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政府转型中的人大监督研究
作 者: 葛坤斌
导 师: 叶美霞
学 校: 南京理工大学
专 业: 公共管理
关键词: 政府转型 人大监督 政治参与
分类号: D6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2年
下 载: 52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当前,中国公民社会组织的兴起,有效整合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的人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的协同治理。这种治理结构是与中国的社会转型相配合的,会促进中国的市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公民社会组织在中国的兴起,已经对中国产生了诸多的影响,比如它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界定国家和社会的地位,并通过社会充分参与到社会合作中来,建设国家权威的合法性,促进政府的治理范式的变革。而全面推进政府治理范式的变革,就必须把政府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这需要各阶层广大公众对权力监督的积极参与,形成社会共识,这需要政府与公民社会之间形成有效的对话机制,保证公民社会的良性运作。而这个对话机制的联结点就是人大。因为人大是中国最广大公众的代表机构,代表最广大公众的意志。人大对政府能否实施有效的监督将是我国加快政府职能转型的关键。文章通过对公民社会相关理论的论述,阐释了公民社会在中国语境中的具体含义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重要作用。以此为视角,本文重点探讨了公民社会、人大监督以及政府转型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随着社会转型的深入,以及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政府急需进行理念和职能上的转型,向服务型政府进行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人大的监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大监督能够防止权力的过于集中,促进政府权力的合法使用。但人大监督在中国面临着很多问题,包括与党委关系的不明确,受到党政权力的过多影响等问题,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文章最后认为,在公民社会的视角下,基于人大的重要作用,为了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型,必须尽快以制定法律的方式填上制度的漏洞,并真正在实践中落实,以强化人大的监督作用,从而人大监督在保障和实现公民社会成功构建中起主要作用。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8 1 绪论 8-15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与研究思路 8-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4 1.2.1 关于人大对政府实施监督的基本理论研究 10-11 1.2.2 关于人大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11-12 1.2.3 关于政府转型的研究 12-13 1.2.4 关于公民社会的研究 13-14 1.3 研究方法 14-15 2 政府转型中的社会背景与理论分析 15-23 2.1 公民社会的相关理论 15-16 2.1.1 公民社会的含义 15 2.1.2 公民社会的构成要素 15-16 2.2 人大监督相关理论 16-18 2.2.1 人大监督的界定 16-17 2.2.2 人大对政府实施监督的特点 17-18 2.3 公民社会与人大监督之间的关系 18-19 2.3.1 公民社会中公民利益的诉求 18 2.3.2 公民监督与人大监督 18-19 2.4 政府转型相关理论 19-23 2.4.1 政府转型的内涵 19-20 2.4.2 政府转型的必要性 20-23 3 政府转型的现存问题与人大监督作用 23-36 3.1 公民社会对政府的影响 23-27 3.1.1 促进政府转型 23-24 3.1.2 促进社会转型期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24-25 3.1.3 协助发展基层公益事业 25-26 3.1.4 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6-27 3.2 双重管理体制下的公民社会发展 27-31 3.2.1 双重负责管理体制 28 3.2.2 双重负责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28-31 3.3 人大监督对政府转型的意义 31-36 3.3.1 人大监督对政府的监督作用 31-32 3.3.2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和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 32-33 3.3.3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顺利实施 33-34 3.3.4 预防权力过于集中 34-36 4 政府转型中人大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 36-41 4.1 人大对政府实施监督存在的问题 36-38 4.1.1 对执法监督的短缺 36-37 4.1.2 对政府工作监督的滞后 37 4.1.3 对政府工作监督的忽视 37-38 4.1.4 监督缺乏必要的力度 38 4.2 人大对政府实施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8-41 4.2.1 人大实施监督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38 4.2.2 人大自身组织建设不适应监督工作需要 38-39 4.2.3 人大监督与党委领导的协调缺失 39-41 5 完善政府转型中的人大监督对策研究 41-47 5.1 完善人大监督法律法规 41-43 5.1.1 健全工作监督手段 41-42 5.1.2 健全法律监督手段 42 5.1.3 完善各种配套体系的建设 42-43 5.2 注重人大自身建设 43-45 5.2.1 优化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 43-44 5.2.2 完善代表工作激励机制 44 5.2.3 改进人大的监督方式 44-45 5.3 改善人大与其他监督主体和权力主体的关系 45-47 5.3.1 改善好党委和人大之间的关系 45-46 5.3.2 在"人事"方面协调好党与人大的关系 46-47 结语 47-48 致谢 48-49 参考文献 49-51
|
相似论文
- 网络问政视野下我国政府治理优化研究,D630
- 政府职能转换背景下人大执法检查工作的完善,D624
- 网络执政兴起原因探析,D630
- 网络民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探析,D621.5
- 试论地方人大对地方行政立法的监督,D920.0
- 公共政策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D621.5;G206
- 网络政治参与影响分析,D621.5
-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下的政府转型研究,D625
- 基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我国公民话语权研究,D621.5
- 政府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分析,F120
- 资源型城市政府转型研究,F299.2
- 乌海政府转型中的人员管理问题研究,D630
- 二战后美国犹太人的政治参与,D771.2
- 县级人大对政府的监督研究,D630.1
- 地方政府公共责任的外部监督有效性研究,D625
- 政府转型时期公务员工作倦怠研究,D630
- 亚裔美国人在2008美国大选中政治参与状况研究,D771.2
- 现阶段青年农民工政治心理研究,D412.6
- 网络政治参与分析,D621.5
- 村民自治背景下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442.6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