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反硝化聚磷菌的特性及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效能的研究

作 者: 杨菲菲
导 师: 马放
学 校: 辽宁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
关键词: 脱氮除磷 反硝化聚磷菌 A/O/A SBR反应器 微生物群落演替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4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氮和磷的超标排放是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高效、经济的脱氮除磷对清洁水体具有重要意义。反硝化除磷理论的提出为脱氮除磷工艺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旨在考察高效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其脱碳除磷效能。分析了厌氧/好氧/缺氧(A/O/A)SBR这一新型脱氮除磷工艺在不同进水条件下对氮、磷的去除效率及系统内部的微生物群落演替。以期为反硝化聚磷菌应用于工程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发新型脱氮除磷工艺提供技术支持。采用专性培养基,从稳定运行的A/O/A SBR反应器中分离得到6株反硝化聚磷菌,选择1株脱氮除磷效果尤为突出的菌株Q-hrb05进行深入研究。菌株Q-hrb05是一株兼性好氧异养菌。结合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Q-hrb05属于芽孢杆菌。菌株Q-hrb05的16S rDNA序列登录GenBank,登录号为GU214826。菌株Q-hrb05除磷效率高,在12h内除磷率可达到85%。经过厌氧/缺氧培养,发现菌株Q-hrb05的吸磷率与菌株内PHB的变化呈正相关。厌氧段,PHB在菌体内合成,约占细胞干重的12%,释磷率为66%;缺氧段,菌体内PHB含量下降,吸磷率为92%。试验还探讨了pH值、温度及碳源对菌株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当pH值为7,温度为30℃,碳源为乙酸钠时,最利于菌株生长,且同步脱氮除磷效果最佳,此时除磷率为88%,脱氮率为81%。研究在不同进水条件下,A/O/A SBR工艺对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及系统内微生物酶的活性分布。结果表明:当pH值为7.5,碳源为乙酸钠,碳氮比为1.4时,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系统对PO43--P,NH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48%,99.5%。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时,系统内脱氢酶含量23.17μg·ml-1、ATP含量32μg·ml-1、脲酶含量35.36μg·ml-1·24h-1、硝酸盐还原酶含量10μg·ml-1·24h-1、亚硝酸盐还原酶含量12.72μg·ml-1·24h-1。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A/O/ASBR反应器内部微生物群落演替,发现随着水质条件的改变,系统内微生物种群丰度变化较小,而微生物种群结构出现动态的演替现象,不同水质与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当反应器运行效果最佳时,Uncultured Chlorobi bacterium在系统内被富集,成为A/O/A SBR反应器内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优势菌种。利用FISH技术定性的分析反应器内功能微生物种群动态,发现随着驯化时间的延长,反应器运行趋于稳定,系统内聚磷菌和硝化菌从数量上有明显增加,说明反应器的运行条件适合该功能菌的生长与代谢。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3
第1章 绪论  13-24
  1.1 生物脱氮除磷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13-17
    1.1.1 传统生物脱氮机理  13-14
    1.1.2 传统生物除磷机理  14-15
    1.1.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15-17
  1.2 反硝化除磷技术的研究现状  17-19
    1.2.1 反硝化除磷机理  17-18
    1.2.2 反硝化除磷工艺  18-19
  1.3 脱氮除磷系统中分子生物学研究  19-22
    1.3.1 传统生物分类技术  19
    1.3.2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19-22
  1.4 研究内容  22-24
    1.4.1 课题来源  22
    1.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23
    1.4.3 主要研究内容  23-24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4-31
  2.1 试验系统的设计与试验方法  24-25
    2.1.1 反硝化除磷反应器  24
    2.1.2 试验用水及种泥来源  24-25
    2.1.3 试验检测项目及检测方法  25
  2.2 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25-28
    2.2.1 样品总DNA 的提取及检测  25-26
    2.2.2 PCR 扩增及检测  26
    2.2.3 DGGE 分析  26
    2.2.4 测序及后续分析  26-27
    2.2.5 荧光原位杂交(FISH)  27-28
  2.3 微生物试验  28-31
    2.3.1 反硝化聚磷菌的分离筛选  28
    2.3.2 菌株鉴定方法  28-29
    2.3.3 反硝化聚磷菌脱氮除磷效能试验  29
    2.3.4 生长曲线及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  29-30
    2.3.5 微生物指标  30-31
第3章 反硝化聚磷菌的微生物学研究  31-45
  3.1 菌种的筛选与鉴定  31-37
    3.1.1 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31
    3.1.2 菌株的鉴定  31-35
    3.1.3 菌株的生长曲线  35-37
  3.2 菌株的脱氮除磷效能  37-40
    3.2.1 菌株Q-hrb05 的吸磷效能试验  37-38
    3.2.2 菌株Q-hrb05 的脱氮效能试验  38-39
    3.2.3 菌株Q-hrb05 的除磷效能与胞内PHB 的关系  39-40
  3.3 生态因子对菌株的影响  40-44
    3.3.1 pH 值对菌株 Q-hrb05 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40
    3.3.2 温度对菌株Q-hrb05 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40-42
    3.3.3 不同碳源种类对菌株Q-hrb05 生长及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42-44
  3.4 本章小结  44-45
第4章 A/O/A SBR 反应器的性能研究  45-56
  4.1 pH 值的影响  46-48
  4.2 不同碳源种类的影响  48-49
  4.3 碳氮比的影响  49-51
  4.4 最优条件下一周期内水质变化  51-52
  4.5 最优条件下反应器内微生物酶的活性  52-55
    4.5.1 脱氢酶活性  52-53
    4.5.2 ATP 的活性  53-54
    4.5.3 脲酶活性  54-55
    4.5.4 硝酸盐还原酶活性  55
    4.5.5 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  55
  4.6 本章小结  55-56
第5章 不同进水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56-66
  5.1 活性污泥总DNA 提取结果  56
  5.2 总DNA 的PCR 扩增结果  56-58
  5.3 不同进水条件下污泥的DGGE 结果  58
  5.4 不同进水条件对反硝化聚磷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58-62
  5.5 FISH 技术  62-65
    5.5.1 FISH 技术检测反应器内聚磷菌  62-64
    5.5.2 FISH 技术检测反应器内proteobacteria bacterium  64-65
  5.6 本章小结  65-66
第6章 结论  66-68
致谢  68-69
参考文献  69-7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74-75

相似论文

  1. 反硝化聚磷菌的筛选及其脱氮除磷特性研究,X703
  2. 英山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调试研究,X703
  3. MUCT工艺特性与优化运行生产性试验研究,X703
  4. FIBR挂膜启动与脱氮除磷效率研究,X703
  5. UNITANK工艺生物脱氮除磷性能中试研究,X703
  6. 城镇污水MBBR强化脱氮除磷中试研究,X703
  7. 城市污水A~2/O处理工艺的运行与探讨,X703
  8. 温室甲鱼养殖废水生物滤池—蔬菜水培系统联合处理技术研究,X714
  9. A~2/O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运行的监测与优化,X703
  10. 侧沟式一体化OCO工艺脱氮除磷研究,X703
  11. Orbal氧化沟在小城镇污水处理厂中的调试运行研究,X703
  12. 改良型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X703
  13. 好氧颗粒污泥快速培养及处理味精废水效果研究,X703
  14. AB工艺功能升级改造试验研究,X703.1
  15. 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和维持的环境控制研究,X703
  16. 氨氮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X703
  17. 胞外酶对木质素降解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研究,X172
  18. SBR同步硝化反硝化协同除磷处理城市污水技术研究,X703
  19. 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技术试验研究,X703.1
  20. AB法污水处理工艺功能升级试验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