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曾国藩湘军筹饷问题研究

作 者: 刘凝凡
导 师: 张守广
学 校: 西南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晚清 曾国藩 湘军 筹饷问题 厘金
分类号: K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30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曾国藩(1811-1872)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近代建军史上,曾国藩以一介儒生,崛起于湘楚之间,纵横捭阖于军事舞台,他的军事思想占有突出的地位。当时清政府所处的境况可谓内忧外患、百弊丛生,腐朽不堪。以清廷当时捉襟见肘的军事经济财力,根本无法提供足额的经费去镇压太平军,但为了保住大清江山,清朝统治者迫不得已授权曾国藩组建湘军并同意湘军就地自筹饷源,这样既可以缓解经费短绌的矛盾,同时又可达到剿灭太平军的企图。湘军筹饷是一项极其艰难而且又是非常复杂的工作。在筹饷实践过程中湘军遇到了多方面的阻力,但由于曾国藩对筹饷工作组织有力,而且运用方法得当,敢揽天下英才,并善于左右逢源上下关系,从多角度入手克服了重重困难,为湘军筹集源源不断的粮饷而费尽心机,也正是因为曾国藩的成功筹饷为湘军最终战胜如火如荼的太平军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筹建湘军以及就地筹饷策略的实施,是清政府处在危机四伏的背景下采取的应急之举,历史的机遇把曾国藩推上了政治舞台,由于他本人超越睿智,统率湘军成绩斐然。曾国藩善于从绿营军的腐朽、落后体制吸取教训,对湘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幅度提高士兵的薪饷的待遇,有力地刺激了湘军士兵作战的积极性。虽然筹饷阻碍重重,但是曾国藩善于借助天时、地利、人和等环境因素,尤其是赢得了朝廷、地方督抚以及诸多民众的支持,这就为成功筹饷铺平了道路。湘军筹饷有着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时代内涵。在筹饷过程中,曾国藩充分运用捐输劝捐、协饷、盐务、厘金等方法筹饷,让精于筹饷工作的将领在实践中尽显其能。其次,深厚的文化基质对湘军筹饷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加上曾国藩本人对饷源工作的高度重视,并借助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得湘军筹饷获得了较大成功。不可否认,湘军筹饷的实质目的是为维护清王朝旧体制服务的,但是我们应抛开对曾国藩认识的偏颇,对湘军在筹饷工作中所体现的经济理念与人才管理方法确实应该积极借鉴。我们要善于理性地从政治、经济、军事等角度来评析湘军筹饷对晚清社会的影响,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在评价其取得进步作用的同时也应抨击其对政治社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湘军筹饷在晚清历史中的地位。总而言之,曾国藩作为一个成功者,在指导湘军筹饷的实践中,其理财方法是精明的,取得的成绩也是显著的,特别是其敢于改革,励精图治,运用就地筹饷方法、建立后方基地、裁兵节饷等理财措施,对近代治军建设无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9
绪论  9-16
  一、研究缘由及其意义  9-10
  二、近年来研究现状分析  10-13
  三、本文重点阐释的问题  13-14
  四、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思路  14-16
第一章 曾国藩湘军筹饷缘由背景探析  16-24
  第一节 曾国藩其人与湘军崛起  16-18
    (一) 曾国藩其人  16-17
    (二) 湘军的崛起  17-18
  第二节 湘军与绿营在薪饷待遇方面的差异  18-20
  第三节 湘军自筹饷源的真实背景  20-24
    (一) 湘军筹饷之前的经济状况  20-22
    (二) 兵源激增与饷源支绌的矛盾  22-24
第二章 曾国藩湘军筹饷的基本内容与实践  24-42
  第一节 湘军筹饷的基本内容  24-30
    (一) 捐输与捐纳  24-25
    (二) 征收厘金  25-26
    (三) 盐务抵饷  26-27
    (四) 以邻省协饷为补充  27-29
    (五) 其他筹饷方式  29-30
  第二节 湘军筹饷运行的基本特点  30-38
    (一) 以"粮优厚饷"养兵  30-33
    (二) "半饷"发放  33
    (三) 完备的筹饷管理机构  33-35
    (四) 就地筹饷  35-36
    (五) 筹饷的区域性  36
    (六) 裁兵节饷  36-38
  第三节 湘军自筹饷源期间所遭遇的波折  38-42
    (一) 动荡的政治局势  38-39
    (二) 筹饷途中所遭遇的阻力  39-42
第三章 曾国藩湘军筹饷成功因素探析  42-57
  第一节 "湘军性格"是筹饷成功的内驱动力  42-43
  第二节 曾国藩本人对湘军筹饷的高度重视  43-45
  第三节 曾国藩幕府拥有得天独厚的筹饷人才  45-48
    (一) 对精于筹饷人才的培养  45-46
    (二) 让筹饷人才尽其所能  46-48
  第四节 清政府、社会民众及地方督扰对筹饷的态度  48-52
    (一) 筹饷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  48-49
    (二) 筹饷得到了社会民众的认同  49-50
    (三) 筹饷得到了地方督抚的首肯  50-51
    (四) 筹饷一度顺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  51-52
  第五节 丰富的物资资源为湘军筹饷提供了保障  52-57
    (一) 湖南——湘军发源地  52-53
    (二) 江西——鱼米之乡  53-54
    (三) 湖北——战略后方基地  54-56
    (四) 广东——殷富商业之地  56-57
第四章 由湘军筹饷问题引起的价值反思  57-64
  第一节 对曾国藩湘军成功筹饷的理性分析  57-60
    (一) 筹饷范围比较广泛  57
    (二) 筹饷将领自主决定权大  57
    (三) 筹饷方法灵活多变  57-58
    (四) 筹饷的成功基本保证了湘军的发展与壮大  58
    (五) 筹饷给社会民众生活带来了诸多苦难  58-59
    (六) 筹饷为政治矛盾的激化种下了祸根  59
    (七) 筹饷在运行中滋长了腐败  59
    (八) 筹饷所体现的实质动机  59-60
  第二节 筹饷对晚清社会政治体制的影响  60-61
  第三节 筹饷对晚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61-64
    (一) 筹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发展  61-62
    (二) 筹饷体现了"病商恤农"的理念  62-64
结束语  64-67
  一、自筹饷源是湘军发展的财政保障  64-65
  二、对曾国藩湘军筹饷内涵的实质解读  65-67
参考文献  67-72
后记  72-73

相似论文

  1. 《曾国藩家书》家庭和谐思想及其借鉴价值研究,B823
  2. 晚清汉译地理图说考述,K252
  3. 晚清洋务学堂(1862-1901)教育经费研究,K256
  4. 晚清狭邪小说的上海书写与想象,I207.42
  5. 曾国藩的科技思想研究,K252
  6. 晚清上海书寓长三的服饰形象研究,TS941.12
  7. 京汉铁路早期经营研究(1895-1912年),K252
  8. 曾国藩道德修养思想探析,B825
  9. 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K252
  10. “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K252
  11. 基督教会与19世纪末中国习俗之改良,K256
  12. 分头介入与各自为政,K256
  13. 晚清警政及其反腐法制研究,D691
  14. 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K258
  15. 曾国藩治家思想研究,K252
  16. 晚清湘军的“三缘”特征研究,K252
  17. 王闿运《春秋公羊传笺》研究,K256
  18. The Issue of Patronage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H059
  19. 激进与保守之间——晚清宪政思想研究,D921
  20. 晚清中国人游记中的西方建筑描述研究,TU-09
  21. 从儒家“中和”思想看晚清外交中的和战交锋,K25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清后期(1840~191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