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普通小麦编码组蛋白H3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作 者: 郑新欣
导 师: 胡英考
学 校: 首都师范大学
专 业: 遗传学
关键词: 小麦 电子克隆 表达序列标签 组蛋白H3
分类号: Q94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7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了获得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和与胁迫相关的小麦组蛋白H3,进一步了解组蛋白H3的功能。本文以拟南芥组蛋白H3的蛋白序列为信息探针,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克隆了小麦组蛋白H3基因。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得到的小麦组蛋白H3基因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内含子形式,电子基因表达谱和电子染色体定位。并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分析了小麦组蛋白H3基因在盐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组蛋白H3基因的克隆以拟南芥组蛋白H3的蛋白序列为信息探针,BLAST检索GenBank中的小麦EST数据库,获得了小麦组蛋白H3基因的cDNA序列。为了进一步验证电子克隆序列的正确性,在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区域设计特异引物,经RT-PCR进行克隆、序列分析验证,最终得到7个小麦组蛋白H3基因且与电子克隆序列相一致。经过分析,这7个基因所编码的小麦组蛋白H3可以分为两类:H3.1型和H3.2型。2小麦组蛋白H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普通小麦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上述7个基因基因组序列,获得了3个基因的基因组序列,有一个基因含有一个长度为198bp的内含子,该内含子较其它物种类似基因内含子长一些。采用UNIGENE数据库进行的组织表达谱分析表明,克隆的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不明显。采用GrainGenes数据库将这7个基因定位于7BL,4AL和7AS染色体上。3小麦组蛋白H3基因在盐胁迫下表达量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对所获小麦组蛋白H3基因在盐胁迫处理下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获得了一个随盐处理时间的延长表达量增高的组蛋白H3基因。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9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9-30
  第一章 表达序列标签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s)研究概览  9-16
    1 EST技术的建立及原理  9-10
    2 EST技术的研究内容  10-12
      2.1 分离与鉴定新基因  10-11
      2.2 染色体定位  11
      2.3 制备DNA芯片  11
      2.4 应用于谷类基因组学的研究  11-12
      2.5 利用EST数据库进行电子克隆  12
    3 EST数据库  12
    4 EST技术中常见问题及其对策  12-13
    5 小麦EST的研究现状  13-14
      5.1 构建麦类EST数据库  13-14
      5.2 研究目的  14
      5.3 研究进展  14
    6 EST技术展望  14-16
  第二章 电子克隆研究概览  16-23
    1 电子克隆的概念  16-17
      1.1 电子克隆及其原理  16-17
    2 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的电子克隆  17-18
      2.1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电子克隆的基本原理  17
      2.2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电子克隆的具体步骤  17-18
      2.3 电子克隆技术的优点与弊端  18
    3 基于dbEST进行的电子克隆  18-22
      3.1 基于dbEST的电子克隆的基本原理  18-19
      3.2 基于dbEST的电子克隆的具体步骤  19-20
      3.3 基于dbEST的电子克隆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20-21
      3.4 EST技术进行电子克隆的不足  21-22
    4 电子克隆技术展望  22-23
  第三章 组蛋白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23-30
    1.组蛋白与染色质  23
    2.组蛋白的分类  23-24
    3.组蛋白密码和应用  24-27
    4.组蛋白H3的类型和特点  27-28
    5.本研究的目的与技术路线  28-30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30-57
  第四章 小麦组蛋白H3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30-57
    1 材料与方法  30-40
      1.1 数据库和生物软件  30
      1.2 电子克隆的路线和方法  30-31
      1.3 实验克隆  31-40
    2 结果与分析  40-54
      2.1 小麦EST数据库的检索  40-41
      2.2 开放阅读框分析  41
      2.3 小麦叶片总RNA的提取  41-42
      2.4 RT-PCR验证  42-49
      2.6 小麦组蛋白H3的内含子形式  49-51
      2.7 组蛋白H3一级结构预测  51
      2.8 电子基因表达谱分析  51-52
      2.9 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52-53
      2.10 小麦组蛋白H3基因在盐处理下表达的半定量分析  53-54
    3 讨论  54-57
      3.1 实验克隆序列可靠性分析  54-55
      3.2 电子基因表达谱分析  55
      3.3 关于半定量RT-PCR  55-57
第三部分 结论  57-58
参考文献  58-65
致谢  65

相似论文

  1. 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编码基因的功能研究,S435.121
  2. 河南省小麦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S435.121
  3. 河南省小麦根腐线虫病原鉴定和RAPD分析,S435.121
  4. 高产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的调控与管理,S512.1
  5. 施氮模式对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硝态氮变化及产量的影响,S512.11
  6. 10t/hm~2冬小麦氮素营养特性及诊断和氮肥运筹研究,S512.1
  7. 溶藻弧菌诱导红笛鲷仔鱼差减文库的构建及其表达序列标签分析,S943
  8. 重组脂肪氧合酶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小麦粉中的应用,TS201.25
  9. 麦胚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TS210.1
  10. 解磷菌K3的溶磷特性及其在不同土壤中定殖研究,S144.9
  11. 小麦群体生长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512.1
  12. 江苏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调查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S435.121
  13. 豫、鄂、渝三省(市)小麦白粉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S435.121
  14. 新疆小麦1Dx5基因的分离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S512.1
  15.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6.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的调控效应研究,S512.1
  17. 花前干旱锻炼对花后干旱逆境下小麦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S512.1
  18. 小麦主茎和分蘖根系发育的差异及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贡献,S512.1
  19. 两类不同小麦品种花后群体生理特性和物质积累运转规律的研究,S512.1
  20. 涉及大赖草7Lr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大赖草易位系的分子细胞学鉴定,S512.1
  21. 一个新的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发现与分子标记定位,S512.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细胞遗传学 > 植物基因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