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在骨盆前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上根据骨折类型选择相应手术入路提供理论依据,探讨一种简单有效微创安全的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入路方式。资料与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3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应用Stoppa入路与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3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应用Stoppa入路手术治疗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22~60岁,平均40.2±9.5岁;高处坠落伤3人,交通车祸伤16人;骨折采用Tile分型:Tile B型3例,Tile C型16例;10例在术中配合髂嵴处小切口放置钢板固定;B组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18~56岁,平均38.6±10.2岁;高处坠落伤5人,交通车祸伤15人;骨折分型:Tile B型3例,Tile C型17例;术中9例配合髂嵴处小切口放置钢板固定。39例骨盆骨折均累及骨盆前环,部分合并多发伤或骨盆后方损伤,入院时均得到积极治疗,术前患者状态均稳定,术前24小时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根据Matta评分标准:A组优12例,良4例,中3例;B组优10例,良6例,中4例,统计学显示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在骨盆前环复位及固定方面均获得满意结果。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中及术后输血、术后引流、拔除引流时间等方面比较,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其中手术时间A组(236±44.2)min, B组(268.5±42)min, A组明显短;手术切口长度A组(16.8±2.3)cm, B组(19.7±2.8)cm, A组明显短;术中出血A组(457.8±221.9)ml, B组(672.5±312.2)ml,A组明显少;术后输血A组(126.3±232.9)ml,B组(392.5±289.4)ml,A组明显少;术后引流量A组(131.6±41.5)ml,B组(182.5±46.7)ml,A组明显少;拔除引流时间A组(1.5±0.5)天,B组(1.8±0.4)天,A组明显短;住院时间A组(17.4±2.7)天,B组(18.2±4.5)天,P>0.05,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中36例获得随访,3人失访,其中A组1例,B组2例。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0个月。所随访的36例无死亡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负重时间A组(5.6±1.4)周,B组(7.1±1.6)周;骨折愈合时间,A组(33.5±2.6)周,B组(36±2.7)周,两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术后并发症A组2例,B组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体型较胖,术后出现红肿,轻度脂肪液化,经对症换药后,切口愈合,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B组3例术后出现切口不同程度的红肿、渗液等脂肪液化征象,经换药后切口愈合出院;1例术后九个月出现切口处窦道,复查X线见螺钉松动,但骨折已经愈合,再次入院后给予窦道切除,内固定物取出,术后恢复良好,切口愈合;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大腿外侧感觉麻木不适,考虑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给予营养神经对症处理,半年后患者感觉麻木症状有所好转。两组均未发生术中大出血、严重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腹股沟疝、长期持续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神经副损伤、淋巴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Stoppa入路相比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较小、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在骨盆前环复位及固定方面同样可以获得满意结果。因此我们认为应用Stoppa入路在骨盆骨折前路固定上优于髂腹股沟入路,可以替代其治疗。对于耻骨联合分离或合并对侧耻骨支骨折,Stoppa入路更具有优势。而对于复杂骨折可选择Stoppa入路联合其他入路进行治疗,临床上也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本研究病例数目较少,随访时间较短,仍需大样本病例进一步长期随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