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消风散治疗风热犯表型瘾疹(急性荨麻疹)患者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 者: 董佩晶
导 师: 高进
学 校: 湖北中医学院
专 业: 中西医结合临床
关键词: 急性荨麻疹 消风散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型
分类号: R27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粘膜过敏性疾病,其特征为具有剧痒的一过性局限性水肿性皮疹。临床上常呈反复发作趋势,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对于伴有呼吸道及消化道粘膜水肿的严重病例,可危及生命。因此,对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的重要课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T辅助细胞亚群(Th1/Th2)功能失衡与荨麻疹的发病密切相关。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分泌的Th1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而Th2细胞因子水平升高,经治疗后Th1/Th2细胞因子趋向平衡。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祖国医学历年来保留了许多治疗荨麻疹的有效方剂,但是对它的研究大多限于临床上的观察,缺乏更深入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选用祖国医学中治疗荨麻疹的经典方剂消风散,研究它对风热犯表型瘾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Th1|Th2细胞因子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为经典方剂消风散治疗分热犯表型瘾疹(急性荨麻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1急性荨麻疹患者的选用标准:1.1皮肤粘膜表面复发性风团,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1.2每周急性发作不少于2次。1.3病程不超过6周。1.4 1周内未使用抗组胺药物,1月内未使用类固醇激素药物及免疫抑制药物。2急性荨麻疹患者排除标准:2.1排除由寒冷、压力、振动、日光、运动、情绪、摩擦等引起的物理性荨麻疹。2.2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白癜风,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3荨麻疹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1风热犯表型:风团鲜红,灼热剧痒。伴有发烧、恶寒、咽喉肿痛,遇热则皮疹加重。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3.2风寒束表型:皮疹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口不渴。舌质淡,舌苔白,脉浮紧;3.3血虚风燥型: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4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技术急性荨麻疹患者15例和正常人5例体外抽取患者新鲜静脉血5ml,采取Ficoll等密度沉降分离法,得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以RPMI1640培养液定容,制成细胞悬液,细胞浓度为1×106/ml。5细胞活力的检测方法:选用台盼蓝排斥试验,以0.4%台盼蓝进行染色,在3min中内计数活细胞达95%以上。6原代细胞的培养:以RPMI1640培养液及96孔细胞培养板体外培养,37℃置CO2,培养箱中孵育48小时,以2000r/min离心20min,收集上清液-20℃冻存待测。7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上清液的细胞因子(IL-4、IFN-Υ)的含量。8统计学方法:检测值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方差分析和成对资料的t检验,检测值统计处理的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结果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形态和细微结构变化观察:T细胞在体外受到植物血凝素(PHA)的刺激后,发生一系列增生反应,如细胞体积变大,细胞核明显,胞浆增多,出现空泡,染色质疏松,有团块凝集现象,证明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2 PHA的最佳刺激浓度的探测:不同浓度的PHA分别刺激淋巴细胞48小时后,根据INF-γ分泌量的变化发现在10ug/ml左右时达到峰值,但为了保证INF-γ分泌量的稳定性,PHA的刺激浓度最终选择8ug/ml。3消风散对正常单个核细胞增殖的影响:在PHA协同刺激下,各个浓度的消风散作用于单一核细胞的OD492处理值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并且浓度在10-3g/ml~10-6g/ml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消风散对荨麻疹患者PBMC上清液中IL-4、IFN-γ分泌量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各浓度消风散后IFN-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中药浓度在10-5g/ml时IFN-γ含量达到峰值,加入10-4、10-5g/ml消风散药液时IFN-γ的含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IL-4的含量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7
英文摘要  7-12
缩略词表  12-13
前言  13-15
实验研究  15-24
  1 材料和方法  15-17
  2 实验步骤  17-19
  3 结果  19-24
讨论  24-31
结语  31-32
参考文献  32-34
致谢  34

相似论文

  1. 不同时间血液灌流对脓毒症兔促炎细胞因子及生存时间影响,R459.7
  2. 携带人白细胞介素10转基因小鼠的初步研究,Q78
  3. 多个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的分子生物学特征,S828
  4. 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细胞因子转录时相影响的研究,S858.28
  5. 不同培养方法和细胞因子对小鼠生精细胞的增殖分化效应,R329
  6. 维生素A不同给药途径对持续性哮喘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IL-4、IFN-γ细胞因子的影响,R562.25
  7. 动静力失衡性大鼠颈椎间盘退变模型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颈椎间盘TNF-α、IL-1β的表达,R681.55
  8.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9. 氟比洛芬酯对直肠癌病人术后血中IL-2、IL-6的影响,R614
  10. 栀子苷及其代谢产物京尼平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影响,R758.23
  11. 重组hIL-10抗家兔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及其对IL-2、IFN-γ、GCs、T细胞凋亡的影响,R392
  12. 过敏性紫癜免疫发病机制的探讨,R554.6
  13. 亚洲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R541.4
  14. 支气管哮喘不同发病阶段IL-18、IL-33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R562.25
  15. 艾迪莎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MMP-2和TNF-α表达的影响,R574.62
  16.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向肝样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R575.3
  17. 人外周血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研究,R575.1
  18. 醒脑静注射液辅助治疗热性惊厥的初步研究,R720.597
  19. 血清及房水中VEGF、IL-6水平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R775
  20. 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中白介素-16的测定及临床意义,R725.6
  21. 自体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恶性实体瘤的临床研究,R730.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皮科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