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云冈石窟9、10窟三维稳定性分析与地震动力响应模拟

作 者: 刘积魁
导 师: 方云;严绍军
学 校: 中国地质大学
专 业: 岩土工程
关键词: 稳定性分析 三维有限差分法 强度折减法 动力响应模拟
分类号: TU45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云冈石窟为中国三大石窟之一,位于山西大同市城西16km的武周山南麓,东西绵延lkm。该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的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现存造像5万余尊。它以工程浩大,佛像气势雄伟而闻名于世。云冈石窟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雕刻精细,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宗教、历史价值。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冈石窟中第9、10窟是一组双窟,是云冈石窟中殿堂风味最浓的两个窟。这两窟以其前殿有列柱开门,为云冈一大特点。两窟的前殿各有两根露明通顶石柱,柱呈八角形,柱面各刻十层佛龛,柱下刻须弥座,座置于柱础上,柱础为大象。可惜现今柱身外面雕刻及柱础象头部分皆风化殆尽,已不能显示当年的富丽景象。随着长时间的风化破坏,两窟立柱整体强度令人堪忧,立柱失稳后将直接影响洞窟的整体稳定性。因此,为了得到9、10窟的稳定现状和变形破坏发展规律,为加固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9、10窟岩体稳定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合强度折减理论计算出石窟在自重作用下的稳定性系数,并进行了在地震作用下的石窟立柱应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分析。经过计算分析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由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计算结果知,在天然重力作用下,模型的最大不平衡力随着时步迅速从4.5MPa降低到零并收敛,共用了6457时步,说明模型在天然自重状态下稳定性较好。并且发现,模型中绝大多数部位塑性应变为零,说明第9、10窟整体稳定性好,没有发生破坏。2.云冈9、10窟位移场基本呈对称分布,模型总位移方向以垂直向下并沿窟体向前倾斜为主。最大位移为1.28mm,发生在4根立柱顶端及山体顶部,表明此处的稳定性相对较差,变形较大,应加强监测和进行加固保护。3.模型在自重应力场下,总体主应力从上往下逐渐增大,最大主应力在窟顶以上区域,以铅直方向为主,在近坡面一带发生偏转,方向与坡面方向一致;在靠近窟壁处最大主应力近似与窟壁平行,最小主应力近似与窟壁垂直,向坡体内逐渐恢复正常,符合斜坡应力分布规律。4.本文基于强度折减法理论,用Fish语言自编程序,计算得模型整体稳定性系数R=1.45。R=1.45>1.3,说明目前模型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是随着风化、掉块的进一步加剧,岩石的强度会进一步降低,当降低到一定程度后,会影响立柱及石窟的稳定性。故建议对9、10窟前的4根立柱做长期监测,并进行必要的粘接、支撑、加固等保护措施。5.石窟立柱在小震作用下,剪应力较小,剪应力方向为负,指向窟外,表明立柱向外剪切破坏可能性较大,立柱平均剪应力为68.2KPa,立柱2的剪应力最大,最大剪应力为115.8KPa。立柱没有塑性区出现,没有发生破坏。立柱的响应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比较小。4根立柱的平均位移为2.75cm,平均速度为0.85cm,平均加速度为0.10 m/s2,而且立柱上部、中部和下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基本一致,相差很小。6.石窟立柱在中震作用下,平均最大剪应力值达到114.5 KPa。立柱4的剪应力最大,最大剪应力为111.9 KPa。剪应力方向为负,指向窟外。立柱下部内侧发生了剪切破坏,并且立柱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相对较大。4根立柱的平均位移为7.34cm,平均速度为2.31cm,平均加速度为2.38m/s2。立柱上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小于立柱下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这说明立柱下部已经发生塑性破坏。7.石窟立柱在大震作用下,平均最大剪应力值达到327.1 KPa。立柱3的剪应力最大,最大剪应力为4.7 MPa。剪应力方向为负,指向窟外。立柱下部全部发生了剪切破坏,立柱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很大。4根立柱的平均位移为19.71cm,平均速度为6.55cm,平均加速度为4.32m/s2。立柱上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小于立柱下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8.云冈9、10窟立柱在小震作用下应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较小,没有破坏;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应力、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响应较大发生了剪切破坏。基本达到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但是在中震和大震情况下立柱发生了破坏,影响石窟稳定性,故建议采取粘结、支撑或锚固等适当的措施进行加固并加强监测,从而更好的保护云冈石窟。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流固耦合下的土石坝稳定性分析研究,TV641
  2. 边坡有限元广义可靠度算法研究,TD824.7
  3. 复杂岩质矿山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及加固治理研究,TD854.6
  4. 处置库污泥工程特性测试及其对垃圾堆体稳定性影响评估,X705
  5. 非线性不确定随机系统的模糊自适应输出反馈控制,TP13
  6. 山区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分析,U416.14
  7. 考虑流固耦合渗流作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TU43
  8. 云南澜沧老厂铅锌矿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TD322
  9. 山区高速公路滑坡安全监测及稳定性分析,P642.22
  10. 彬县大佛寺明镜台边坡稳定性分析,TU43
  11. 焦家金矿锚索支护扩大进路安全技术研究,TD353
  12. 大冶灵宝铁矿采空区稳定性综合评价,TD853.391.2
  13. 软土地基上模袋围堰稳定分析方法研究,TU470
  14. 新建尾矿坝工程设计与稳定性分析方法实例研究,TV649
  15. 土质路堑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研究,U416.14
  16. 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分析排土场边坡稳定性,TU43
  17.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TU43
  18. 基于多级机站通风方式的金川二矿通风系统分析,TD724
  19. 里伍铜矿采空区处理技术研究,TD862.1
  20. 大冶铁矿露天采场高陡岩质边坡破坏机理及稳定性研究,TD854.6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 岩石(岩体)力学及岩石测试 > 岩石稳定性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