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专家何以为信
作 者: 向青松
导 师: 张保生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知识论 内在主义 外在主义 专家证人
分类号: D91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7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确证案件事实是诉讼证明活动的最主要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专业化不断加深,事实认定的复杂性增强,事实认定者再也不能像传统上完全通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认识能力来实现事实的确证,专家证人的介入成为必然的结果,因此就带了事实确证的新问题,即专家何以为信,事实认定者如何去确证专家证言。案件事实的确证是一种特殊的确证活动,但其也必须符合知识论中的一般规律。因此专家证人作证制度和知识上的确证路径也存在着某种的一致性,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以知识论中的一般确证路径为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来解释西方主要国家的专家证人作证制度,并对我国的现有专家证人作证制度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的专家证人作证制度提供某种立法上的建议。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从知识论的角度介绍关于确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两种不同的确证途径的分析,提出“混合模式”的分析框架,从而奠定本文的论证基础。确证的概念是知识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研究知识论的学者大致从两个角度、分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一个是内在主义的。内在主义的两种表现形态“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和“一致主义或者融贯论(coherentism)”。是当代证据法的一个基本理论根源,也是专家证人的证言通常具有可采性的重要原因。另一个是外在主义的。外在主义有两种形态,即“可能主义”与“可信赖主义”,这是专家证人的证言能被认可的根本性原因。第二章对专家证人作证制度做历时性的梳理,并以“混合模式”为基础比较各国的实践,特别在作证资格、确证程序和事实认定者的作用等方面,两大法系在专家作证制度中的异同以及这种异同对确证专家证人证言的影响。第三章考察我国专家作证的实践与制度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就在“混合模式”下对我国专家作证制度的建构提出一些设想。我国将来的立法应该注意到专家证人的出庭作证制度,作证资格上的确保机制,专家质证制度的合理性、平等性和科学性,专家证人的作证范围以及判决书的规范等方面。
|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4-8 前言 8-9 第一章 知识论与事实确证 9-25 第一节 知识的确证:一般性进路 9-17 1.1.1 知识:信念与确证 9-11 (一) 知识 9-10 (二) 信念 10 (三) 确证 10-11 1.1.2 内在主义的确证路径 11-13 (一) 基础主义 11-12 (二) 一致主义 12-13 1.1.3 外在主义的确证路径 13-14 (一) 可能主义 13-14 (二) 可信赖主义 14 1.1.4 知识与事实 14-16 (一) 事实 14-15 (二) 事实是一种知识 15-16 1.1.5 混合模式 16-17 第二节 证据法中的事实确证 17-22 1.2.1 证据与事实 17-19 (一) 证据 17-18 (二) 证据和事实的关系 18-19 1.2.2 事实确证与证据法的功能 19-22 (一) 事实确证的规范化 19-20 (二) 证据法的功能:确证的依据、标准与程序 20-22 第三节 知识专业化与事实确证 22-25 1.3.1 知识专业化 22-23 (一) 概述 22 (二) 知识专业化的特点 22-23 1.3.2 知识专业化时代的确证途径:混合模式 23-25 第二章 混合模式下的专家作证制度考察 25-36 第一节 专家证人 25-27 2.1.1 专家证人概述 25-26 (一) 概念 25 (二) 专家证人与一般证人的关系 25-26 2.1.2 专家作证制度的变迁 26-27 第二节 两大法系专家作证制度 27-36 2.2.1 科学知识和经验知识的可信性 27-29 (一) 科学知识 27-29 (二) 生活经验知识 29 2.2.2 专家作证资格的确证 29-32 (一) 专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0-31 (二) 专家在其所在领域的权威 31 (三) 专家此前类似的作证情形 31-32 2.2.3 专家证言的确证程序 32-34 (一) 专家证人必须出庭的制度 32-33 (二) 直接询问和交叉询问制度的确立 33-34 2.2.4 事实认定者与专家证人 34-36 第三章 我国专家作证的现状与立法走向 36-44 第一节 我国的专家作证 36-38 3.1.1 我国专家作证的实践 36-37 3.1.2 难得一见的鉴定人 37-38 第二节 我国的专家作证制度及其原因分析 38-42 3.2.1 有关专家证人作证的立法规范 38-39 3.2.2 专家证人的资质 39 3.2.3 专家证人的质证程序 39-41 (一) 专家证人的出庭 39-40 (二) 对专家证人的询问制度 40-41 3.2.4 专家证人证言的证明力 41-42 第三节 混合模式下的专家作证制度构建 42-44 结论 44-45 主要参考书目 45-48 附:文章知识结构总图 48
|
相似论文
- 赖尔的行为主义,B089
- 意见证据规则研究,D915.13
- 论我国医疗侵权过错责任制度及其完善,D922.16
- 我国法务会计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D918.95
- 法务会计在我国经济诉讼案件中运用的探析,D918.95
- 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的完善,D918.9
- 司法鉴定人制度研究,D918.9
- 民事诉讼意见证据规则研究,D925.13
- 论我国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D918.9
- 韩国新村运动研究,D731.26
- 论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D925
- 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D925.13
- 论我国行政诉讼中的专家辅助人制度,D925.3
- 论我国民事诉讼之专家证人制度,D925.1
- 论我国民事诉讼专家辅助人制度,D925.1
- 章学诚的知识论初探,K092
- 知识产权诉讼专家证人研究,D915.13
- 构建中国特色的专家证人制度,D925.1
- 论休谟的“信念”学说,B561.291
- 论专家证人制度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构建,D925.2
- 论知识产权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D925.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诉讼法 > 诉讼制度 > 证据制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