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伤寒论》腹痛证治规律研究

作 者: 高文基
导 师: 邱明义
学 校: 湖北中医学院
专 业: 中医临床基础
关键词: 《伤寒论》 腹痛 证治规律 理论研究
分类号: R2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8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伤寒论》中论及腹痛条文有近三十条,从表、里、寒、热、虚、实等方面论述.了腹痛的病因病机,拟出了治法方药。所载方剂疗效显著,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对《伤寒论》中论述腹痛的条文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系统整理仲景辨治腹痛的运用规律,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际。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整理方法,按照六经条文顺序梳理《伤寒论》中论述腹痛的条文。通过对腹痛条文的整理与归纳,后世医家对仲景辨治腹痛的继承与发挥,并结合现代运用仲景方治疗腹痛的验案,挖掘仲景辨治腹痛的证治规律,反映仲景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腹痛的特色。结果《伤寒论》中腹痛根据六经辨证:在证候上,三阳病腹痛多为实热证,其症状多为腹痛不减,减不足言,疼痛较剧,痛时拒按;三阴病腹痛多为虚寒证,其症状多为腹满时痛,疼痛绵绵或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在病机上,腹痛或因气滞,或因瘀血,或因实阻,或因寒凝,或因虫扰等,即“不通则痛”。其中邪实者多因邪气阻滞,气机不通所致;正虚者多因脏腑虚衰,气血运行不畅使然。在辨证上,根据腹痛部位之不同,又可以分为大腹痛、少腹痛、脐腹痛、小腹痛等;根据其性质不同,则有虚实之别,实者多见于三阳病及结胸证中,多为有形实邪阻滞,气机不通所致;虚者多见于三阴病中,多因脏腑虚衰,气血运行不畅使然;然体虚感邪及病久邪恋正虚而致虚实夹杂者,也可见之。在治则上,总以治病求本和扶正祛邪,贵在于通为原则。其治法有活血祛瘀止痛法(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及丸)、泻热逐水止痛法(大陷胸汤)、清上温下止痛法(黄连汤)、养阴缓急止痛法(芍药甘草汤)、泻热通腑止痛法(大承气汤)、温中散寒止痛法(理中丸、四逆汤、小建中汤)、温阳益肾止痛法(通脉四逆汤、真武汤)、疏肝和中止痛法(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四逆散)、安蛔止痛法(乌梅丸)。结论本研究认为,仲景根据六经辨证治疗腹痛,以寒、热、虚、实为纲。在证候上,六经皆有腹痛;在病机上,总以“不通则痛”为本;在治法上,总以治病求本和扶正祛邪,贵在于“通”为要;在方药上,方随法立,紧扣病机。对腹痛有较全面的认识,为后世辨治腹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英文摘要  6-10
前言  10-12
1 腹痛的概述  12-13
2 腹痛的定义与范围  13-14
3 《伤寒论》腹痛证原文探讨  14-21
  3.1 太阳病篇  14-16
  3.2 阳明病篇  16-17
  3.3 少阳病篇  17
  3.4 太阴病篇  17-18
  3.5 少阴病篇  18-20
  3.6 厥阴病篇  20-21
4 腹痛的病因病机探讨  21-23
  4.1 实邪内阻,气机不通  21
  4.2 肝胆气郁,木横乘土  21
  4.3 阳虚寒凝,气机不畅  21-22
  4.4 蛔虫内扰,阻遏气机  22
  4.5 其它  22-23
5 腹痛的辨证  23-28
  5.1 辨部位  23
  5.2 辨证候  23-24
  5.3 仲景腹诊辨析  24-28
6 腹痛的治则治法  28-31
  6.1 治则  28-29
  6.2 治法  29-31
7 后世医家对《伤寒论》腹痛证治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31-36
  7.1 隋唐时期医家的发挥  31
  7.2 宋元时期医家的发挥  31-32
  7.3 明清时期医家发挥  32-36
8 仲景方临证辨治腹痛验案选  36-42
  8.1 刘渡舟运用黄连汤治上热下寒腹痛案  36
  8.2 聂惠民运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脾络不和腹痛案  36-37
  8.3 蒋玉珍运用大承气汤治疗怀孕期实热腹痛案  37
  8.4 谷越涛运用四逆散治疗阳热内郁腹痛案  37-38
  8.5 付照运用小柴胡汤治疗少阳腹痛案  38-39
  8.6 刘含堂运用小建中汤治疗脾虚肝乘腹痛案  39
  8.7 李今庸运用桃花汤治疗脾肾虚寒腹痛案  39-40
  8.8 胡希恕运用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腹痛案  40-42
结论  42-43
参考文献  43-45
附录:文献综述  45-49
致谢  49

相似论文

  1. 不同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根除及耐药关系的探讨,R57
  2. 张明雪教授运用《伤寒论》六经辨证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研究,R249
  3. 慢性乙型肝炎肝肾阴虚证证治规律的研究,R259
  4. 从络病论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理论与临床研究,R259
  5. 绝经前后诸证现代中医文献研究,R271.116
  6. 《内经》刺血法研究,R246
  7. 《伤寒论》虚词“而”与“颇”析义,H141
  8. 聚硅烷电子输运性质的理论研究,O634.41
  9. 激光光化学法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TL922
  10. 芪连扶正胶囊联合化疗治疗大肠癌的临床研究,R735.3
  11. 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祛湿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R289
  12. 《伤寒论》同病异治之治疗原则的研究,R222
  13.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癥积病证治规律研究,R256
  14.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鼓胀病证治规律研究,R256.42
  15.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头痛病证治规律研究,R255.9
  16.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哮病证治规律研究,R256.1
  17. 基于方证相应学说的《伤寒论》方证整理与因机证治初探,R222
  18. 《内经》汗法理论及应用探讨,R221
  19. 从内风病证的发病学基础探讨瘀血与内风病证的关系,R228
  20. 输卵管性不孕中医现代文献及方药证治规律研究,R271.14
  21. 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地区大骨节病中医辨证分型探讨,R259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医基础理论 > 伤寒、金匮(伤寒杂病论)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