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可靠性框图的配电网接线模式薄弱环节研究

作 者: 贾东梨
导 师: 葛少云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关键词: 配电系统 可靠性评估 薄弱环节 负荷点数 接线模式
分类号: TM64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而且直接与用户相连,整个电力系统对用户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最终都必须通过它来实现和保障。在城市中压配电网的规划和改造中,网架结构非常重要,而接线模式则是网架结构的反映。因此,配电网接线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负荷点可靠度的高低是接线模式优劣的反映。为了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因此有必要研究分析各种接线模式所带负荷点的可靠度变化规律及其薄弱环节,以及在满足可靠度要求条件下能带的最大负荷点数,以便为电网的规划、运行、维护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文针对常用的接线模式,对其进行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并依据可靠性框图理论,建立了常用接线模式的可靠性框图,为更复杂接线模式的可靠性框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本文给出了一种分析电网薄弱环节的方法,即利用可靠性重要度分析法确定网络的薄弱环节,并定义了可靠性重要度参数的计算公式,为分析电网的薄弱环节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利用上述方法,对常用接线模式的各个负荷点进行静态薄弱环节分析,找出各个负荷点的薄弱环节,并计算得出常用接线模式所带负荷点的可靠度变化规律,为电网的规划和实施提供参考。同时,本文对常用接线模式所带负荷点的数量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符合规划地区实际参数要求的条件下就能够计算得出各种接线模式能带的最大负荷点数量。并针对线路可靠度对常用接线模式所带负荷点可靠度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线路可靠度影响负荷点可靠度的规律,为电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对常用接线模式的动态薄弱环节进行分析,在时间变化条件下研究线路对各负荷点可靠度影响的规律,为线路的维护提供参考。通过对实际电网的计算表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和分析方法能有效地分析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8
第一章 绪论  8-15
  1.1 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概述  8-9
    1.1.1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8
    1.1.2 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发展状况  8-9
  1.2 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概述  9-11
    1.2.1 配电系统研究的特点  9-10
    1.2.2 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的任务  10
    1.2.3 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的意义  10-11
  1.3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11-13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5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1.4.2 本文结构  13-15
第二章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基本知识  15-27
  2.1 设备可靠性的基础知识  15-19
  2.2 可靠性框图的基础知识  19-26
    2.2.1 可靠性框图的概念  19-20
    2.2.2 常见的可靠性逻辑关系模型  20-26
  2.3 本章小结  26-27
第三章 配电网常用接线模式及其可靠性框图  27-35
  3.1 10kV 配电网几种常用接线模式简介  27-29
    3.1.1 单辐射接线  27
    3.1.2 手拉手接线  27-28
    3.1.3 三供一备接线  28-29
  3.2 各种接线模式的可靠性评估  29-31
    3.2.1 单辐射接线模式可靠性评估  29-30
    3.2.2 手拉手接线模式可靠性评估  30
    3.2.3 三供一备接线模式可靠性评估  30-31
    3.2.4 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可靠性评估的缺点  31
  3.3 各种接线模式的可靠性框图  31-34
    3.3.1 单辐射接线可靠性框图  31
    3.3.2 手拉手接线可靠性框图  31-33
    3.3.3 三供一备接线可靠性框图  33-34
  3.4 本章小结  34-35
第四章 配电网接线模式的可靠性薄弱环节研究  35-62
  4.1 元件的可靠性重要度的计算公式  35-38
  4.2 本研究中的假设条件  38
  4.3 典型接线模式的静态薄弱环节分析  38-52
    4.3.1 单辐射接线模式静态薄弱环节分析  38-41
    4.3.2 手拉手接线模式静态薄弱环节分析  41-46
    4.3.3 三供一备接线模式静态薄弱环节分析  46-51
    4.3.4 三种接线模式静态条件下的对比分析  51-52
  4.4 各种接线模式的动态薄弱环节分析  52-61
    4.4.1 单辐射接线模式动态薄弱环节分析  53-56
    4.4.2 手拉手接线模式动态薄弱环节分析  56-57
    4.4.3 三供一备接线模式动态薄弱环节分析  57-61
    4.4.4 三种接线模式动态薄弱环节对比分析  61
  4.5 小结  61-62
第五章 算例分析  62-67
  5.1 边界条件  62-63
  5.2 配电网络中负荷点可靠度计算结果  63-64
  5.3 配电网络薄弱环节计算结果  64-66
  5.4 小结  66-67
第六章 结论  67-68
参考文献  68-72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72-73
致谢  73

相似论文

  1. 含微网配电网络接线模式研究,TM711
  2. 中航国际广场大厦结构稳定性分析,TU973.2
  3. 长寿命产品退化试验方法研究,TB114.3
  4. 智能监护服设计与可靠性评价,TS941.73
  5. 基于改进GO法的供配电系统可靠性研究,TM732
  6. 含变流器的配网潮流计算,TM744
  7. 配电网接线模式识别的优化与提速,TM727.2
  8. 基于相分量法的配电系统短路故障分析研究,TM713
  9. 基于多种因素的铁路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研究,TM732
  10. 中原油田基地电网配电自动化方案的设计和应用,TM76
  11. 中原油田抽油机负荷特性分析及无功补偿研究,TM714.3
  12. 棒材工程无功补偿及谐波吸收系统设计,TM714.3
  13. 用于包含多微网配电系统的保护装置研究,TM773
  14. 风电场运行容量可信度评估与应用研究,TM732
  15. 基于PSO-DP算法的配电系统动态无功优化研究,TM714.3
  16. 考虑不确定性的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TM732
  17. 考虑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可靠性研究,TM732
  18. 大型风电场对发输电系统可靠性影响评估研究,TM732
  19.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TM732
  20. 电力系统可靠性裕度评估,TM732
  21. 京津城际接触网可靠性分析及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U226.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发电、发电厂 > 配电设备和电气接线 > 电气接线、电气接线系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