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泰戈尔“心灵表现说”的诗学观

作 者: 程娟珍
导 师: 黄金明
学 校: 漳州师范学院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泰戈尔 诗学 心灵建构 和谐
分类号: I3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8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泰戈尔,这位印度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和思想不仅穿越了国界,而且穿透了世纪,在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感觉到他那“爱”的呼唤和心灵和谐的快乐。泰戈尔一生追求的是“梵我合一”的精神境界,是一个和谐统一的世界,这也是他文学的核心思想,即达到“有限与无限结合的欢娱”,这种欢娱是和谐的快乐,是内心融合的快乐,而这正是文学对人类心灵建构的最终归宿。本文从泰戈尔诗学中关于文学与心灵关系的角度出发,探讨文学对人类心灵的建构意义,希望能借此来呼唤现在文学对人类心灵的净化与提升;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能有助于人类摆脱目前的精神困境,促进人性的健康发展和完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繁荣。围绕着这一主题,全文分为三章来展开论述,这三章构成了文学对人类心灵建构的整体,是泰戈尔“心灵表现说”的诗学观的完整体现。第一章主要归纳泰戈尔关于文学艺术与人类心灵的关系,揭示出文学既是人类心灵世界的表现,又表现着“人格之人”的观点,这是文学对人类心灵建构的基础,是泰戈尔“心灵表现说”的诗学观的最基本思想。第二章主要阐述文学艺术是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统一的世界,在这和谐的世界里有着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结合,这种结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个体灵魂与终极灵魂的统一,即内心的完全融合,这是文学实现心灵建构的必要条件,是泰戈尔“心灵表现说”的诗学观的重要特征。第三章主要论述文学是如何给人类心灵带来快乐的,文学既使作家在创作时获得快乐与超脱,又给所有欣赏者带来喜悦,即“享乐是文学的灵魂”,不管是作家还是读者,这种快乐都来源于内心的融合,内心融合的最大欢乐是爱,只有在爱中,才能真正实现内心和谐的欢乐,即“有限与无限结合的欢娱”,至此文学才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它对人类心灵的建构;“快乐与永恒”是文学对于人类心灵建构的最终归宿,也是泰戈尔文学的终极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英文摘要  6-9
绪论:理解泰戈尔  9-27
  第一节 国内泰戈尔研究简述  9-17
  第二节 文学与心灵  17-24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4-27
第一章 文学(艺术)与人类心灵  27-45
  第一节 文学创作是人类心灵世界的表现  28-37
    一、文学创作是心灵表现的需要  28-30
    二、文学创作是情感的表现  30-37
  第二节 艺术的主旨在于表现人格  37-45
    一、“人格的世界”是情感的世界  38-40
    二、“人格的世界”是统一的世界  40-45
第二章 文学(艺术)的和谐与统一  45-63
  第一节 文学的“韵律”与“和谐”  45-50
    一、韵律体现了文学文本的和谐美  46-48
    二、韵律体现了生命的本质与万物的和谐  48-50
  第二节 “结合”产生和谐  50-57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52-54
    二、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54-57
  第三节 艺术的功能在于建造真与美的人类真正世界  57-63
第三章 文学(艺术)的快乐与永恒  63-85
  第一节 作家的快乐与超脱  63-71
    一、作家创作时内心自由的欢乐  64-67
    二、“忘我”的快乐——作家通过创作达到灵魂的超脱  67-71
  第二节 享乐是文学的灵魂  71-78
    一、人在文学中认识了真实的自我  72-75
    二、人在文学里永生  75-78
  第三节 文学表达了人的最大欢乐——爱  78-85
结语:有限与无限结合的欢娱  85-93
参考文献  93-97
后记  97-99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99

相似论文

  1.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2.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新问题的矛盾透视,D61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增量民主研究,D621
  4. 大学生灵性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B844.2
  5.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渔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632.1
  6.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蚁族”现象研究,D669.5
  7. 一元主导下的多维和谐,D61
  8.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平正义研究,D61
  9. 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630
  10. 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3.1
  11. 胡锦涛公平正义思想研究,D61
  12.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政党关系研究,D665
  13.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14. 民办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G641
  15. 和谐社会视域下节庆体育与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研究,G812.42
  16.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杰克·伦敦的小说《野性的呼唤》,I712.074
  17.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结构思想分析,K02
  18.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社会稳定思想的研究,D61
  19. 政府和谐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博弈分析,D630
  20. 和谐教育的时代特征研究,G40-01
  21. 意见领袖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G206

中图分类: > 文学 > 文学理论 > 各国文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