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半矮秆大豆黑河29号窄行密植研究

作 者: 郑淑琴
导 师: 刘荣乐;魏新民
学 校: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专 业: 农业资源利用
关键词: 半矮秆大豆黑河29号 平作窄行密植 大垄窄行密植 小垄双行窄行密植 产量性状
分类号: S56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为探讨适宜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半矮秆大豆黑河29号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模式,本文通过田间试验分别从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及小垄双行窄行密植与“垄三”对照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从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倒伏程度及病虫害上揭示不同栽培模式间的差异规律。同时设置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及生物肥料试验对其适宜施肥量和施肥类型进行研究,从增产、增收、肥料效应和经济效益等方面揭示不同栽培模式间的差异规律。旨在为半矮秆大豆黑河29号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2010-2011年度主要试验研究结果如下窄行密植栽培试验:1、平作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双行窄行密植与“垄三”对照相比较:在植株高度、鲜重、干重、叶面积指数及结荚高度上,均呈增加的趋势;在倒伏程度上,随密度增加而加重,特别是大垄密及小垄密高密度组合易产生严重倒伏;在病虫害上:病粒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虫食率呈降低趋势;在产量和经济效益上: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2、三种窄行密植栽培模式间产量相比较:以平作窄行密植产量最高,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双行窄行密植之间差别不大。其中,平作窄行密植以低行距窄密度组合:15cm行距公顷保苗66.7万株产量为最高;大垄窄行密植以130cm行距中等密度公顷保苗55.6万株为最高;小垄双行窄行密植以45cm行距中等密度公顷保苗55.6万株为最高。窄行密植肥料试验:1、平作窄行密植:以15cm行距、公顷保苗66.7万株基础上进行肥料试验。处理3N1P2K2(N:37.5, P2O5:90, K2O:82.5 kg/hm2)增产增收效果最好。2、大垄窄行密植:以130 cm行距、公顷保苗55.6万株基础上进行肥料试验。处理5N1P3K2 (N:37.5, P2O5:135, K2O:82.5 kg/hm2)增产增收效果最好。3、小垄双行窄行密植:以45 cm行距、公顷保苗55.6万株基础上进行肥料试验。处理3N1P2K2 (N:37.5, P2O5:90, K2O:82.5 kg/hm2)增产增收效果最好。4、生物肥试验:颗粒生物磷钾复合肥处理增产增收效果最好。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3
第一章 绪论  13-18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4
    1.1.1 我国大豆生产的现状及国情迫切需要提高大豆生产水平  13-14
    1.1.2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的优越性  14
    1.1.3 在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中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具有推广的可行性  14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6
    1.2.1 关于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研究  14-16
    1.2.2 大豆窄行密植高产的原因  16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6-18
    1.3.1 研究目标  16
    1.3.2 研究内容  16-17
    1.3.3 研究方法  17
    1.3.4 技术路线  17-18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8-21
  2.1 试验地概况  18
  2.2 供试品种  18
  2.3 试验设计  18-20
    2.3.1 平作窄行密植试验  18
    2.3.2 大垄窄行密植试验  18-19
    2.3.3 小垄双行窄行密植试验  19
    2.3.4 平窄密、大垄密、小垄密NPK肥料试验  19
    2.3.5 生物肥料试验  19-20
  2.4 化学除草、人工及机械除草  20
  2.5 测定项目及方法  20
  2.6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20-21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21-38
  3.1 半矮秆大豆新品种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试验  21-26
    3.1.1 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后株高的变化  21
    3.1.2 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后结荚高度的变化  21-22
    3.1.3 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后植株鲜重的变化  22-23
    3.1.4 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后植株干重的变化  23-24
    3.1.5 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24-25
    3.1.6 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后倒伏程度的变化  25
    3.1.7 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后农艺性状及病虫害调查  25-26
    3.1.8 黑河29号平作窄行密植后增产效果  26
  3.2 半矮秆大豆新品种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试验  26-31
    3.2.1 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后株高的变化  26-27
    3.2.2 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后结荚高度的变化  27-28
    3.2.3 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后植株鲜重的变化  28
    3.2.4 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后植株干重的变化  28-29
    3.2.5 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29
    3.2.6 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后倒伏程度的变化  29-30
    3.2.7 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后农艺性状及病虫害调查  30-31
    3.2.8 黑河29号大垄窄行密植后增产效果  31
  3.3 半矮秆大豆新品种黑河29号小垄双行窄行密植试验  31-35
    3.3.1 黑河29号小垄双行窄行密植后株高的变化  31-32
    3.3.2 黑河29号小垄双行窄行密植后结荚高度的变化  32
    3.3.3 黑河29号小垄双行窄行密植后植株鲜重的变化  32-33
    3.3.4 黑河29号小垄双行窄行密植后植株干重的变化  33
    3.3.5 小垄双行窄行密植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33-34
    3.3.6 黑河29号小垄双行窄行密植后倒伏程度的变化  34
    3.3.7 黑河29号小垄双行窄行密植后农艺性状及病虫害调查  34-35
    3.3.8 黑河29号小垄双行窄行密植后增产效果  35
  3.4 窄行密植配套高产施肥模式研究—施肥模式和有机大豆生产的关键技术  35-38
    3.4.1 平作窄行密植施肥试验  35-36
    3.4.2 大垄窄行密植施肥试验  36-37
    3.4.3 小垄双行窄行密植施肥试验  37
    3.4.4 生物肥料试验  37-38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38-41
  4.1 讨论  38-39
    4.1.1 关于适于窄行密植半矮秆品种选择和审定的讨论  38
    4.1.2 关于与窄行密植相适应的机械配套问题的讨论  38-39
    4.1.3 关于与窄行密植相适应的除草问题的讨论  39
    4.1.4 本研究的不足及以后设想  39
  4.2 结论  39-41
参考文献  41-43
致谢  43-44
作者简历  44

相似论文

  1. 北方型美洲黑杨育种基因资源评价研究,S792.11
  2. 建国以来我国棉花抗枯、黄萎病品种的演变,S562.034
  3. 水稻的生理遗传研究,S511
  4. 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数量遗传研究及玉米铝离子胁迫的基因差异表达研究,S513
  5. 小麦产量性状QTL的分子标记定位,Q943
  6. 小麦主要产量和品质性状的QTL鉴定及ZDS功能标记的开发,S512.1
  7. 新质源杂交水稻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S511.03
  8. Fibrillin转基因油菜的再生及其光合特性的检测,S565.4
  9. 小黑麦抗旱生态适应性研究,S512.5
  10. 弱光胁迫对甜瓜(Cucumis melo L.)光合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S652
  11. 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研究,S563.5
  12. 冬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其相关性的研究,S512.11
  13. 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渗入系产量性状及高光效QTL定位分析,S511.9
  14. 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产量性状QTL的分解与遗传验证,S511
  15. 除草剂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S435.654
  16. 对生性状对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遗传特性的影响,S513
  17. 优质春小麦品系重要品质与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和相关性研究,S512.12
  18. 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冠层及产量性状的QTL定位,S512.1
  19. 不同败育胞质对水稻杂种F_1产量品质的影响,S511
  20. 辣椒产量相关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效应的研究,S641.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油料作物 > 大豆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