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适应文化差异:对外地学生在上海交际适应的探讨

作 者: 陈映戎
导 师: 王世静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交际适应理论 语言态度 初始倾向 适应策略 群体关系 两个假设
分类号: C9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交际适应理论是基于言语适应理论和族裔(ethnic)语言身份理论发展而来,重点研究说话者如何根据交际对象的语言,适应,改变和规范自己的语言行为。交际适应理论提出说话者在交际中使用言语趋同、言语趋异、言语保持等交际策略,以加强对方的理解,争取赞同或者凸显群体间或个体间的差异。该理论探究人们采取各种适应行为的动机和结果,研究交(?)体间以及群体间的关系。本文在交际适应理论的框架下,研究在上海高校就读的外地学生对上海方言的语言态度,对上海群体的初始倾向以及在与其交际中采取的交际策略,并由此分析普通话和上海话所代表的两个群体之间的关系。本论文作者同时试图验证两个假设:一、个体对某一群体及其成员积极的初始倾向使其愿意融入该群体并学习其语言;二、个体对某一群体消极的初始倾向导致其不愿融入该群体,并忽略该群体的文化和语言。论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形式。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辛声的语言态度测试形式,旨在用数据探究上海高校外地生源对上海方言、普通话及其变体的态度。实验将被试分为4组,让他们根据听到的对话对说话者进行评价。这些评价被视作他们对语言及其变体的语言态度。第二部分是通过观察自行设计的14题(13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旨在测试被试的初始倾向和对上海方言的态度。采访主要是为探知两个假设成立与否背后的原因。同时对问卷中出现的一些不明确答复作进一步了解。本研究及讨论结果表明:一、对普通话的总体评价较之上海方言高;二、外地生对上海人和上海方言的初始倾向持消极态度,由此常选用言语趋异的交际策略,即在交际中使用普通话。同时他们期待与其对话的上海本地人亦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三、上海高校外地学生对上海方言和上海群体的初始看法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外地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普通话是保持群体独特性和争取身份地位平等的表现。他们的这种初始倾向和交际策略往往基于本群体对上海群体的理解,同时受到地域经济状况、历史文化因素以及政策导向的影响。四、就两个假设而言,第一个假设正确;而第二个则不完全正确,原因是:对某一群体的消极初始倾向并不一定导致不接受,不学习该群体语言的行为。本文给在上海高校就读的外地学生提出两点建议:即:将原先的定势思维看作群体差异;多参加和利用学校各类社团组织以增进彼此文化的了解,消除误解和偏见。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6-7
摘要  7-8
Abstract  8-12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2-15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13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Procedures  13-14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4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14-15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15-24
  2.1 An Overview of Communication Accommodation Theory (CAT)  15-22
    2.1.1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AT  15-19
      2.1.1.1 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 (SAT)  16-17
      2.1.1.2 Ethnolinguistic Identity Theory (ELIT)  17-19
    2.1.2 Basic Accommodation Strategies and Their Underlying Motivations  19-21
    2.1.3 Initial Orientations  21-22
  2.2 Social Identity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22-24
Chapter 3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of the Research  24-27
Chapter 4 Research Methodology  27-32
  4.1 Research Instruments  27-31
    4.1.1 A Questionnaire  27-30
    4.1.2 The Interview  30-31
  4.2 Subjects and Sampling  31-32
  4.3 Data Processing  32
Chapter 5 Results and Analysis  32-43
  5.1. The First Part of Questionnaire  32-38
    5.1.1 The Overall Comparisons  32-34
    5.1.2 Comparisons on the Three Dimensions  34-35
    5.1.3 Comparisons of Speech Pairs in Each Conversation Type  35-38
  5.2. The Second Part of Questionnaire  38-43
    5.2.1 Overall Results  38-41
    5.2.2. Comparison between Regions  41-43
Chapter 6 Discussion  43-50
  6.1 Research Questions Reconsidered  43-47
    6.1.1 The Attitude toward Shanghai Dialect  43-44
    6.1.2 NNSUS' Initial Orientations and Accommodation Strategies  44-45
    6.1.3 Implications for the Intergroup Relations  45-47
  6.2 Inspection of Two Assumptions  47-48
  6.3 Social Reasons for Results and Intergroup Relations  48-50
Chapter 7 Conclusion  50-53
  7.1 Major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50-51
  7.2 Limitations  51-52
  7.3 Suggestions to Students  52-53
Bibliography  53-57
Appendix I Chinese Version of the Conversation  57-58
Appendix II Questionnaire  58-60
Appendix III Articles Published  60

相似论文

  1. 寄宿制学校指导一年级学生适应寄宿生活的策略研究,G622.4
  2. 冷笑话的语言学分析,H05
  3. 中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动机研究,G633.41
  4. 大学校园里英汉语码混合语言现象考察,H030
  5.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方言词汇变异研究,H17
  6. 泰国北柳府华人社区华人语言使用情况考察,H030
  7. 在韩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632.9
  8. 呼和浩特蒙古族预科大学生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态度调查,H08
  9. 英、汉、朝三语零代词句法分布特征之对比研究,H314
  10. 对中国学生适应新文化环境的调查,H319
  11. 广西壮族学生汉语和英语学习态度及环境研究,H319
  12. 泰国南邦府华人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H002
  13. 绍兴市外来民工子女语言状况调查,H102
  14. 城中村研究视野下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D669
  15. 80后一代对英汉语码混合的语言态度研究,H03
  16. 衡阳县中湖村农民工语言态度考察,H0-05
  17. 对中国语言学习者语言学习态度,跨文化态度,与认同之间的关系的研究,H09
  18. 太原年轻人对太原方言的语言态度,H172.2
  19. 并行离散事件仿真多核并行处理技术研究,TP332
  20. 基于自适应策略的MANET路由协议研究,TN929.5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自适应2-不相交多路径路由算法,TP212.9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学 >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 社会关系、社会约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