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闻摄影侵害隐私权问题研究

作 者: 孙洋
导 师: 程德安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新闻学
关键词: 新闻摄影 隐私权 新闻自由
分类号: D923.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3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摄影技术、设备的出现和发展,为人类真实、形象、快捷地交流信息提供了支持。当其被应用至新闻传播领域,一方面显示出与新闻舆论监督、大众娱乐一拍即合的优势,另一方面也压缩了人们“隐居独处”的空间,并且由此催生了隐私权的提出。摄影报道因其形象、真实的特点而备受受众喜爱,因而加大对新闻摄影的报道力度,对加强信息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是不加限制地鼓励摄影报道的发展,则可能或者已经触及了个人隐私的神秘面纱。法谚“风能进雨能进,皇帝不能进”的私权精神,给隐私权带来了圣经般的神圣光晕,使其有勇气向新闻摄影提出挑战,并且似乎屡战屡胜。这并不是神话。现实中,新闻摄影侵犯隐私权之诉频发,司法实践已经将私人空间延伸至公共场所,私人事务在公共场所亦有有形或者无形的边界,新闻摄影或被隔于法定距离之外,或被要求无涉私人事务。这一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无视新闻自由与公众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和矛盾,将严重影响和制约媒体的发展乃至生存。从国际公约和世界各国立法的现状来看,将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人格权予以立法保护是一种普遍趋势。不管是在宪法还是其他法律法规中,我国司法中的隐私权都不是一项单独的法律概念,而仅作为一项权益被置于名誉权之下。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闻摄影报道的侵权行为与隐私权保护之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紧张关系。因此,在顺应人权保护的历史趋势同时,新闻摄影也应该积极拓展其合法空间。我们将目光转向国内外摄影侵权案例的述评。新式诉由、法庭意见、判决理由的出现,既提醒我们将隐私权理论的考察置入历时性的历史思维中,还为摄影记者及媒体提供了新的抗辩思维——于侵权应诉或者摄影报道实践,而不是看着新闻自由的领地被逐渐吞噬。新闻摄影报道中,单张照片即构成一个封闭的、单独的信息集合,一处不合事实或者侵犯隐私即可视为侵权,并不像文字报道“部分失实”或者“连续报道前期失实”却可因为新闻性、知情权、如实报道等抗辩事由而获得开脱。这也可视为媒体因摄影侵犯隐私权屡遭败诉的一个解释。因此,传统并且笼统的新闻侵权抗辩事由,在摄影侵犯隐私权之诉中,适用性并不强。经文本检视,仅有“当事人同意”一条可作完全抗辩事由,帮助媒体免责。因此,新闻摄影若想避免侵权,或者在新闻侵权之诉中取胜,其思维应该转向媒体的自律与他律。在本文看来,应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按照一般人感觉未有明显冒犯隐私的标准为限,对新闻照片进行拍摄、选用、编辑,并于刊载前,尽量取得当事人明示或者默示的同意。如发生侵权,则应及时说明、更正、致歉,最好和利害关系人私下协商解决问题,而不应盲目诉诸法律。因此,在隐私权范围不断扩展的现实背景下,新闻摄影并非一定要作茧自缚,而是可以采取上述途径进行突围,并且在这种角逐过程中,一方面促进隐私权理论的发展,一方面继续发挥新闻摄影舆论监督、信息传递、娱乐大众的社会功能。新闻摄影和隐私权保护完全可以获得博弈的平衡发展。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2
一、新闻摄影隐私权的产生  12-20
  (一) 新闻摄影的出现及发展  12-15
    1.新闻摄影的概念  12
    2.报业繁荣下诞生的新闻摄影  12-14
    3.新闻摄影的社会学功能  14-15
  (二) 新闻摄影与隐私权概念的提出  15-20
    1.焦点人物的烦恼与隐私权的提出  15-16
    2.隐私权的概念解析  16-18
    3.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沿革  18-20
二、新闻摄影侵害隐私权的表现形式  20-34
  (一) 非法拍摄并盗用他人肖像作软广告  20-24
    1."完全公众人物"和"有限公众人物"  20-22
    2.案例解析  22-24
  (二) 新闻摄影侵犯他人隐居独处或私人事务  24-28
    1.侵犯他人隐居独处  24-26
    2.侵犯私人事务  26-28
  (三) 侵扰公众场所的最低安宁  28-30
    1.拍摄真实但令人尴尬  28-29
    2.跟拍导致的侵害隐私权行为  29-30
  (四) 因处理不当而丑化他人形象  30-34
    1.因文图不符而侵害隐私权的情形  30-32
    2.因镜头失真而侵害隐私权  32-34
三、避免新闻摄影侵犯隐私权的建议  34-54
  (一) 国外判例中隐私空间的延伸的警示意义  34-38
    1."杰奎琳诉盖尔拉案"限定拍摄距离  34
    2.戴安娜案中扩大私人空间概念的范围  34-36
    3.摩洛哥公主案肯定公众人物在公共场所的隐私权  36-38
  (二) 新闻摄影侵害隐私权案件中的媒体抗辩  38-41
    1.新闻侵犯隐私权的一般抗辩事由概述与评析  38-40
    2.新闻摄影侵犯隐私权抗辩事由中的合同精神  40-41
  (三) 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对新闻摄影报道的要求  41-43
    1.人们眼中的记者  41-42
    2.各国新闻记者职业道德规范  42-43
  (四) 对摄影技术的建议  43-54
    1.新闻摄影过程中的选择与判断  44-50
    2.编辑把关过程中的选择与判断  50-54
结语  54-56
致谢  56-57
参考文献  57-60

相似论文

  1. Web2.0下的网络隐私权与个人数据保护研究,G350
  2. 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3. 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923
  4. 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923
  5. 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图片编辑研究,G232.2
  6. 传媒与司法之张力的法理分析,D926
  7. 论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抗辩事由,D923
  8. 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法律救济,D923
  9. 论我国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D921
  10. 网络隐私权保护研究,D923
  11. 关注民生、反映民情,J524.3
  12. 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D913
  13. 信息技术变革对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的影响,G252
  14. 论网络时代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15. 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D923
  16.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17. 纳税人的隐私权保护研究,D923
  18. 新闻侵权抗辩事由浅析,D923
  19. 隐私权的刑法保护研究,D924
  20. 我国个人征信法律制度研究,D922.28;D922.1
  21. 我国私人侦探问题研究,D923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知识产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