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技术预见的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运行研究

作 者: 林荣
导 师: 雷仲敏
学 校: 青岛科技大学
专 业: 技术经济及管理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技术 技术预见 科技创新体系
分类号: G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3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和谐社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如何有效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是一个亟须研究的课题。本文借助技术预见这一新型战略管理工具,力求建立一种相对完善的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首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成逻辑、基本内涵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提出了科学技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科学技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经济、生态、人文价值,同时也指出了科技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倡导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树立健康的科技发展理念;其次,引入并借助技术预见这一战略管理工具,构建基于技术预见的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有效运行,提高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支撑和保障科学技术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最后,以青岛市食品安全为例,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利用技术预见战略管理工具的作用,探讨了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提出了实现食品安全科技发展目标的策略与措施,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支撑和保障。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8
1 绪论  8-16
  1.1 问题提出  8-9
    1.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8
    1.1.2 科技创新有赖于技术预见的引领  8-9
    1.1.3 技术预见有助于提高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的效率  9
  1.2 选题目的  9
  1.3 选题意义  9-10
    1.3.1 理论意义  10
    1.3.2 实践意义  10
  1.4 选题背景  10-14
    1.4.1 和谐社会与科技创新  11-12
    1.4.2 和谐社会的科技理念  12-13
    1.4.3 技术预见的社会发展视角研究  13-14
  1.5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4
  1.6 本文研究思路  14-16
2 和谐社会建设与科学技术关系  16-26
  2.1 和谐社会理论  16-18
    2.1.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生成逻辑  16-17
    2.1.2 和谐社会的内涵  17-18
  2.2 和谐社会的科技理念  18-22
    2.2.1 科学技术促进和谐社会构建的具体体现  18-20
    2.2.2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应坚持的基本理念  20-22
  2.3 支撑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科技领域  22-26
    2.3.1 人口与健康科学技术  22-23
    2.3.2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学技术  23-24
    2.3.3 公共安全科学技术  24-25
    2.3.4 资源环境科学技术  25-26
3 技术预见与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6-47
  3.1 技术预见概述  26-29
    3.1.1 技术预见的理论解析  26-27
    3.1.2 国内外技术预见的实践  27-28
    3.1.3 技术预见与社会需求  28-29
  3.2 技术预见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  29-31
    3.2.1 技术预见的未来观为和谐社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视角  29-30
    3.2.2 技术预见的科技观为和谐社会科技创新提供了指导思想  30
    3.2.3 技术预见的决策观为和谐社会的科技创新提供了良性发展的环境  30
    3.2.4 技术预见的职能观为和谐社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政策保证  30-31
  3.3 技术预见的一般流程  31-35
    3.3.1 预见前期  31-33
    3.3.2 预见中期  33-34
    3.3.3 预见后期  34-35
  3.4 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与运行  35-47
    3.4.1 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的结构  35-42
    3.4.2 和谐社会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  42-47
4 案例分析——青岛市食品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7-63
  4.1 食品安全与和谐社会建设  47-50
    4.1.1 食品安全概念的提出与内涵  47
    4.1.2 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分析  47-50
    4.1.3 食品安全对和谐社会建设的作用分析  50
  4.2 青岛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系的运行  50-60
    4.2.1 需求分析阶段  51-52
    4.2.2 目标分析阶段  52
    4.2.3 研发需求分析阶段  52-57
    4.2.4 绘制技术路线图  57
    4.2.5 资源整合阶段  57-60
  4.3 实现食品安全领域科技发展目标的策略与措施  60-63
    4.3.1 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  60
    4.3.2 创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  60-61
    4.3.3 构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预警、溯源体系  61
    4.3.4 健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61
    4.3.5 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  61-63
结论  63-65
参考文献  65-69
附录1  69-72
附录2  72-75
致谢  75-7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6-77

相似论文

  1.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2.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3.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4. 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技术预见重要维度,G301
  5. 贵州省与部分省份科技水平的比较研究,F224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会公正问题研究,D61
  7. 科学技术和旅游的哲学阐释,F592.7
  8. 论欧洲的科学技术传统,N095
  9. 云南边境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D633
  10. 论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大学人文教育,G641
  11. 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互动机制的案例研究,G301
  12. 我国当代科普中的几个难点问题研究,G322
  13.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的执行力评价研究,G322.7
  14. 旅游基础设施结构安全评价技术研究,F590
  15. 基于技术预见的江西省LED产业发展战略研究,F426.6
  16. 科学技术和精神文明的内在关系与互动作用探析,N02
  17. 当代进京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探析,D412.6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信仰系统的建构,D64
  19. 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与构建和谐社会,D616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研究,D61
  21. 科学、民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6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科学、科学研究 > 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