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科近年来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抗休克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作 者: 岳晓洁
导 师: 韩春茂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外科学
关键词: 复苏 休克期 大面积烧伤 回顾性分析
分类号: R64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6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复苏情况,了解抗休克补液对“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烧伤外科学分册”推荐补液公式遵循情况及抗休克效果。方法:收集我科大面积烧伤患者(总烧伤面积≥50%或Ⅲ度烧伤面积≥20%)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休克期补液情况,包括伤后0-8、9-24、25-48小时补液量、性质,并记录抗休克前后生命体征、尿液(量、PH、比重)、实验室检查结果。统计分析上述患者复苏效果及休克期救治时对通用公式和“指南补液公式”的遵循情况。结果:复苏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钾,氯,葡萄糖较复苏前明显好转,提示复苏有效。与通用公式比较,除伤后前8小时胶体补充量与公式推荐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各项均超出公式推荐量,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与“指南晶胶混合公式”推荐量比较,成功复苏患者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普遍偏多,其中以晶体、水份超量为主。随时间延长,晶胶比例逐渐增大。至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晶胶比例,水份补给基本正常。与“指南”推荐尿量比较,伤后第一个24小时患者尿量与推荐量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伤后第二个24小时患者尿量明显偏多。据复苏后有无并发症分组,并发症(+)组Ⅲ°烧伤面积明显大于并发症(-)组,但伤后各时间段补液系数及尿量系数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我科近年来大面积烧伤患者抗休克治疗一周内并发症发生率33.3%,均为特重烧伤患者。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抗休克救治中,维持推荐尿量,实现平稳复苏,实际补液量高于“指南晶胶混合公式”推荐量。

全文目录


致谢  4-5
中文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次  9-10
前言  10-12
临床资料与方法  12-14
结果  14-23
讨论  23-27
结论  27-28
参考文献  28-29
综述  29-38

相似论文

  1. 山仔水库沉积物蓝藻复苏环境影响因子研究,X524
  2. 平阳霉素对淋巴管畸形的疗效分析(46例),R782.2
  3. 液体复苏时间和维生素C对烧伤后大鼠受损部位皮肤及毛囊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R644
  4. 低温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肺组织PPAR-γ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R605.971
  5. 结肠黑变病158例临床回顾性分析,R574.62
  6. 早期复苏阶段全身CT检查对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R641
  7. 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水通道蛋白-4表达变化及β-七叶皂甙钠干预作用的研究,R459.7
  8. 大面积烧伤病人气管切开后并发气管食管瘘一例,R644
  9. 血管加压素与肾上腺素对心肺复苏大鼠脑复苏效果的研究,R459.7
  10. 大企业员工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培训效果评价,R459.7
  11. 大疱性类天疱疮60例临床分析,R758.66
  12. 62例银屑病住院患者回顾性临床分析,R758.63
  13. 鳃裂囊肿(瘘管)的临床诊疗研究,R762
  14. 经皮克氏针尺骨髓内固定治疗孟氏骨折,R687.3
  15.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近十年不明原因发热临床资料分析,R441
  16. 荧光定量PCR检测哈维氏弧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过程中的基因表达,S941
  17. 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R965
  18. 心肺复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R459.7
  19.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蛇串疮60例回顾性分析,R752.12
  20. 1657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特点分析,R734.2
  21. 空气对比纯氧进行新生儿复苏治疗的系统评价,R722.1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外科学 > 创伤外科学 > 烧伤及烫伤(灼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