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自动对焦技术
作 者: 尹鹏
导 师: 姜威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 自动对焦 低信噪比 对焦区域选择 对焦评价函数 图像预处理
分类号: TP39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光电成像技术快速发展,如今已广泛应用在数码照相、摄录像、显微成像、医学成像、空间探测、器件检测、视频监控、计算机视觉等各个领域。由于成像器材尺寸、分辨力等的限制,光电成像系统都有一定的景深和焦深,因此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需调焦以获得清晰图像。为满足自动化应用的要求,自动对焦(AutoFocusing,AF)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着成像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很早就成为人们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被动式对焦深度法通过搜寻对焦评价曲线的峰值实现自动对焦,因其算法灵活且精度高而被多数自动对焦系统采用。近年来国内外对自动对焦研究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深入研究图像处理理论,寻找图像清晰度的最佳判据;二是结合硬件和实际应用环境,研究快速的自动对焦算法,多见于国外一些成像产品的自动对焦功能。事实上,现有的自动对焦算法大多能满足日常成像的需要,但是在某些不能获得高信噪比图像的情况下,自动对焦的性能会严重下降,以致难以正确实现自动对焦。然而在国内外文献中,还未见系统的研究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自动对焦算法,其中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待研究。首先,可能造成低信噪比图像的因素有很多,应全面评测光电成像系统各项成像参数对自动对焦性能带来的影响,建立二者的关系模型;其次,以提高自动对焦性能为目的,选择合适的低信噪比图像的增强和复原算法;最后,论文还将针对自动对焦的两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1)对焦窗口选择算法(Focus AreaSelecting)。现有各种对焦窗口选择算法,包括中心取窗、多点取窗、图像一阶矩重心取窗、非均匀采样、瞳孔定位、人脸选择和皮肤探测等,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尚不具备普遍性;同时在选取原则的理论分析上尚需建立和完善,对各种取窗法的性能还缺少公认的评价准则。论文将尝试提出自动对焦窗口选择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价的一般准则,利用该准则对各种窗口选择算法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以最优化该准则为思路提出自动对焦窗口选择算法,突破矩形窗口的局限;(2)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Focus Measure Function,FMF)。论文将着重研究如何提高自动对焦评价函数的抗噪性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现存的多种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易受噪声等干扰的问题,提出新的既满足精确性、尖锐性和实时性又同时具有良好抗噪抗扰能力的评价函数。结合上述研究内容,最终提出能够满足低信噪比环境的自动对焦算法和技术。系统的研究这些问题,能够丰富数字成像理论框架,同时更通用的自动对焦技术能够突破成像系统的应用局限,提高成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总之,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成像技术已经处处可见。自动对焦作为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一直在快速的发展中。成熟的成像系统和最新的自动对焦技术基本由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掌握,我国无论从理论水平还是技术水平还不成熟,尚无法与这些国家相提并论。所以对自动对焦的深入研究,既有相当大的理论研究价值,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符号说明 12-14 第一章 引言 14-25 1.1 自动对焦技术简介 14-19 1.2 半数字式自动对焦技术 19-21 1.3 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自动对焦技术研究现状及意义 21-25 第二章 自动对焦图像预处理 25-30 2.1 图像预处理模型 25-26 2.2 亮度对比度变换 26-27 2.3 噪声滤波 27-30 第三章 对焦评价函数及其性能评价准则 30-39 3.1 光学成像分析 30-32 3.2 常见对焦评价函数 32-36 3.2.1 基于导数的自动对焦函数 33-35 3.2.2 基于统计的自动对焦函数 35 3.2.3 基于直方图的自动对焦函数 35-36 3.2.4 其他算法 36 3.3 对焦评价函数性能评价准则 36-39 第四章 对焦区域选择算法及其性能评价准则 39-57 4.1 焦深与景深分析 39-41 4.2 自动对焦区域选择一般准则 41-45 4.2.1 非边缘区域图像对对焦评价函数的影响 41-43 4.2.2 背景区域图像对对焦评价函数的影响 43-44 4.2.3 准则验证 44-45 4.3 自动对焦窗口选择算法 45-52 4.3.1 中心取窗区域选择算法 45-46 4.3.2 多点取窗区域选择算法 46-47 4.3.3 非均匀采样区域选择算法 47-48 4.3.4 一阶矩区域选择算法 48-49 4.3.5 模式识别方法 49-52 4.4 边缘模板窗口选择算法 52-54 4.4.1 算法步骤 52-53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3-54 4.5 自动对焦平台简介 54-57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7-59 参考文献 59-63 致谢 63-6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4-65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5
|
相似论文
- 舌图像中瘀斑瘀点检测技术研究,TP391.41
- 红外图像目标识别及跟踪技术研究,TP391.41
- 大范围微结构表面形貌测试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TP391.41
- 基于Symbian平台的DataMatrix识别技术研究及实现,TP391.44
- 低信噪比下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TN912.35
- 低信噪比TDMA信号同步技术研究,TN929.532
-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低信噪比信号检测技术研究,TN911.23
- 基于被动雷达的高分辨测向技术研究,TN957.51
- 精密测量自动对焦系统研究,TP274
- 短波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数据传输技术研究与实现,TN919.3
- 宽带信号DOA估计算法研究,TN911.23
- 适用于激光微加工的自动对焦系统的研究,TG665
- 基于OMAP2430的数码相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TB852.1
- 长丝喷丝板高精度微孔全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TP274.4
- 基于FPGA的数字自动对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TN791
- 基于摄像与投影的人机交互系统设计,TP11
- 基于显微视觉导向的光掩模特征尺寸的精密测量与研究,TN47
- 低信噪比下RFID调制识别测试的研究,TP391.44
- 二维视觉自动对焦与测量系统的研究,TP391.41
- 磁头ABS面瑕疵检测算法与系统的研究,TP333.35
- 基于混沌理论的电力谐波检测研究,TM7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图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