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率波动的传递及中美比较研究

作 者: 黄霖
导 师: 陈联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金融学
关键词: 利率波动的传递 银行间利率 基准利率 利率周期 中美比较
分类号: F822;F827.1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对不同期限利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往往从利率期限结构角度进行,但是利率变动的长期性、与基准利率关系的复杂性已经迫切要求扩展利率研究的方式。论文以中美两国相似的利率周期为研究背景,以银行间利率与基准利率为研究对象,在运用单位根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基础上,结合MATLAB函数拟合等数量分析方法研究每个国家内利率波动在不同期限品种之间传递的不同表现,探讨货币当局利率调节行为对市场利率运动的影响,并就两国不同的情形进行对比分析。本论文分析结果表明,升息期内美国一个月及以内的银行间利率对基准利率变动有提前预示的表现,利率波动呈现由长期向短期传递的特点,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利率波动传递过程中具有时间后置的特性;而在降息期内由于受到危机的冲击,市场利率出现显著的异常波动,对基准利率的预示作用受到了明显影响。三个月及以上的SHIBOR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中一年期存款利率的变动而波动,短期观察时没有明显的提前预示表现,基准利率调节行为在利率波动传递过程中具有时间前置的特性,升息期与降息期没有观察到明显差别。两国银行间利率在受基准利率变动影响时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延后效应,SHIBOR比USIBR的延后时间更长。两国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传递关系表现出的特点,有助于研究者与管理者更深入地认识货币市场中利率运动的关系,对于评价中美两国货币当局利率调节行为的成效也有进一步的帮助,同时,对于利率周期内更广泛的特征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基础。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9
1 引言  9-16
  1.1 问题的提出  9-10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0-13
    1.2.1 利率波动的研究  10-12
    1.2.2 利率政策的研究  12-13
  1.3 论文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6
    1.3.1 研究步骤  13-14
    1.3.2 研究方法  14
    1.3.3 论文结构  14-16
2 理论基础  16-22
  2.1 利率决定理论  16-17
  2.2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  17-18
  2.3 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18-22
    2.3.1 美国的利率传导机制  19-20
    2.3.2 中国的利率传导机制  20-22
3 利率调整以及两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特点  22-31
  3.1 两国的利率周期  22-24
    3.1.1 美国的利率周期  22-23
    3.1.2 中国的利率周期  23-24
  3.2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功能  24-25
  3.3 联邦基金市场及银行间利率  25
  3.4 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  25-31
    3.4.1 全国同业拆借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25-26
    3.4.2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现状  26-27
    3.4.3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结构  27-29
    3.4.4 SHIBOR的推出  29-31
4 利率波动传递的研究  31-54
  4.1 数据的选取  31-32
  4.2 研究工具介绍  32
  4.3 分析步骤  32-33
  4.4 数据的预处理  33-37
    4.4.1 ADF单位根检验  33-35
    4.4.2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35-37
  4.5 数据样本区的筛选分析步骤  37-42
    4.5.1 总体分析  37-40
    4.5.2 样本区的筛选  40-41
    4.5.3 筛选结果  41-42
  4.6 利率波动的传递分析  42-52
    4.6.1 升息期内SHIBOR分析  42-44
    4.6.2 升息期内USIBR分析  44-47
    4.6.3 时间差的再分析与市场间比较  47-49
    4.6.4 降息期内SHIBOR分析  49-50
    4.6.5 降息期内USIBR分析  50-52
  4.7 本章小结  52-54
5 政策启示  54-57
  5.1 加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54
  5.2 加快货币市场利率体系的建设  54-55
  5.3 改革官方利率的制定机制  55
  5.4 重视利率调整的时机  55-56
  5.5 完善我国的利率传导机制  56-57
6 结论  57-60
  6.1 全文结论  57-58
  6.2 论文创新之处  58
  6.3 研究展望  58-60
    6.3.1 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  58-59
    6.3.2 事件研究法  59-60
致谢  60-61
参考文献  61-65
附录A  65

相似论文

  1. 利率波动周期与中美比较,F837.12;F224
  2. 20世纪中美城市文学比较研究,I206.7
  3. 完善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运行机制的探讨,F822.0
  4. SHIBOR作为我国基准利率市场运行的可行性研究,F224
  5.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F224
  6. 中美两国利率周期及政策效应的比较研究,F827.12
  7. 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F822.0
  8. 我国过渡时期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研究,F822
  9. 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可行性研究,F820
  10. 我国现阶段基准利率调整研究,F822
  11. 中美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发行制度比较研究,G239.1
  12. 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的选择,F822
  13. 人民币利率互换定价问题研究,F832.52
  14. 中美环境新闻框架比较研究,G212
  15. 中美失业治理比较研究,F241.4
  16.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决定,F832.1
  17. 论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及市场形成条件,F224
  18. 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F832.4
  19. 中美风险投资宏观制度比较分析,F837.12
  20. 中美中学科学课程中科学史教育的比较及其启示,G634.98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财政、金融 > 货币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