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临淄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构建问题研究

作 者: 李新堂
导 师: 岳书铭
学 校: 山东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推广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救助体系 城乡统筹 制度建设
分类号: D632.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存权的最后一道防线,它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并进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不可替代的功用。基于现阶段城乡有别、体系不够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安排这一现状,探求充分发挥国家和社会团体在社会救助体系中职能作用的有效途径,构建适应时代特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既是社会弱势群体的迫切愿望,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的、必然的要求,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社会保障理论、制度经济学、公共政策理论为指导,在对淄博市临淄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状况进行系统全面考察的基础上,坚持理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力求为建立结构完善的城乡统筹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寻找一条有效路径。全文在内容上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创新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简要回顾总结了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状。第三部分:具体考察了临淄区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及产生原因;第四部分:具体分析了临淄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运作效果;第五部分:主要分析了临淄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六部分:提出了构建临淄区城乡一体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结论)是:第一,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发现,临淄区困难群体的产生,既有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等环境因素的作用,也有困难群体自身文化教育素质不高等内在因素的作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二,通过对临淄区现有城乡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救助资金的来源及使用情况、救助管理模式的研究发现,现行社会救助体系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救助政策不平衡、救助标准不科学、救助资源分散、救助资金来源不足、救助方法不全面等,使得本来具有公平性质的社会救助失去了公平特征。第三,借鉴国内部分地区关于对困难家庭实行社会救助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出临淄区应该结合本地区地域特点和人口特点,构建由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以自然灾害、医疗、教育、住房、司法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和农村扶贫开发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说来,一是要打造“责任明晰、网络健全”的社会救助体制,二是要创建“对象明确、资金保证”的社会救助机制,三是要构建“内容全面、层次分明”的社会救助框架,四是要构筑“制度统一、标准科学”的社会救助系统,五是要构架“程序规范、管理先进”的社会救助平台,六是要健全“法制完备、监督有力”的社会救助监督机制。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1 引言  11-23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8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16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6-18
  1.3 相关理论基础  18-20
    1.3.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8
    1.3.2 社会弱者论  18-19
    1.3.3 福利经济学  19
    1.3.4 公平与效率  19
    1.3.5 市场与政府的互动  19-20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内容框架及技术路线  20-21
    1.4.1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20-21
    1.4.2 本文内容的框架结构  21
    1.4.3 技术路线  21
  1.5 主要创新点与存在的不足之处  21-23
    1.5.1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21-22
    1.5.2 存在的不足  22-23
2 贫困与社会救助概述  23-28
  2.1 贫困概述  23-24
  2.2 社会救助概述  24-28
    2.2.1 社会救助的内涵和外延  24
    2.2.2 社会救助与社会救济  24-25
    2.2.3 社会救助对缓解贫困的作用  25
    2.2.4 我国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25-28
3 临淄区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及产生原因  28-32
  3.1 临淄区困难群体的基本情况  28-29
    3.1.1 低收入群体的总体分布和个体特征。  28
    3.1.2 半数以上家庭享受低保待遇时间超过2年。  28-29
    3.1.3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为246元/月和1000元年。  29
    3.1.4 城市低保家庭就业人口少,负担系数高。  29
  3.2 临淄区困难群体产生的原因  29-32
    3.2.1 经济结构因素  29-30
    3.2.2 文化教育素质因素  30
    3.2.3 社会体制因素  30
    3.2.4 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矛盾  30-32
4 临淄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历程及现状  32-47
  4.1 临淄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历程  32
  4.2 临淄区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状  32-37
    4.2.1 城市社会救助的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  32-33
    4.2.2 城市社会救助体系运作方式  33-35
    4.2.3 城市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及实施  35-37
  4.3 临淄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现状  37-42
    4.3.1 农村社会救助机构设置及职能分工  37
    4.3.2 农村社会救助体系运作方式  37-40
    4.3.3 临淄区农村社会救助现状  40-42
  4.4 临淄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运作效果分析  42-47
    4.4.1 不同救助主体职能作用发挥程度  42-43
    4.4.2 决策与监管效率  43-44
    4.4.3 促进就业政策,开发式扶贫政策成为社会救助机制的有力补充  44
    4.4.4 社会救助资源保障及优化配置效果  44-45
    4.4.5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45-47
5 临淄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47-54
  5.1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法制化与规范化问题  47-48
  5.2 社会救助资源筹措及配置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48-50
  5.4 救助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矛盾问题  50
  5.5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城乡统筹问题  50-51
  5.6 救助范围的有限与专项救助的缺失问题  51-54
6 构建临淄区新型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54-68
  6.1 新型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内涵和特点  54
  6.2 新旧社会救助体系的比较  54-57
    6.2.1 设计理念上的创新  55
    6.2.2 制度安排上的创新  55-56
    6.2.3 政策措施上的创新  56
    6.2.4 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上的创新  56-57
  6.3 构建临淄区新型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57-66
    6.3.1 打造“责任明晰、网络健全”的社会救助体制  57-59
    6.3.2 创建“对象明确、资金保证”的社会救助机制  59-60
    6.3.3 构建“内容全面、层次分明”的社会救助框架  60-62
    6.3.4 构筑“制度统一、标准科学”的社会救助系统  62-63
    6.3.5 构架“程序规范、管理先进”的社会救助平台  63-64
    6.3.6 健全“法制完备、监督有力”的社会救助监督网络  64-66
  6.4 总体规划、整体设计,构筑临淄区完整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框架  66-68
7 结束语  68-69
参考文献  69-72
致谢  72

相似论文

  1. 美国退伍军人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E712
  2. 中越北部湾划界后广东省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研究,F323.89
  3. 我国社会保障预算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研究,D632.1
  4.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5. 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模式研究,D632.1
  6. 中国政府惠农政策实证研究,D422.6
  7. 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研究,G719.2
  8.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632.1
  9. 上海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10.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研究,D422.6
  11. 苏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412.6
  12. 浙江省瑞安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F327
  13. 山西省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D422.6
  14. 当前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研究,D61
  15. 欧盟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对我国的启示,D75
  16. 社会保障对缩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机制探析,F124.7;F224
  17. 统筹城乡视角下的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F279.2
  18. 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政府责任研究,F323.89
  19. 当前我国农民工消费行为研究,D412.6
  20. 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研究,D630.9
  21. 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化研究,G64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国家行政管理 > 民政工作 >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