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京杭运河山东段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

作 者: 狄静
导 师: 方百寿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旅游管理
关键词: 京杭运河山东段 旅游资源 开发设计 历史文化特色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82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京杭运河山东段处于京杭大运河的中段,全长510公里,北通京师,南达江浙,在元明清三朝一直是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重要河段,每年数百万石漕粮在此转运,关系着当年天子朝堂的切身安危,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今山东段运河的漕运功能已日渐衰退,河道也在慢慢变窄,但其千年流淌所积淀下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近些年来,对山东段运河的学术关注不断升温,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但这些成果多从历史学角度对运河进行历史脉络的考证与梳理,追忆当年的盛世景况,从其现实状况出发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较少。同时,山东段运河沿岸城市纷纷展开了对大运河的规划整治工作,但他们大多只从客观存在的景观“复原”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缺乏创新,也未体现出本地的特色,历史文化底蕴更缺乏充分的展示,尚未实现由运输功能向旅游功能的转换。论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掌握丰富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运河历史文化特色”作为切入点,从三方面展开分析与研究:首先运用历史学相关知识和方法,对山东段运河的历史沿革进行归总与整理,归总出山东段运河变迁中的四个关键时期;其次运用地理学相关知识,从区位论角度对山东段运河地理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其交通区位良好,工业区位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新文化发展蓬勃振兴,在运河申遗的背景下,具备难得的外部发展机遇;再次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山东段运河沿岸与运河历史文化特色密切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并以运河流经路线的长短及所遗留风物的特点为依据,选择了枣庄台儿庄、济宁微山县、济宁市中区、聊城东昌府、聊城临清市五大运河岸上的旅游带,依据评价结果,对五大旅游带进行了综合评价,确定出这些旅游资源开发的禀赋等级。本文着力点在于在运河沿岸城市借助物质资源载体开展旅游大打“运河牌”的同时,就如何深入挖掘这些资源所承载的运河文化,并将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嵌入到各地旅游资源开发中,将这些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得到充分展现。这不仅对山东段运河沿岸各市目前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当前日渐高涨的“运河申遗”、南水北调工程,特别是鲁西南经济的突破与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11
0 前言  11-17
  0.1 研究背景  11-13
    0.1.1 南水北调  12
    0.1.2 "四带"战略实施  12-13
    0.1.3 "申遗"提出  13
  0.2 研究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13-14
  0.3 研究方法  14
  0.4 论文的创新之处  14-15
  0.5 研究框架  15-17
1 文献综述  17-22
  1.1 大运河相关研究  17-19
    1.1.1 运河遗产保护研究  17-18
    1.1.2 运河对沿线区域影响  18
    1.1.3 运河文化  18-19
    1.1.4 沿运城市地带开发与更新  19
  1.2 大运河山东段研究  19-22
    1.2.1 运河文化的传播  20
    1.2.2 运河历史的辉煌  20
    1.2.3 运河旅游的开展  20-22
2 历史沿革与地理空间分析  22-30
  2.1 历史沿革  22-24
  2.2 地理空间分析  24-30
    2.2.1 交通区位良好  26
    2.2.2 工业区位优越  26-27
    2.2.3 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27
    2.2.4 新文化蓬勃振兴  27-28
    2.2.5 难得的外部发展机遇  28-30
3 沿线旅游资源价值评价  30-44
  3.1 旅游资源选取原则  30-31
  3.2 运河特色旅游资源类型  31-33
  3.3 沿线旅游资源单体评价  33-37
    3.3.1 旅游资源评价标准  34
    3.3.2 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34-37
  3.4 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37-44
    3.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7-38
    3.4.2 指标体系中因素权重的确定  38-41
    3.4.3 综合评价等级的确定  41-44
4 运河历史文化特色分区开发设计  44-54
  4.1 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44-46
    4.1.1 发展目标定位不准  44
    4.1.2 对外宣传主题模糊  44-45
    4.1.3 各自为政缺乏协调  45
    4.1.4 观念滞后缺乏创新  45-46
    4.1.5 流于表面缺乏内涵  46
  4.2 运河山东段总体开发定位  46-47
  4.3 分区开发设计  47-54
    4.3.1 理论基础  47-48
    4.3.2 开发设计原则  48-49
    4.3.3 五大旅游带文化分区开发设计  49-54
5 结论与问题  54-57
参考文献  57-60
附录  60-69
  附录1 旅游资源单体评价赋分标准  60-62
  附录2 京杭运河山东段运河历史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单体得分值一览表  62-64
  附录3 同层次单权重的确定方法及计算过程  64-66
  附录4 运河考察图片  66-69
致谢  69-70
个人简历  70
发表的学术论文  70

相似论文

  1. 福建自驾车旅游空间开发格局研究,G895
  2. 项目融资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应用研究,F283
  3. 仙游九鲤湖旅游发展研究,F592.7
  4. 民族社区旅游资源特殊性及居民对门票分红感知的研究,F592.7
  5.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F592
  6. 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F592
  7. 面向设计主体的产品开发过程仿真系统设计及开发,TB472
  8. 蓥华山景区旅游的灾后重建研究,F592.7
  9. 湘西自治州旅游扶贫研究,F592.7
  10. 海南文化旅游产业建设研究,F592.7
  11. 广西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及其特色研究,F592.7
  12. 辽宁中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F592.7
  13. 青岛军事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研究,F592.7
  14. 旅游资源营销策略研究,F592
  1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整合研究,F592.7
  16. 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17. 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F592.7
  18. 江西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模式研究,F592.7
  19. 南岳景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F592.7
  20. 海南旅游资源授权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F592
  21. 郑州城市经济区五城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F59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