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异质生境条件下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种群的表型可塑性与空间拓展策略

作 者: 范英娜
导 师: 邢福
学 校: 东北师范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鹅绒委陵菜 无性系植物种群 生境异质性 表型可塑性 空间拓展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设计了土壤营养处理(以下简称“营养处理”)和光照强度处理(以下简称“光照处理”)的田间实验,集同一因子的三个梯度水平于同一个实验小区内,即高-中-低、中-高-低和高-低-中三种异质生境组合,模拟天然草地中的生境异质性。研究了松嫩草地鹅绒委陵菜(Potentila ansellina)无性系种群的株高、叶长、叶宽、匍匐茎长、间隔子长等表型特征对不同土壤营养梯度和对不同光照强度的可塑性反应,比较了异质生境中的匍匐茎条数、分株数和分株定殖率,讨论了无性系植物种群的空间拓展策略。营养处理实验中,2007年、2008年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种群株高和2008年叶长,在高营养斑块和中营养斑块中显著高于低营养斑块(p<0.05);2007年叶长在中营养斑块中显著高于在低营养斑块(p<0.05)中;2007年,高-中-低、中-高-低和高-低-中三种异质生境组合实验小区中的叶宽无显著差异;2008年,高营养斑块和中营养斑块的叶宽显著高于低营养斑块(p<0.05)的:2007年,中营养斑块的一级间隔子长度显著高于高营养斑块与低营养斑块(p<0.05)的。在三种异质生境小区中,母株斑块中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种群的匍匐茎长度、节间长、二级间隔子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光照处理实验中,2007年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种群株高、叶长在低光照斑块中显著高于在高光照斑块与中光照斑块(p<0.05)中;2008年,株高在低光照斑块与中光照斑块中显著高于在高光照斑块(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叶长显著增高(p<0.05);2007年,三种异质生境小区中的叶宽无显著差异:2008年,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叶宽显著增高(p<0.05);节间长在中光照斑块中显著高于在高光照斑块中(p<0.05);一级间隔子在低光照斑块中显著高于高光照斑块中(p<0.05):二级间隔子在低光照斑块与中光照斑块中显著高于在高光照斑块(p<0.05)。匍匐茎长度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无显著性差异。2007年和2008年,营养处理和光照处理中,母株斑块两侧的斑块中匍匐茎条数、分株数无显著差异;母株斑块两侧的斑块中的分株定植率仅在2008年光照处理的而高-低-中小区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结论如下:(1)鹅绒委陵菜无性系种群的主要表型特征对不同土壤营养条件和不同光照强度发生了可塑性反应。这是该种群对异质生境的生态适应。(2)处于不同土壤营养斑块和不同光照强度斑块中的鹅绒委陵菜母株,其匍匐茎向两侧斑块的延伸和分株放置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初步认为,鹅绒委陵菜种群的空间拓展方向是随机的。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1 引言  10-17
  1.1 环境异质性  10
  1.2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10-15
    1.2.1 无性系植物概念及特征  10-11
    1.2.2 表型可塑性及影响因子  11-12
    1.2.3 整合作用及觅食行为  12-14
    1.2.4 空间拓展  14-15
    1.2.5 有关鹅绒委陵菜的研究  15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7
2 材料与方法  17-22
  2.1 实验地概况  17
  2.2 实验材料  17
  2.3 研究方法  17-21
    2.3.1 实验小区设置  17-20
    2.3.2 植株移栽  20
    2.3.3 观测内容、时间与方法  20
    2.3.4 土壤营养成分测定  20-21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1-22
3 研究结果  22-30
  3.1 鹅绒委陵菜种群的表型可塑性  22-25
  3.2 鹅绒委陵菜种群的空间拓展策略  25-30
    3.2.1 母株斑块两侧斑块中分株数和匍匐茎数变化  25-28
    3.2.2 母株斑块两侧斑块分株定殖率的比较  28-30
4 讨论  30-33
  4.1 鹅绒委陵菜种群的表型可塑性  30-32
    4.1.1 不同生境条件下鹅绒委陵菜种群间隔子、株高、叶长的变化及意义  30-31
    4.1.2 不同生境条件下鹅绒委陵菜种群分株数的变化及意义  31-32
  4.2 鹅绒委陵菜种群的空间拓展策略  32-33
5 结论  33-34
参考文献  34-40
致谢  40

相似论文

  1. 地下空间多功能多层次整合研究,TU984.113
  2. 省际边界城市旅游空间拓展研究,F592.7
  3. 不同日龄大瓶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反捕食行为,Q958
  4. 四季竹对主要生态因子的自适应程度研究,S795
  5. 旅游小城镇空间拓展规律研究,TU984.113
  6. 烹调油烟冷凝物及苯胺对槐叶萍生长的影响,X173
  7. 稻壳稀释日粮及其转换对鹅胃肠道可塑性的影响,S835
  8. 丛生型克隆植物高羊茅的分蘖规律及生长型的可塑性研究,S688.4
  9. 合肥城市空间形态演进与空间拓展研究,TU984.113
  10. 小户型住宅空间的拓展性设计研究,TU241
  11. 中国东部沿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种群生活史的纬度变异与可塑性,Q948
  12. 红树林生境异质性对蟹的种类、生物量及食物来源的影响,Q958
  13. 刈割对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的影响,S548
  14. 山地公园空间塑造和拓展研究,TU986
  15. 施肥对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的影响,S548
  16. 社会空间拓展的趋向研究,C912.2
  17. 我国城市空间增长边界(UGB)研究初探,TU984.113
  18. 松嫩平原碱化草地星星草无性系构件表型可塑性,S543.9
  19. 关于开敞空间在城市避难疏散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初探,TU984.116
  20. 论我国第三部门的组织环境及发展路径,D632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