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混凝剂复合强化处理滦河水源水研究

作 者: 刘一曼
导 师: 孙井梅
学 校: 天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复合投加 强化混凝 低温低浊水 高温高藻水
分类号: TU99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9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塘沽自来水厂担负着整个塘沽区的饮用水供给,滦河是它迄今为止唯一的水源。随着季节的变化滦河源水水质有很大的波动,对塘沽自来水厂常规的处理工艺带来较大的冲击,而且水处理各环节的工况也会发生波动,即给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条件属于非稳定状况。针对塘沽自来水厂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改善混凝剂入手,研究了如何在原有传统处理工艺、陈旧的处理构筑物及处理设备的基础上,提高出水水质,增强原传统工艺对水质变化的抗冲击性。本文通过对历年源水水质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以温度、浊度、藻类为主要水质指标,将滦河源水分为三个阶段:低温低浊期,高温高藻期和过渡期。通过实验室烧杯搅拌实验,系统的研究了不同时期、不同水质阶段的多混凝剂复合投加强化混凝的工艺及优化条件,并与同一时期源水采用单投FeCl3的混凝工艺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塘沽区水厂原处理工艺工况条件(200r/min快搅3min,40r/min慢搅20min,沉淀10min)下,高温高藻水的多混凝剂复合投加强化混凝优化方案为:快搅的同时投加PAFC(或PAC),15s~50s(或10s~40s)后加入FeCl3,约1min后再加入0.2~0.3mg/L的助凝剂HCA,PAFC(或PAC)与FeCl3的质量比为1:3~1:2;低温低浊水的多混凝剂复合投加强化混凝优化方案为:快搅开始的同时投加PAFC,5s~20s后投加FeCl3,PAFC与FeCl3的质量比为1:1,不需要投加助凝剂。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14
  1.1 课题背景  7-8
    1.1.1 水厂工艺改进分析  7-8
    1.1.2 水厂混凝现状  8
  1.2 混凝理论  8-9
    1.2.1 电性中和作用  8-9
    1.2.2 吸附架桥作用  9
    1.2.3 网捕卷扫作用  9
  1.3 混凝的影响因素  9-11
    1.3.1 混凝水力条件的影响  9-10
    1.3.2 水温的影响  10
    1.3.3 pH 值和碱度的影响  10
    1.3.4 混凝剂种类的影响  10
    1.3.5 混凝剂投药量的影响  10-11
    1.3.6 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及其浓度对混凝的影响  11
  1.4 国内外混凝剂复合强化混凝的研究进展  11-13
    1.4.1 混凝剂复合强化处理生活污水  11-12
    1.4.2 混凝剂复合强化处理工业废水  12
    1.4.3 复合混凝剂在微污染水处理中的应用  12-13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4
    1.5.1 研究内容  13
    1.5.2 研究意义  13-14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源水水质分析  14-23
  2.1 实验方法  14-15
    2.1.1 药剂的配制  14
    2.1.2 烧杯搅拌实验  14
    2.1.3 实验分析项目和测定方法  14-15
  2.2 源水水质分析  15-23
    2.2.1 水源介绍  15-16
    2.2.2 塘沽区水厂源水引入路径介绍  16
    2.2.3 原水水质分析  16-21
    2.2.4 水质分期  21-23
第三章 多混凝剂复合强化处理高温高藻水源水  23-42
  3.1 原水水质  23
  3.2 高温高藻期混凝剂的选择  23-27
    3.2.1 PAC、FeCl_3及PAC+FeCl_3混凝效果对比  24-26
    3.2.2 PAFC、FeCl_3及PAFC+FeCl_3混凝效果对比  26-27
  3.3 PAC+FeCl_3及PAFC+FeCl_3复合投加比例的选择  27-31
    3.3.1 PAC 与FeCl_3复合投加比例的选择  28-29
    3.3.2 PAFC 与FeCl_3复合投加比例的选择  29-31
  3.4 PAC+FeCl_3及PAFC+FeCl_3复合投加最佳投药量的确定  31-32
  3.5 PAC+FeCl_3及PAFC+FeCl_3复合投加时间间隔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32-34
  3.6 HCA 投加量对复配混凝效果的影响  34-38
    3.6.1 HCA 投药量对PAC+FeCl_3 复合投加混凝效果的影响  34-35
    3.6.2 HCA 投药量对PAFC+FeCl_3 复合投加混凝效果的影响  35-38
  3.7 不同投加方式各种出水水质指标对比  38-41
  3.8 小结  41-42
第四章 多混凝剂复合强化处理低温低浊水源水  42-51
  4.1 低温低浊期的源水水质特征  42-43
  4.2 低温低浊期源水的强化混凝  43-47
    4.2.1 HCA 对低温低浊水的处理效果  43-44
    4.2.2 复合混凝剂比例的确定  44-45
    4.2.3 复合混凝剂总量的确定  45-47
  4.3 复合混凝剂与单一混凝剂对低温低浊源水混凝效果的对比  47-49
    4.3.1 PAFC+FeCl_3与FeCl_3混凝效果的对比  47-49
    4.3.2 PAC+FeCl_3与FeCl_3混凝效果的对比  49
  4.4 小结  49-51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53
参考文献  53-58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58-59
致谢  59

相似论文

  1. 分阶段多级厌氧—交叉流好氧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中试研究,X791
  2. 硅藻土强化混凝—滤布滤池工艺处理洗浴废水,X703
  3. 复配混凝剂(PAC-PDMDAAC)处理嘉陵江水源水试验研究,TU991.2
  4. 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研究,TU991.2
  5. 强化混凝降低饮用水中残余铝含量研究,TU991.2
  6. 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及微絮凝过滤处理北方低温低浊水,TU991.2
  7. 凹凸棒土吸附与强化混凝去除水中嗅味物质的效能研究,TU991.2
  8. 饮用水水源突发有机氯农药污染的应急处理研究,TU991.2
  9. 高效污水快速净化装置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X703
  10. 生物陶粒悬浮填料移动床处理低浓度污水的应用基础研究,X703
  11. “强化混凝—超滤”联用工艺中膜污染控制技术研究,X703
  12. PAC吸附/强化混凝工艺应急处理水源水百菌清污染试验研究,TU991.2
  13. 复合强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水源水试验研究,TU991.2
  14. 原水水质突变下水厂应急调控,TU991.21
  15. 强化混凝处理淮河微污染水试验研究,TU991.2
  16. 以炭砂滤池为核心的净水组合技术研究,TU991.2
  17.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过程预处理优化设计与实验研究,P747
  18. 微污染饮用水源水中藻类及有机物的去除研究,R123.1
  19. 联合硅藻土与聚合氯化铝(PAC)强化混凝处理含藻微污染原水的研究,X703
  20. 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低温低浊水的絮凝特性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建筑科学 > 市政工程 > 给水工程(上水道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