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应变率成像评价吗啡预处理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左室长轴功能

作 者: 赵白桦
导 师: 刘明辉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应变率成像 心肌缺血再灌注 吗啡预处理
分类号: R5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指心肌血供短时间中断,一定时间内恢复血供,原缺血心肌发生较血供恢复前更严重的损伤。随着心脏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及大血管外科手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MIRI已成为阻碍临床疗效的主要难题。目前,关于心肌保护的研究尤为广泛,其中包括经典缺血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药物预处理、药物后处理以及远距缺血预处理或后处理等。吗啡是一种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激动剂,广泛应用于麻醉、镇痛、心肌梗塞和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作为多种心肌保护方法之一,吗啡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已研究得较为深入,大量研究者从整体或离体器官,以及组织细胞不同层次入手,探求其机制,并通过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心肌梗死面积等对其保护作用进行证实。心肌缺血时,室壁已出现节段性的运动减弱,但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只能估测整体心脏运动,不能有效地评价局部心肌运动。由组织多普勒技术衍生而来的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克服了周围心肌牵拉和心脏整体运动的干扰,能准确有效地评价整个心动周期内局部心肌,尤其是缺血心肌的收缩舒张功能。目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strain rate imaging, SRI)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4周内不同时间点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SRI技术在心肌缺血再灌注局部左心功能无创估测中的价值,以及结合SRI技术评价吗啡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弱化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n=10)、吗啡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MF组,n=15)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NS组,n=15)。所有实验动物于手术前1d(天),手术后ld、3d、7d、14d以及28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常规测量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短轴收缩率,同时采集左心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及心尖二腔切面动态TDI图像,随后行脱机分析,测定左室各壁二尖瓣环处、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测定左室各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峰值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结果:MF组和NS组术后1天左室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较术前和SH组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NS组EF、FS值降低较MF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后3天MF组和NS组左心室内径较术前和SH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且NS组左心室内径增加较MF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基础状态下正常兔长轴方向上同一室壁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由瓣环部向心尖方向递减(P<0.05),应变率无明显改变(P>0.05);左室同一水平游离壁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高于室间隔的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P<0.05),应变率后壁大于前间隔,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心肌缺血再灌注之后,SH组术后1天至28天各时间点左心室长轴6个壁二尖瓣环处、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1天,MF组和NS组左室前壁和前间隔二尖瓣环处、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峰值速度较术前和SH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推移,上述参数逐渐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NS组减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肌缺血再灌注之后,SH组术后1天至28天各时间点左心室长轴6个壁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较术前无明显改变([>0.05)。术后1天,MF组和NS组左室前壁和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术较术前和SH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随缺血再灌注时间推移,上述参数逐渐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NS组减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兔吗啡预处理组和生理盐水预处理组的左室长轴整体与局部收缩功能均比假手术组显著减退,且生理盐水预处理组减退更显著。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明显的弱化作用。SRI技术能够无创、客观、准确地发现局部心功能的变化,为心肌缺血再灌注局部心功能评估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1
第一章 前言  11-13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13-18
  2.1 研究对象  13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3
  2.3 研究方法  13-14
    2.3.1 仪器  13-14
    2.3.2 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及动态图像采集  14
    2.3.3 各参数的测量  14
  2.4 重复性检验  14-15
  2.5 统计学分析  15-16
  附图  16-18
第三章 结果  18-32
  3.1 一般情况  18
  3.2 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值比较  18-20
  3.3 基础状态下左室长轴速度及应变率曲线特征  20
  3.4 基础状态下左室长轴速度及应变率参数分析  20-22
  3.5 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各组左室长轴收缩期峰值速度比较  22-24
  3.6 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各组左室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率比较  24-28
  3.7 重复性检验结果  28-29
  附图  29-32
第四章 讨论  32-37
  4.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32-33
  4.2 吗啡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33
  4.3 应用SRI技术检测局部心肌功能的优越性  33-34
  4.4 应用SRI技术检测心肌缺血再灌注局部心肌功能的可行性  34-36
  4.5 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36-37
第五章 结论  37-38
参考文献  38-43
综述  43-60
  参考文献  54-60
致谢  60-61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1

相似论文

  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预移植1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损伤的修复作用,R542.22
  2. 腺苷介导的侧脑室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肌保护作用,R542.22
  3. Nrf2-ARE通路在离体鼠心缺血/吡那地尔后处理中作用的研究,R96
  4. 阵发性心房颤动及临床合并症对左心的影响,R541.75
  5. 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心肌酶含量的影响,R285.5
  6. 抗凝护心Ⅱ号对大鼠心肌再灌注损伤后肌钙蛋白T含量的影响,R285.5
  7. 体外循环中L-精氨酸对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因子的作用及相关性研究,R654.1
  8. 应变率成像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心房功能,R544.1
  9. 应变率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房收缩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542.22
  10. 应用实时三平面应变率成像评价心房纤颤患者左心房功能,R541.75
  11.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换瓣前后心肌收缩功能,R654.2
  12. 应变率成像对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比较研究,R544.1
  13. 菟丝子提取物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14. 心肌矢量应变、实时三维超声评价川崎病患儿左心功能,R725.4
  15.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R285.5
  16. 应变率成像评价胸部放疗剂量与心脏损害关系的临床研究,R730.5
  17. 应变率成像和Tei指数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前后左心室局部和整体功能,R541.4
  18. 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胸部放疗部位与心脏早期损伤的关系,R445
  19. 超声技术对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手术前、后右心室功能的评估,R654.2
  20. 应变率成像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右室收缩功能的研究,R541.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内科学 >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 心脏疾病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