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法律方法解决中国海域划界争端

作 者: 杨帆
导 师: 傅崐成
学 校: 厦门大学
专 业: 国际法学
关键词: 海洋划界 大陆架 专属经济区
分类号: D99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6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中国在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都面临着与邻国间的复杂的海域划界争端。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寄希望于通过谈判协商划定海域界线,但是,这一立场也有可能造成有关的海域界线长期难以划定,从而衍生出种种不利。除了谈判协商外,法律方法也是各国常用的解决划界争端的一种可行方法。本文即试图对法律方法解决中国面临的海域划界争端的可行性及其具体的路径选择进行初步考察,以有利于这些争端的最终解决。本文第一章对中国在各片海域所面临的海域划界争端及目前的解决进程进行概述,对相关国家关于海域划界的立场做了介绍。第二章对迄今为止国际社会通过法律方法解决海域划界争端的实践进行了考察。法律方法解决海域划界争端具有效率高、有效性强和非政治化等优势,而且经过40余年的实践,国际法院或仲裁庭在海域划界案件中适用的国际法规则、划界方法和考虑的相关因素相对比较稳定。本文的第三章分别就中国三片海域的划界争端通过法律方法解决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对于黄海海域,中国与朝韩应尽量通过谈判划定海域界线,如果不能达成一致,也可提交法律方法。对于东海海域,中国应当对法律方法做好准备,以备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将争端提交法院或仲裁,如果提交法律方法最终的界线可能在中间线与冲绳海槽之间。而对于南海海域,中国也应当对法律方法做好准备,以保证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长期战略关系的健康发展。通过法律方法解决海域划界争端也确实存在某些问题和风险,但是可以采取相关措施以尽量降低风险。本文最后在第四章中对若干法律方法,特别是国际法院、仲裁和国际海洋法法庭三种程序进行了比较。其中,仲裁程序中当事国可以施加更多的影响和控制,可以为中国在使用法律方法解决海域划界争端的初期阶段采用。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5
ABSTRACT  5-17
引言  17-19
第一章 中国面临的海域划界争端  19-30
  第一节 黄海海域划界  19-21
    一、朝鲜的相关立场及中朝之间的海域划界  20
    二、韩国的相关立场及中韩之间的海域划界  20-21
  第二节 东海海域划界  21-23
  第三节 南海海域划界  23-27
    一、南海各国对南海岛屿主权的主张  24-25
    二、南海各国对海域划界的立场  25-26
    三、南海争端的解决进程  26-27
  第四节 中国政府现行立场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27-30
第二章 法律方法解决国际海域划界争端的实践  30-49
  第一节 法律方法解决海域划界争端概况  30-37
  第二节 法律方法解决海域划界争端的优势  37-40
    一、高效率  37-38
    二、有效性  38-39
    三、非政治化  39-40
  第三节 国际法院及仲裁庭对海域划界的态度和立场  40-49
    一、国际法院和仲裁庭在海域划界中适用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  40-43
    二、国际法院和仲裁庭适用的划界方法  43-44
    三、国际法院和仲裁庭在海域划界中考虑的相关情况  44-49
第三章 法律方法解决中国海域划界争端的可行性分析  49-60
  第一节 黄海海域  49-50
    一、法律方法解决黄海划界争端的可能性  49
    二、法律方法解决黄海划界问题的前景  49-50
  第二节 东海海域  50-54
    一、法律方法解决东海划界争端的可能性  50-52
    二、法律方法解决东海划界问题的前景  52-54
  第三节 南海海域  54-57
    一、法律方法解决南海划界争端的可能性  54-56
    二、法律方法解决南海划界问题的前景  56-57
  第四节 法律方法解决海域划界争端可能存在的若干问题  57-60
    一、国际法院或法庭的判决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57-58
    二、造成国家间对立  58
    三、对法律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规则和技巧不熟悉  58-60
第四章 法律方法解决中国海域划界争端的路径选择  60-70
  第一节 中国的排除性声明及其效果  60-61
  第二节 国际法院  61-65
    一、国际法院的法官  61-62
    二、请求的范围  62
    三、临时措施  62-63
    四、第三方加入  63-64
    五、特别分庭  64-65
  第三节 仲裁  65-67
    一、仲裁员  65-66
    二、仲裁的法律适用和相关程序  66
    三、仲裁裁决的解释、修正和执行  66-67
  第四节 国际海洋法法庭  67-68
  第五节 中国的路径选择  68-70
结论  70-71
参考文献  71-79

相似论文

  1. 东海大陆架鱼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空间格局及其多样性,Q958.1
  2. 国际法视野下的北极问题分析与思考,D993.5
  3. 共同开发海洋资源法律问题研究,D993.5
  4. 东海大陆架渔业生态系统模型研究,S917.4
  5. 自然图形的度量格网研究,P208
  6. 利比里亚大陆架和盆地的重磁分析,P631.2
  7. 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原则与实践,D993.5
  8. 中日东海划界问题研究,D993.5
  9. 近代以来东海疆域问题的演变,K25
  10. 从国际法视角看中日钓鱼岛之争,D993
  11. 中日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及其解决前景,D822.3
  12. 论岛屿制度与国际海洋划界,D993.5
  13. 关于大陆架划界中公平原则的研究,D993.5
  14. 中国东海西湖凹陷区带评价、盆地模拟及含油气系统,P736.3
  15. 东海东北部大陆架划界问题研究,D993.5
  16. 论专属经济区内的捕捞权,D993.5
  17. 试析岛屿在海洋划界中的效力,D993.5
  18. 国际海洋划界公平原则研究,D993.5
  19. 从国际法看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D993.5
  20. 浅析EEZ生物资源的养护与管理,D993.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国际法 > 领土 > 海洋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