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自动对焦技术

作 者: 尹鹏
导 师: 姜威
学 校: 山东大学
专 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 自动对焦 低信噪比 对焦区域选择 对焦评价函数 图像预处理
分类号: TP391.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9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光电成像技术快速发展,如今已广泛应用在数码照相、摄录像、显微成像、医学成像、空间探测、器件检测、视频监控、计算机视觉等各个领域。由于成像器材尺寸、分辨力等的限制,光电成像系统都有一定的景深和焦深,因此实际应用中一般都需调焦以获得清晰图像。为满足自动化应用的要求,自动对焦(AutoFocusing,AF)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着成像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很早就成为人们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被动式对焦深度法通过搜寻对焦评价曲线的峰值实现自动对焦,因其算法灵活且精度高而被多数自动对焦系统采用。近年来国内外对自动对焦研究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深入研究图像处理理论,寻找图像清晰度的最佳判据;二是结合硬件和实际应用环境,研究快速的自动对焦算法,多见于国外一些成像产品的自动对焦功能。事实上,现有的自动对焦算法大多能满足日常成像的需要,但是在某些不能获得高信噪比图像的情况下,自动对焦的性能会严重下降,以致难以正确实现自动对焦。然而在国内外文献中,还未见系统的研究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自动对焦算法,其中一系列理论和技术问题有待研究。首先,可能造成低信噪比图像的因素有很多,应全面评测光电成像系统各项成像参数对自动对焦性能带来的影响,建立二者的关系模型;其次,以提高自动对焦性能为目的,选择合适的低信噪比图像的增强和复原算法;最后,论文还将针对自动对焦的两个核心问题进行研究:(1)对焦窗口选择算法(Focus AreaSelecting)。现有各种对焦窗口选择算法,包括中心取窗、多点取窗、图像一阶矩重心取窗、非均匀采样、瞳孔定位、人脸选择和皮肤探测等,都有各自适用的范围,尚不具备普遍性;同时在选取原则的理论分析上尚需建立和完善,对各种取窗法的性能还缺少公认的评价准则。论文将尝试提出自动对焦窗口选择算法的性能进行评价的一般准则,利用该准则对各种窗口选择算法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以最优化该准则为思路提出自动对焦窗口选择算法,突破矩形窗口的局限;(2)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Focus Measure Function,FMF)。论文将着重研究如何提高自动对焦评价函数的抗噪性和稳定性,着力解决现存的多种图像清晰度评价函数易受噪声等干扰的问题,提出新的既满足精确性、尖锐性和实时性又同时具有良好抗噪抗扰能力的评价函数。结合上述研究内容,最终提出能够满足低信噪比环境的自动对焦算法和技术。系统的研究这些问题,能够丰富数字成像理论框架,同时更通用的自动对焦技术能够突破成像系统的应用局限,提高成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总之,在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成像技术已经处处可见。自动对焦作为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一直在快速的发展中。成熟的成像系统和最新的自动对焦技术基本由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掌握,我国无论从理论水平还是技术水平还不成熟,尚无法与这些国家相提并论。所以对自动对焦的深入研究,既有相当大的理论研究价值,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摘要  8-10
ABSTRACT  10-12
符号说明  12-14
第一章 引言  14-25
  1.1 自动对焦技术简介  14-19
  1.2 半数字式自动对焦技术  19-21
  1.3 低信噪比环境下的自动对焦技术研究现状及意义  21-25
第二章 自动对焦图像预处理  25-30
  2.1 图像预处理模型  25-26
  2.2 亮度对比度变换  26-27
  2.3 噪声滤波  27-30
第三章 对焦评价函数及其性能评价准则  30-39
  3.1 光学成像分析  30-32
  3.2 常见对焦评价函数  32-36
    3.2.1 基于导数的自动对焦函数  33-35
    3.2.2 基于统计的自动对焦函数  35
    3.2.3 基于直方图的自动对焦函数  35-36
    3.2.4 其他算法  36
  3.3 对焦评价函数性能评价准则  36-39
第四章 对焦区域选择算法及其性能评价准则  39-57
  4.1 焦深与景深分析  39-41
  4.2 自动对焦区域选择一般准则  41-45
    4.2.1 非边缘区域图像对对焦评价函数的影响  41-43
    4.2.2 背景区域图像对对焦评价函数的影响  43-44
    4.2.3 准则验证  44-45
  4.3 自动对焦窗口选择算法  45-52
    4.3.1 中心取窗区域选择算法  45-46
    4.3.2 多点取窗区域选择算法  46-47
    4.3.3 非均匀采样区域选择算法  47-48
    4.3.4 一阶矩区域选择算法  48-49
    4.3.5 模式识别方法  49-52
  4.4 边缘模板窗口选择算法  52-54
    4.4.1 算法步骤  52-53
    4.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53-54
  4.5 自动对焦平台简介  54-57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7-59
参考文献  59-63
致谢  63-6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64-65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5

相似论文

  1. 舌图像中瘀斑瘀点检测技术研究,TP391.41
  2. 红外图像目标识别及跟踪技术研究,TP391.41
  3. 大范围微结构表面形貌测试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TP391.41
  4. 基于Symbian平台的DataMatrix识别技术研究及实现,TP391.44
  5. 低信噪比下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TN912.35
  6. 低信噪比TDMA信号同步技术研究,TN929.532
  7. 基于非线性理论的低信噪比信号检测技术研究,TN911.23
  8. 基于被动雷达的高分辨测向技术研究,TN957.51
  9. 精密测量自动对焦系统研究,TP274
  10. 短波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数据传输技术研究与实现,TN919.3
  11. 宽带信号DOA估计算法研究,TN911.23
  12. 适用于激光微加工的自动对焦系统的研究,TG665
  13. 基于OMAP2430的数码相机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TB852.1
  14. 长丝喷丝板高精度微孔全自动检测系统的研制,TP274.4
  15. 基于FPGA的数字自动对焦算法的研究与实现,TN791
  16. 基于摄像与投影的人机交互系统设计,TP11
  17. 基于显微视觉导向的光掩模特征尺寸的精密测量与研究,TN47
  18. 低信噪比下RFID调制识别测试的研究,TP391.44
  19. 二维视觉自动对焦与测量系统的研究,TP391.41
  20. 磁头ABS面瑕疵检测算法与系统的研究,TP333.35
  21. 基于混沌理论的电力谐波检测研究,TM71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 计算机的应用 > 信息处理(信息加工) > 模式识别与装置 > 图像识别及其装置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