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古生代

作 者: 韩伟
导 师: 任战利
学 校: 西北大学
专 业: 地球化学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孔雀河地区 原型盆地 沉积相 礁滩相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是叠合盆地发育区,历经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存在多个原型盆地的叠加。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对各时期油气成藏要素有着重要的影响、控制作用,因此,原型盆地研究对于塔里木盆地东北缘孔雀河地区油气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盆山理论为指导,在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研究的基础上,以孔雀河地区古生代—中生代原型盆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观测、钻井岩心研究、测井资料整理,运用地震地层学,常量、微量元素判别,重矿物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重点对研究区奥陶纪、志留纪、侏罗纪沉积相及原型盆地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并分析了不同时期原型盆地对油气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根据孔雀河地区的沉积相特征研究,结合稀土、常量、微量元素和重矿物特征及野外露头观测到的古流向等证据,对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研究区在奥陶纪时期处于拉张环境,推测当时盆地边界位于东大山口一带或更远,区内以兴地断裂为界,北区大部分地区为盆地边缘斜坡至广海陆棚沉积,南区则为深海盆地沉积,发育一套复理石建造,盆地原型为大陆裂谷盆地;志留纪时库鲁克塔格及孔雀河斜坡在挤压背景下发生构造反转,库鲁克塔格地区已全面隆升,海盆范围缩小,主要为滨浅海相沉积,盆地类型为陆缘坳陷盆地;侏罗纪、白垩纪地层沉积呈现出陆内凹陷沉积特征,早侏罗系时期沉积范围较小,仅在孔雀河斜坡南部开始出现湖相沉积,到中侏罗世,湖相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到中侏罗晚期达到最大,库鲁克塔格山可能为低隆起,孔雀河地区由北向南发育有泛滥平原—浅湖—深湖相沉积,盆地类型为陆内坳陷盆地。根据研究区库鲁克塔格露头区及钻井样品重矿物、稀土元素、古流向等分析结果及资料,表明奥陶纪、志留纪孔雀河地区物源主要来自北东向,侏罗纪库鲁克塔格为隆起区,该时期库鲁克塔格山向南北两侧孔雀河斜坡地区及北部焉耆盆地提供物源。在兴地发现了奥陶纪礁滩相沉积,根据礁滩相在地震相得反射特征,对礁滩相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这一研究对孔雀河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由于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孔雀河地区经历了多个原型盆地演化过程,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对油气成藏要素中的圈闭形成、烃源岩及储盖层、生烃及成藏史都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原型盆地以及这些要素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古生界—中生界龙口背斜构造带、中生界维马克—开屏构造带、古生界草湖凹陷东部斜坡带和库南台缘斜坡相地带为勘探有利区。

全文目录


摘要  3-5
Abstract  5-10
1 前言  10-14
  1.1 立论依据  10
  1.2 研究内容  10-11
    1.2.1 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11
    1.2.2 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  11
    1.2.3 原型盆地分析研究  11
    1.2.4 盆地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  11
  1.3 研究方案  11-12
    1.3.1 野外露头及岩心观测研究  12
    1.3.2 地球化学方法研究  12
    1.3.3 地震地层学研究  12
    1.3.4 剥蚀厚度研究  12
    1.3.5 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油气有利区带预测研究  12
  1.4 主要工作量  12-13
  1.5 创新点  13-14
2 区域地质概况  14-23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14-15
  2.2 区域地质特征  15-16
  2.3 区域地层系统  16-23
    2.3.1 早古生界  16-20
      1、寒武系  16-19
      2、奥陶系  19-20
      3、志留系  20
    2.3.2 晚古生界  20-21
    2.3.3 中生界  21-22
      1、三叠系  21
      2、侏罗系  21-22
    2.3.4 新生界  22-23
3 孔雀河地区地层沉积构造格架  23-28
  3.1 震旦纪-奥陶纪大陆裂陷盆地发育阶段  23
  3.2 志留纪-泥盆纪发育大陆边缘坳陷盆地发育阶段  23-24
  3.3 石炭纪-三叠纪克拉通内凹陷盆地发育阶段  24-25
  3.4 侏罗纪-白垩纪陆内坳陷盆地发育阶段  25-27
  3.5 新生代以来类前陆坳陷盆地发育阶段  27-28
4 孔雀河地区原型盆地分析研究及恢复  28-68
  4.1 孔雀河地区不同层位沉积相展布特征  28-41
    4.1.1 奥陶纪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28-33
    4.1.2 志留纪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33-35
    4.1.3 石炭纪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35-36
    4.1.4 侏罗纪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  36-41
  4.2 原型盆地范围确定  41-58
    4.2.1 碎屑重矿物、粗碎屑及矿物成熟度特征提供的原型盆地信息  41-47
      1、碎屑重矿物特征  41-44
      2、粗碎屑组分特征  44-45
      3、碎屑岩矿物成熟度特征  45-46
      4、重矿物、粗碎屑及矿物成熟度分析提供的古盆地信息  46-47
    4.2.2 原型盆地边界的确定  47-58
      1、沉积物搬运距离与碎屑重矿物稳定系数关系式的建立  47-48
      2、沉积物搬运距离与含砾碎屑岩百分比关系式的建立  48-49
      3、沉积物搬运距离与碎屑岩矿物成熟度指数关系式的建立  49-50
      4、根据地震资料恢复古沉积边界的基本原理  50-51
      5、原型盆地沉积边界的恢复  51-58
  4.3 原型盆地类型与沉积构造格局  58-68
    4.3.1 奥陶纪原型盆地类型与沉积构造格局  58-61
    4.3.2 志留纪原型盆地类型与沉积构造格局  61-64
    4.3.3 侏罗纪原型盆地类型与沉积构造格局  64-68
5 原型盆地对油气成藏要素的控制作用及有利区带预测  68-78
  5.1 原型盆地对圈闭类型的控制作用  68-69
  5.2 原型盆地对烃源岩的控制作用  69
  5.3 原型盆地对储盖层的控制作用  69-74
  5.4 对生烃、成藏史的控制作用  74-75
  5.5 有利区带预测  75-78
6 结论  78-80
参考文献  80-83
致谢  83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南泥湾八连沟—金庄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P618.13
  3. 基于地球物理特征的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4. 中国东北地区泥盆纪沉积特征与岩相古地理研究,P618.13
  5.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6. 宁东地区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P618.13
  7. 栖霞蓬莱群沉积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P512.2
  8. 中国北方地区中、新生代古地理与油气资源关系,P618.13
  9. 塔里木盆地古城低凸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10. 南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重点层序地层单元岩相古地理分析,P618.13
  11.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2. 环塔里木盆地核桃与粮棉间作系统的光环境和根系分布特征研究,S344
  13.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生排烃评价,P618.13
  14. 基于波动方程法的原型盆地分析,P618.13
  15.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鹰山组层序地层及储集体地质特征,P539.2
  16. 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空间结构研究,TU984.113
  17. 环塔里木盆地林果计划背景下农户果树套种行为影响因素研究,F326.13
  18. 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OAE_2大洋缺氧事件,P534.53
  19. 塔里木盆地西部城市群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F321.1
  20. 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油藏描述,P618.13
  21. 河南省侏罗—白垩纪沉积相与古地理研究,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