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发展的分析

作 者: 伍海亮
导 师: 刁永祚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就业弹性 结构偏离度
分类号: F24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560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同时,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却相对不高。国有集体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不断下降,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升高,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没有顺畅的渠道转移出来,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我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也形成了高增长低就业的发展态势。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时期,产业结构也正处在战略性调整的历史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的转变。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劳动力充裕甚至过剩、但总体素质不高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会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结构。而劳动者就业结构是否合理、劳动力的配置是否有效率,也会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产业结构剧烈变动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双重背景下,如何促使产业结构在演进的同时能够增加就业、就业结构能够顺应产业结构的要求而变动,达到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正是基于上述考虑,本文运用相关理论,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演进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二者非均衡发展的表现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介绍,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概念及其演进的理论,为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演进特点和偏差提供理论依据;然后介绍了产业结构演进中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化的趋势,从理论上说明就业结构如何随产业结构的变动而变动。第二部分详细说明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产业结构决定了劳动者的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及其演变路径。就业结构的变化同时制约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并且对劳动者提出许多新的要求以适应产业结构的转换。第三部分是实证分析,首先依据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发展的表现,指出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既有产业结构转换滞后的原因,也有就业结构偏差造成的影响。产业结构转换滞后的原因包括原有经济发展战略偏差、城市化水平低和原有经济结构的影响等方面,而我国不完善的户籍制度、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和教育体系则是造成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是政策分析,在综合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是关系到经济发展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换滞后对就业的不利影响,我国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鼓励引导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发展教育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只有不断协调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互关系,才能进一步增加就业、减轻就业压力。这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11
一、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演进的一般分析  11-19
  (一) 产业结构的内涵及其分类  11-13
    1. 产业结构的涵义  11-12
    2. 产业结构的分类  12-13
  (二)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13-17
    1. 配第——克拉克定理  13-14
    2. 库兹涅茨关于产业结构的相关论述  14-15
    3. 马克思主义有关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理论论述  15-16
    4. 我国学者关于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的观点  16-17
  (三) 就业结构概述  17-19
    1. 就业结构的涵义  17-18
    2. 我国就业结构的特点  18-19
二、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二者互动关系研究  19-25
  (一) 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就业结构的影响  20-22
    1. 产业结构决定了劳动力的就业结构  20
    2. 产业结构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劳动力的就业规模  20-21
    3. 产业结构的升级决定了就业结构的转换  21
    4. 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劳动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1-22
  (二) 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对于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  22-23
    1. 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制约着产业结构的演进  22
    2. 劳动力就业结构通过传导机制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22-23
  (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互动关系  23-25
    1. 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就业结构的变动  23-24
    2. 就业结构的转换影响着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  24-25
三、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的非均衡性  25-37
  (一) 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进的非均衡性  25-32
    1. 就业结构调整的缓慢性和滞后性  25-28
    2.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时间序列上的非均衡性  28-29
    3.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区域上的非均衡性  29-31
    4. 我国三大产业与就业结构调整的非均衡性  31-32
  (二) 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偏离的原因分析  32-37
    1. 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32-35
    2. 产业结构滞后的原因分析  35-37
四、实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良性循环  37-45
  (一) 树立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转换并重的发展观  37-38
    1. 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  37
    2. 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优化产业结构  37-38
  (二) 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38-40
    1. 选择合理城镇化道路,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  38-39
    2. 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调整就业结构  39-40
  (三) 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40-41
    1.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能够加快就业结构的合理转变  40-41
    2.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能够带动推动产业结构的演进  41
  (四) 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41-43
    1. 建立劳动力资源的市场配置机制  42
    2. 消除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政性壁垒  42
    3. 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建设  42-43
  (五) 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大国优势  43-45
    1. 提高公共基础教育投资比例,提升我国劳动力的素质  43
    2. 加快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劳动力需求  43-44
    3.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建设,提高我国劳动者的技术水平  44-45
结束语  45-46
参考文献  46-48
致谢  48-49

相似论文

  1. 安徽省体育产业结构研究,G812.7
  2. 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大学生结构性失业问题研究,G647.38
  3. 江门不锈钢产业优化与发展模式研究,F224
  4.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促进节能减排的政策研究,X321;F124
  5. 皖江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研究,F249.27;F224
  6. 服务业FDI对辽宁省就业的影响,F832.6;F249.27
  7. 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演进对就业结构影响分析,F249.27
  8. 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F127;F224
  9.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及其实证分析,F224
  10. 广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发展关系研究,F127;F224
  11. 天津滨海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F127
  12. 江苏省能源消耗、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127;F206
  13. 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经济影响分析,F127
  14. 中部六省产业结构比较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研究,F127
  15. 滇中城市群建设的产业支撑问题研究,F127
  16. 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素质关系的实证研究,F224
  17. 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F127
  18. 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的偏离—份额分析,F127
  19. 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东北三省产业结构研究,F127
  20. 盐山县八十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变迁研究,F329
  21.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F127;F224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劳动经济 > 世界各国劳动经济概况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