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公民隐私权刑法保护研究

作 者: 李卫云
导 师: 陈孝平
学 校: 西南政法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隐私 隐私权 刑法保护
分类号: D9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35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不断引发新的事物、新的问题,这也给法学领域带来新的课题研究。隐私权的刑法保护研究就是其中一个,世界各国对于隐私权的研究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国大陆则是一直到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转型,才对隐私权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逐渐发展起来,因此与美国等一些隐私权法律保护较为完善的国家来讲,我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相对落后,我国至今没有一部关于隐私权的立法,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太过零散,只是散见于部门法的法律条文当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体系,对隐私权采取的保护措施缺乏,没有针对其特殊性采取特殊的手段,再加上我国固有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俗等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极为薄弱。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高科技产品的问世,给人们的传统隐私保护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公民隐私权的刑法保护也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问题,而现实中侵害他人的隐私的案例已经枚不胜举,这为个人隐私的法律保护提供了发展完善的契机。刑法作为社会防卫体系中的最底线,也就应该对公民隐私权给予必要的关注,而翻开我国刑法典细细研究我们会发现,我国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并未给予应有的关注,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现实和司法实践的需要,与世界各国有关侵害隐私权犯罪的规定相比,我国对公民隐私权的刑事立法体例相对滞后,无论从保护的范围、保护的程度还是保护的手段来讲,我国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所起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因此,本文从分析隐私与隐私权的基本理论入手,阐述了我国当前隐私权法律保护的现状,尤其是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的现状,并借鉴国外的隐私权相关刑事法律保护模式,对我国今后的隐私权刑法保护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在我国倡导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阶段,对公民隐私权继续探讨并大力倡导加强对公民隐私权刑法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也具有很强的立法意义和社会意义。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隐私与隐私权的基本理论分析。通过追溯隐私与隐私权的产生发展,结合学界对隐私权的不同观点,提出笔者自己关于隐私权的概念。第二部分为世界各国隐私权保护的比较法分析。本文重点对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五个国家的隐私权刑法保护制度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并归纳出了国际上有关侵害公民隐私权犯罪法律保护制度的三种立法模式以及他们共同的特点。通过对我国刑法当前对侵害公民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的考察,详尽分析了我国刑法有关侵害公民隐私权犯罪法律保护制度的特点,并强调了加强对侵害隐私权犯罪法律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为隐私权刑法保护的价值意义和必要性分析。本文主要从自由的价值、秩序的价值、正义的价值和尊严的价值来分析隐私权纳入刑法保护的价值意义,并详尽分析了隐私权纳入刑法保护的必要性,为隐私权纳入刑法保护提供理论上的基础。第四部分为对我国隐私权刑法保护的思考与建议。具体从立法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完善的立法方案,建议在立法上增设有关侵害隐私权的罪名,简要分析了侵犯隐私权犯罪的构成要件;详细的分析有关侵害隐私权犯罪的刑罚配置问题。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6
Abstract  6-10
引言  10-11
一、隐私隐私权的基本问题  11-19
  (一) 隐私概念的界定  11-13
  (二) 隐私权的界定  13-15
  (三) 隐私权的特征  15-16
  (四) 我国法律对隐私权保护的概况分析  16-19
    1. 宪法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相关规定  17
    2. 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  17-18
    3. 刑法对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  18
    4. 三大诉讼法对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  18-19
    5. 其他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相关规定  19
二、国内外刑法关于隐私权保护的立法概况  19-28
  (一) 世界各国关于隐私权的刑法保护的现状考察  19-24
    1. 直接型  20-21
    2. 限制型  21-22
    3. 间接型  22-24
  (二) 我国刑法关于隐私权的立法概况与现状分析  24-28
    1. 我国现行刑法对隐私权保护的概况  24-26
    2. 对我国现行刑法隐私权保护的分析与评价  26-28
三、隐私权刑法保护的价值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28-33
  (一) 隐私权刑法保护的价值意义  28-30
  (二) 隐私权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30-33
    1. 尊重保障人权的要求,顺应世界立法趋势的需要  30-31
    2. 回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  31-32
    3.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的要求  32-33
四、构建刑法对隐私权体系化的保护  33-43
  (一) 立法上确立侵犯隐私权罪,增设新的相关罪名  33-35
  (二) 本类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及刑种配置  35-43
    1. 简要分析本类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35-37
    2. 关于本类罪的刑种配置问题  37-38
    3. 确立以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犯罪追诉制度  38-39
    4. 有关侵害公民隐私权犯罪的其它问题  39-43
结语  43-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7

相似论文

  1. Web2.0下的网络隐私权与个人数据保护研究,G350
  2. 信息技术变革对图书馆用户隐私权的影响,G252
  3. 我国网络隐私权侵权问题的研究,D923
  4. 透析“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923
  5. 论网络个人信息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6. 人肉搜索中的隐私权保护,D923
  7. 我国监听措施法制化问题研究,D925.2
  8. 论侦查阶段隐私权的保护,D925.2
  9. 网络隐私权的民法保护,D913
  10. 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923
  11. 网络环境中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12. 由“艳照门”谈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法律保护,D923
  13. 公众人物隐私权问题研究,D923
  14. 关系数据库基于目的的访问控制研究,TP311.13
  15. 云计算数据隐私保护方法的研究,TP393.08
  16. 基于网络隐私权的“人肉搜索”行为的规制,D923
  17. 智能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TP311.52
  18. 论我国的网络实名制,F49
  19. 关于互联网实名制的法律问题思考,F49
  20. 虚拟社区暴露隐私现象研究,C912.3
  21. 基于个人感受的位置匿名隐私保护技术研究,TP309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