本特征的界定 13-14 (二) "无指板-弦悬空"结构演奏模式是研究筒状无指板胡琴历史发展问题的基本着眼点 14-16 二、对奚琴形制来源问题的辨析 16-22 (一) 涉及奚琴形制来源的史料及"奚琴源于弦鼗"观点的由来 16-17 (二) 国内学者对"奚琴源于弦鼗"这一观点的不同解读 17 (三) 关于奚琴源地归属的分歧源于陈肠《乐书》原文中的讹误 17-19 (四) 奚琴非出于弦鼗也 19-22 三、奚琴在唐宋之时已经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乐器 22-24 (一) 唐宋奚琴究竟是筒状无指板胡琴的雏形,还是成熟形态 22-23 (二) "雏形"与"成熟"的再讨论 23-24 小结 24-26 第二章 从奚琴的多种名称来探讨筒状无指板胡琴在历史中的传播 26-42 一、奚琴在唐宋时期已逐渐被中原文化接纳并汉化 26-28 二、从奚琴的不同名称来探讨其在南宋以后的两个传承体系 28-39 (一) 从"胡琴这一称谓来探讨南宋以后筒状无指板胡琴在中原文化传承体系中的发展 29-36 1, 此"胡"琴非彼"胡"琴——兼论筒状无指板胡琴在北方草原传承体系对中原产生的影响 29-30 2, 汉族的"嵇琴"、"提琴"与清朝的"胡琴"——民族文化融合对中原传承体系中筒状无指板胡琴发展的影响 30-33 3, 小论清朝史料中另类"奚琴" 33-36 (二) 从"二弦"名称看筒状无指板胡琴在福建的传承——兼论朝鲜半岛中的奚琴 36-39 小结 39-42 第三章 筒状无指板胡琴的多样化发展历程 42-70 一、唐至清朝时期史料中所呈现的筒状无指板胡琴之多样性发展 42-63 (一) 唐、宋及辽、金、西夏时期的筒状无指板胡琴史料 42-52 1, 西夏时期五十一面千手观音所持乐器图中的千斤装置及奚琴的弹轧之争 42-45 2, 甘肃、山西的筒状无指板胡琴壁画及其所呈现的筒状无指板胡琴琴弓的多样化发展 45-49 3, 对"马尾胡琴"形制的再探讨 49-51 4, 宋及辽、金、西夏时期筒状无指板胡琴演奏技术的提升与使用的普及 51-52 (二) 元朝史料中的胡琴类拉弦乐器 52-54 (三) 明朝史料中的筒状无指板胡琴多样化发展 54-60 1, 朝鲜史籍《乐学轨范》中筒状无指板胡琴的马尾弓擦与千斤装置 54-55 2, 《麟堂秋雁图》中所体现筒状无指板胡琴的乐队应用发展历程 55-57 3, 明朝史料中的扁筒状无指胡琴 57-60 4, 明朝时期有关筒状无指板胡琴的其他史料 60 (四) 清朝史料中筒状无指板胡琴的多样化发展 60-63 二、筒状无指板胡琴琴体形制的历时性比较研究 63-68 (一) 长圆琴筒与扁圆琴筒——"长短相异"背后的不同历史发展脉络之辩 63-64 (二) 中原筒状无指板胡琴琴弓发展规律——竹轧或棒擦、半月形马尾弓、直条型马尾弓 64-66 (三) 千斤装置的出现、命名与广泛使用 66 (四) 板面振动体与皮膜振动体 66-67 (五) 琴弦材质的多样化 67-68 小结 68-70 结语 70-73 参考文献 73-76 致谢 76-77 个人简历 77
|
相似论文
- 中国二胡音乐发展中对其它民族拉弦乐器音乐的吸纳研究,J632.21
- 福建南音二弦与中国二胡之比较研究,J632.2
- 中国古代圆筒类拉弦乐器形制演变研究,J632.2
- “中立音”音律现象的研究,J612
- 《从三首乐曲看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地域及民族风格特点》,J632.21
- 二胡套曲《袍修罗兰—如来梦》演奏与研究,J632.21
- 论二胡音乐的阴柔美,J632.21
- 高韶青二胡随想曲《蒙风》的分析与研究,J632.21
- 《第四二胡协奏曲—爱恨情仇》的创作与演奏,J632.21
- 刘文金二胡曲创作对二胡发展的贡献,J632.21
- 二胡演奏中地域风格性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J632.21
- 谈陕西音乐风格中的二胡演奏风格技法及运用,J632.21
- 胡登跳丝弦五重奏中的琵琶演奏艺术探微,J632.21
- 高师二胡教学研究,J632.21
- 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成功交融,J632.21
- 新中国二胡演奏家音乐思想研究,J632.21
- 中国二胡音乐发展中对其它民族拉弦乐器音乐的吸纳研究,J632.21
- 刘天华的艺术视野与二胡艺术创造,J632.21
- 论二胡自然跳弓技巧,J632.21
- 二胡业余教学探析,J632.21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 > 中国民族器乐 > 弓弦乐理论和演奏法 > 二胡、高胡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