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重庆市南川区土地利用变化及效益分析研究

作 者: 朱艳莉
导 师: 廖和平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土地资源管理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效益评价 障碍度 重庆市南川区
分类号: F30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294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土地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人们对土地利用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各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严重制约了土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的提高。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耕地、林地面积不断减少,大量农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使得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其次我国现有的各种开发活动导致土地利用的强度不断增强,人们在短时间内会以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产出,导致土地的各种自然属性被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现象不断涌现,一旦土地退化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土地利用效益的降低成为了不可挽回的趋势,进而影响到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这种平衡的破坏会以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反作用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影响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合理的建设用地扩张、科学的发展模式有助于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而建设用地的无序增加与盲目的加速发展,则是一种未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的非理性扩张,其造成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而其中某些影响还具有不可逆转的特点。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单一追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观点逐渐被否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各地土地利用追求的目标。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日益受到学界关注,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领域研究的热点。正确处理土地开发利用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土地效益评价成败的关键。为了保护土地,我们必须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淘汰单一效益较高,但综合效益低的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土地利用调控的基础,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乃至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土地利用及综合效益相关理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益的理论基础。通过以南川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有关文献及统计资料着重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存在的问题,为本文的主体研究部分做好铺垫。依据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程度为目标层,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准则层,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三个方面选择20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主客观赋权结合的方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采用多目标加权法评价南川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后对研究时段内的土地利用进行障碍诊断,得到影响土地高效利用的障碍因素。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南川区2000—2007年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逐年增长趋势,综合效益指数由2000年的0.1780增加到0.7547,增加了0.5767,平均每年增长0.08,并且增幅越来越快。近年来,影响南川区土地高效利用的主要障碍因素如下:地均GDP和单位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不高、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偏低,单位播种面积化肥用量、万元产值工业废气排放量、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等对土地利用水平的影响有加大的趋势。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第1章 绪论  9-23
  1.1 选题背景  9-11
  1.2 研究意义  11-12
  1.3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动态  12-19
  1.4 研究内容  19-20
  1.5 研究方法  20-21
  1.6 数据来源  21
  1.7 技术路线  21-23
第2章 研究理论基础  23-31
  2.1 概念界定  23-26
  2.2 理论基础  26-31
第3章 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分析  31-45
  3.1 自然环境条件  31-32
  3.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2-33
  3.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33-36
  3.4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36-42
  3.5 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2-45
第4章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  45-53
  4.1 设定指标体系的原则  45
  4.2 评价指标的选取  45-49
  4.3 指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9
  4.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9-52
  4.5 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52-53
第5章 南川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53-65
  5.1 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53
  5.2 指标权重的确定  53-60
  5.3 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  60-62
  5.4 土地利用障碍诊断  62-65
第6章 推进土地高效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65-69
  6.1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65
  6.2 综合配套技术与服务体系,加大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5-66
  6.3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66-67
  6.4 合理安排和调控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67
  6.5 建设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  67-68
  6.6 运用现代先进技术,加强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管  68
  6.7 完善评价制度  68-69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69-71
  7.1 结论  69
  7.2 不足与展望  69-71
参考文献  71-75
致谢  75-77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表  77

相似论文

  1. 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F301
  2. 基于DEA的某高校教育投资效益评价研究,G647.5
  3. 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安全评价,X826
  4.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土地利用优化途径研究,X24
  5. 基于尺度转换提高MODIS影像耕地解译精度的方法研究,S127
  6. 基于土地环境与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对策研究,F301.2
  7. 企业安全效益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F272;F224.5
  8. 采油厂级经济产量规模与效益最大化关系研究,F426.22
  9. 村镇住宅建设低碳化效益评价研究,F205
  10.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F301
  11.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建设项目效益评价分析,U495
  12.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P208
  13.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F326.2
  14.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的碳氮含量及质量评价,S153
  15. 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研究,F239.42
  16. ZZ房地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F293.3
  17. 开发区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评价研究,F301
  18. 阜新矿业集团循环经济模式研究,X322
  19.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呼吸的影响,S153
  20. 海南热带球囊霉素相关蛋白及其与土壤结构关系的研究,S154.3
  21. 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水污染效应评价与预警系统研究,X52

中图分类: > 经济 > 农业经济 > 农业经济理论 > 土地经济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