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国当代法律中的物权行为解释

作 者: 常永达
导 师: 侯淑雯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理学
关键词: 物权行为 法律解释理论 必要性 可能性
分类号: D923.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物权行为理论在我国法学界没有得到明确的认可,本文旨在运用法律解释理论从我国的现有立法中发现存在物权行为理论运用的蛛丝马迹,从而确证我国的确存在物权行为制度。法律解释理论表明“客观可欲的法律原本含义”是不存在的,法律存在于解释之中,而物权行为理论也不是在理论的意义上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实践中也不可或缺,通过对于我国合同法、物权法的解读,笔者发现许多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在不存在物权行为制度的情形下是无法获得圆满解决的,而我国立法从字面含义到脉络解释,从历史资料的研读,到法律的客观目的,都可以提出对于物权行为存在于我国的论据,综合起来足以说明物权行为之存在:既有存在我国的必要性,又有可能性。这条解释路径遇到的困难比它能解决的问题少的多,而其他的解释路径则不是这样。法律解释理论被看作是法学方法论的内容,物权行为理论则是传统民法学中饱受争议的理论,如何将两者结合,笔者进行了尝试。本文的框架安排有其内在的逻辑性,法律解释理论本身奠定了全文的对于法律解释的基本态度——这里不仅仅关系方法论,事实上更关心法哲学层面的法律解释的自身确定性的问题,由于这篇文章整体都离不开法律解释,是而对于法律解释的基本态度尤其重要。所以,笔者将关乎哲学的法律解释理论大体上放在除了本章介绍之外的最前一章。至于物权行为理论一章,其作用有二,其一,提出问题,也就是提出存在物权行为的理论,为下文的分析提供了目标;其二,论说了物权行为理论自身的优越性,从而为从我国法律中揭示出此理论之应用的必要性提供了论证。这样到了本文核心部分,也就是“物权行为解释”的部分,其逻辑就顺畅了,而且在具体解释的这个部分,一开头就关于法律解释的方法论先论述,体现了其在提出“物权行为”的问题后,紧接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所以,同为法律解释,就存在两个层面,一个是哲学的,一个是方法论的。在行文中,这样的区分就必须要求它们分别处于文章的不同的位置,且各有其作用。这样的行文可以将作者想梳理的关系——法律解释、物权行为理论、当代中国法律(主要指的是合同法和物权法)之间的关系——梳理清楚。而且强调一点,所谓的物权行为被证成,不是确定无疑的绝对,因为在法律解释理论的第二章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本文只是提供一个可辩驳的关于物权行为存在于我国的论证,其无法成为最终的结论,结论有待共识。

全文目录


摘要  4-8
第一章 写作思路之交代  8-10
第二章 法律解释理论  10-18
  第一节 作为"理解的"学问之法学与无法逃脱解释命运的法律  10-13
    一.前见  10-12
    二.语言  12
    三.法律解释之无法回避  12-13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确定性  13-17
    一.概括  13-14
    二.我所理解的生活世界  14-17
  第三节 小结  17-18
第三章 物权行为理论  18-32
  第一节 物权行为之概述  18-19
  第二节 各国立法对物权行为所持的不同态度  19-22
    一.债权意思主义模式  19-21
    二.债权形式主义模式  21-22
    三.物权形式主义模式  22
  第三节 对各国立法对物权行为所持的不同态度的评析  22-32
    一.理论差异和功能相近  22-23
    二.物权行为优越性的哲学思辨  23-28
    三.物权行为的相对无因性、多元性  28-32
第四章 我国法律的物权行为解释  32-51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标准  32-34
  第二节 以文义的解释标准进行分析  34-37
    一.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简称"物权法"进行分析  34-37
    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中涉及物权变动条文的分析  37
  第三节 以法律的意义脉络的解释标准进行分析  37-42
    一.关于合同法五十一条和物权法一百零六条之重点分析  37-40
    二.民法总则和分则之体系衔接  40-41
    三.不当得利问题  41-42
  第四节 历史解释标准下的分析  42-45
    一.立法相关之历史资料之参考  42-44
    二.对上述历史资料之解析  44-45
  第五节 以客观目的论之解释标准进行分析  45-51
    一.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46-47
    二.运用此标准的分析  47-51
参考文献  51-53
后记  53

相似论文

  1. 加强中学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究,G631
  2. 论后现代历史书写的不可能性:《天秤星座》中的叙事,I712.074
  3. 见危不救行为入罪的法理分析,D924.3
  4. 初中语文教学“听话”研究,G633.3
  5. 单一颜色商标的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923.43
  6. 刑法中的“非法占有为目的”若干问题探究,D924.3
  7. 微博客营销信息的在线评论与转发对消费者态度的影响,F274;F224
  8. 中国英语学习者与本族语者认识可能性显性表达研究,H319
  9. 《华文文学》对美欧澳华文文学的传播,I106
  10. 电信服务国内规制法律问题研究,D922.29;F626
  11. 国际商事仲裁司法审查研究,D997.4
  12. 浅析刑事和解制度的本土化,D925.2
  13. 逮捕必要性证明问题研究,D925.2
  14. 危险驾驶罪研究,D924.3
  15. 论前科消灭制度,D924.1
  16. 商标反向混淆研究,D923.43
  17. 论商标混淆,D923.43
  18. 论我国行政规划中的信赖保护,D922.1
  19. 全球化与文明对话,D81
  20.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问题研究,F812.42
  21. 排污权交易制度研究,X-0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民法 > 物权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