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名人效应神经机制的探索性研究

作 者: 袁瑞贤
导 师: 马庆国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名人效应 名人崇拜 名人代言 事件相关电位 面孔识别 LPP
分类号: F713.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1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名人广告与名人代言是现代社会在商品市场上的重要营销手段和品牌推广之一,因为名人在广告代言过程中被认为对受众在吸引注意、情绪唤醒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作用影响,这些作用或影响即为名人效应。探讨名人效应的发生机制,对于在广告、代言等营销手段中合理利用名人效应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另外,名人崇拜现象也是名人效应的背景之一,由于对崇拜名人具有高度的认同感,粉丝比普通人更倾向于受其崇拜名人的影响。本研究即为探求名人代言和名人崇拜现象背后的名人效应而展开。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观察、访谈等定性方法,并未探讨着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不能解答诸如名人为何具有更好的代言效果以及对其粉丝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等问题。随着认知神经科学和无损脑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开始使用这一方法,包括神经管理学、神经经济学及神经营销学。本研究希望通过使用认知神经科学的方法,使我们有可能去揭示名人效应背后的大脑“黑箱”。本研究即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来完成本项研究,以探索名人效应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及相应的ERP成分,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本研究认为,名人效应神经机制中不存在对其快速、自动注意加工的通路,在本研究结果中表现为名人与非名人图片诱发的P2成分没有显著差异,即在早期的知觉加工阶段,名人图片与非名人图片引发的注意资源分配和注意加工过程没有显著差异。2、名人效应的记忆提取过程在ERP成分上对应N2成分,相比非名人图片而言,名人图片诱发了更小振幅的N2成分,即名人为受众所熟悉,记忆提取难度较小。另外,粉丝对其崇拜名人的记忆提取过程更优于非粉丝,表现为粉丝组诱发显著更小振幅的N2。3、情感唤醒和持续注意资源分配过程在ERP成分上对应LPP成分。粉丝在观看名人图片时引发的LPP振幅显著大于其观看其他非名人图片,且粉丝比非粉丝在观看名人图片时诱发了显著更大振幅的LPP成分。从理论及应用上讲,N2和LPP等ERP成分可以为研究名人崇拜现象及理论提供认知神经机制上的佐证。另外本研究发现,对普通受众而言,名人无法像对粉丝那样引发其较高程度的相关语义记忆提取、情感唤醒和持续的注意资源分配,而这一点可以为企业是否应采用名人代言广告作为推广策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全文目录


致谢  4-5
摘要  5-7
Abstract  7-9
目录  9-11
图目录  11-12
表目录  12-13
1.绪论  13-23
  1.1 名人效应研究的营销学背景:广告代言  13-16
    1.1.1 广告中的名人效应  13-14
    1.1.2 代言中的名人效应  14-15
    1.1.3 传统广告代言理论中的相关研究  15-16
  1.2 名人效应的社会背景:名人崇拜现象  16-18
  1.3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  18-19
    1.3.1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18
    1.3.2 神经营销学  18-19
  1.4 研究问题  19-20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0-21
  1.6 论文框架与结构  21-23
2 文献综述  23-39
  2.1 名人崇拜文献综述  23-26
    2.1.1 名人崇拜相关的定义  23
    2.1.2 名人崇拜相关理论及量表研究  23-26
  2.2 面孔认知及情绪加工领域的ERP研究  26-31
    2.2.1 面孔认知的ERP研究  26-29
    2.2.2 情绪加工领域ERP研究  29-31
  2.3 相关ERP成分介绍  31-39
3 研究的理论框架及研究假设  39-43
  3.1 研究的理论框架  39-40
  3.2 假设提出  40-43
4 实验:名人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43-73
  4.1 实验目的  43
  4.2 实验方法  43-46
    4.2.1 被试  43-45
    4.2.2 实验材料  45
    4.2.3 实验准备阶段:熟悉任务  45
    4.2.4 实验流程  45-46
  4.3 脑电数据的获取及初步处理  46-48
    4.3.1 ERP数据的获取  46-47
    4.3.2 ERP数据的离线分析  47-48
  4.4 数据分析  48-69
    4.4.1 行为数据分析  48
    4.4.2 脑电数据分析  48-69
  4.5 结果讨论  69-73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73-75
  5.1 研究总结  73
  5.2 研究启示与意义  73-74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74-75
参考文献  75-81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81
  一、作者简历  81
  二、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1
  三、在学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81

相似论文

  1. 基于汉语听觉认知的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R318.0
  2.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感觉寻求水平和事件相关电位CNV实验研究,R749.99
  3. 惊恐障碍患者听觉信息前注意自动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R749.7
  4. 视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老年抑郁症临床特征评定中的作用,R749.41
  5. 名人代言广告效果的眼动测评研究,F713.8
  6.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责任研究,D922.294
  7. 事件相关电位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R749.1
  8.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研究,D922.294
  9.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及其法律规制之研究,D922.294
  10.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民事责任研究,D922.294
  11. 基于子空间学习的复杂场景多姿态人脸识别,TP391.41
  12. 一项关于自我积极偏差的脑电研究,B842
  13. 学习和决策任务中结果评价的认知神经机制,B842
  14. 保健品广告法律规制研究,D922.294
  15.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D922.294
  16. 微博在中国的发展模式及其前景探究,G206
  17. 名人代言虚假广告之法律责任研究,D922.294
  18. 道德与创造力有关吗?,B842
  19. 电针百会、神庭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R246
  20. 分裂左GC-lpp半群,O152.7

中图分类: > 经济 > 贸易经济 > 国内贸易经济 > 商品流通与市场 > 广告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