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马尔凯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批评

作 者: 王连梅
导 师: 冯世平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哲学
关键词: 科学的精神特质 默顿规范 剧目清单 观念系统 调节性运用
分类号: G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提出并回答下述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马尔凯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批评”?或者说,马尔凯究竟是如何对默顿科学规范论进行批评的。第二,马尔凯的批评是否适恰?即是否切中了批评对象。因而本文首先在第一章试图厘清默顿的“科学的精神特质”及“默顿规范”的具体含义,之后将展示出默顿对它自己所提出的规范的一些自我反思。本文的二、三部分详细论述了马尔凯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批评。马尔凯的批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马尔凯在《自然科学中文化增长的某些方面》中指出没有经验研究表明科学家们一致遵从默顿全部规范,在他看来这种科学家们一致遵从默顿全部规范表明自身只是一个方便的社会学假设,而不是事实。在马尔凯看来,科学的重要发展根本无需依靠这些对默顿规范的假设,对科学中的创新真正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异花受精与研究角色-行为的多样性。在之后的《科学中的规范与观念系统》等著作中马尔凯以学术论文的发表为例,指出,尽管要对科学家发表的论文进行奖励,但科学家同行们根本无法断定论文的作者是否在研究过程中遵循了某些社会规范,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该作者的相关信息。马尔凯认为默顿规范可以更好地被构想为一些证成的词汇或者说观念系统。科学家团体在利益的驱动下选择了这些表示科学规范的剧目清单。对于马尔凯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批评,本文认为这具有经验事实性。但本文并不完全同意马尔凯的观点。因而,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提出了自己的三点看法。首先,本文认为,马尔凯忽略了默顿科学规范论与良知的关联。良知对科学家的行为而言,只能起到一种引导作用,只是一种期望。但这种忽略的责任并不能完全归于马尔凯。其次,本文借助康德对理念的构成性与调节性的区分,认为默顿规范也可以如同康德所说的理性理念一样做调节性运用。尽管这种意义上的科学规范并不能对科学知识的积累起到构成性的作用,但是它作为“理念”,作为规范,却始终起着范导、调节的作用。马尔凯的反驳至多可以反驳掉第一层面的东西,也就是作为构成性的规范的作用。但对于第二层面,即起着调节性作用的规范,马尔凯的批判完全是无效的。因而,我们不可追随马尔凯,认为默顿提出的科学规范仅仅是些词汇而已,应该说,作为道德层面的理念的规范始终是应该保留下来的。最后,本文认为这些科学规范本身就具有价值。规范本身就在起着范导性的积极地对科学家的塑造作用;本身就在吸引着科学家去不断的追求科学知识的发展。可以说,它们本身就是科学发展的主要引力,而并非只有马尔凯所说的“利益”在发挥作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6-8
Abstract  8-10
导论  10-16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0-13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13-14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6
第一章 默顿的科学的精神特质  16-24
  第一节 何谓默顿的科学的精神特质  16-18
  第二节 默顿规范  18-21
  第三节 不同科学规范之间的冲突  21-24
第二章 技术认知规范与社会道德规范  24-35
  第一节 默顿科学规范论的缺陷  24-27
  第二节 维里科夫斯基事件  27-30
  第三节 异花受精与双重角色的职业  30-33
  第四节 小结  33-35
第三章 观念系统与科学规范  35-46
  第一节 对默顿科学规范论的再批评  35-39
  第二节 剧目清单与观念系统  39-42
  第三节 观念系统的历史发生  42-46
第四章 对马尔凯的批评的批评  46-54
  第一节 科学良知  46-48
  第二节 作为理念的规范的构成性与调节性的区分  48-52
  第三节 利益与规范本身的价值  52-54
参考文献  54-55

相似论文

  1. 中国慈善事业之发展瓶颈分析,D632.9
  2. 论新时期纪实文学,I207.5
  3. 评析学术界关于默顿规范的论争,G301
  4. 科学规范研究,G30
  5. 当今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向及方法探究,J524
  6. 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H09
  7. 中国科技传播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G301
  8.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技术预见重要维度,G301
  9. 马克思的统一科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初探,G301
  10. 网络时代科学传播在公共事件中的传播特点及影响研究,G301
  11. 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互动机制的案例研究,G301
  12. 科学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结构关系探析,G301
  13. 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的意义研究,G301
  14. “神圣”的科学,G301
  15. 科技异化问题及其意义的重新审视,G301
  16. 从民生科技透视科学的目的,G301
  17. 现代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及出路研究,G301
  18. 论当代科研诚信治理主体的责任,G301
  19. 人机交互学发展的科学计量研究,G301
  20. 生态主义对科学主义的超越,G301
  21. 蒯因论科学假说,G30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理论 > 科学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