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小城畸人》中人物群像的边缘化特征

作 者: 熊端君
导 师: 苏晖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关键词: 舍伍德·安德森 《小城畸人》 人物群像 边缘化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1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是美国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期的小说家之一。或许就其本人在美国小说界及文学史上的地位而言,无法与主流作家相媲美,但他笔下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文学、艺术及社会价值。他一生中发表过以《邪恶的笑声》(又译作《暗笑》)、《穷白人》、《数次结婚》为代表的几部长篇小说,但其主要的文学成就多集中在几部短篇小说上,例如《小城畸人》、《鸡蛋的胜利》以及《林中之死及其他》。鉴于舍伍德·安德森作品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探索前景,我国对于其人其作的译介和研究起步比较晚,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还有待进一步的填补和挖掘。本篇论文主要选取了他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小城畸人》(又译作《俄亥俄州瓦恩斯堡镇》或《俄亥俄州温斯堡》)作为素材,在文学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结合相关理论,立足小说集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对该书中人物群像身上所具有的共性的、典型的边缘化特征加以总结归纳和深入剖析。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以外,共分为四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安德森其人其作的简要介绍,对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加以概括总结,提出了人物群像边缘化特征研究的背景和可行性,并结合历史现实对边缘化特征做出了相应的界定。本文中的边缘化,主要是相对社会主流的形态而言的,强调的不止是居住环境上的边缘化,更是心理层面和精神状态上的。第一章分为两个小节,主要概括并归纳了安德森特小说人物原型生活环境的边缘化特征,以及小说中具有边缘化特征的人物群像,即主要是挣扎的知识分子、孤独的青少年以及徘徊的女性这三类人物形象。从分析这三类人着手,探究这些形象举止背后的内在意蕴。第二章同样分为两小节,主要论述的是“畸人”形象的群体的性别、年龄抑或是身份背后的共性特征,与主流的隔阂与自身的孤独是他们所呈现出的主要的生存方式和精神状态。在这样的境况中,他们有的表现出迷茫与矛盾,有的心存焦虑,有的丢失了原有的信仰感到无措,但无论是哪一种,他们大多都是真理的探寻者。第三章也是分为两个小节,主要基于文学艺术的审美,从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上阐述作者是如何从视觉(物象、色彩)和听觉(言语)层面表现小说人物的边缘化特点的。第四章一共分为了三小节,探究考察的是安德森这部短篇小说集中人物群像边缘化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舍伍德·安德森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后期,主要活动时期是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前中期。他所处的时代,恰值美国社会风云变幻,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生着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身为作家的他,安德森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并用自己的笔触,将这种精神危机呈现到了人们眼前,既反映了30年代美国社会人们普遍的迷惘,同时,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往昔封闭的田园牧歌式农业化生活的眷念和批判的双重情感。最后,文章的结余部分是对舍伍德·安德森小说的风格、作品的影响力及文学和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安德森的创作思想及其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像无论是对他所处的社会,还是对当前,无论是针对一国还是多国,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绪论  10-16
  (一) 舍伍德·安德森及其作品介绍  10-1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3
  (三) 论文的选题及其意义  13-14
  (四) 对小说人物"边缘化"的界定  14-16
第一章 《小城畸人》中的"边缘化"人物群像  16-26
  第一节 主人公们所处的的边缘化的位置  16-18
    一、小说人物原型生活的边缘化  16-17
    二、人物所处的环境及社会心理的边缘化  17-18
  第二节 《小城畸人》中边缘化的群体形象  18-26
    一、挣扎的知识分子  19-21
    二、孤独的青少年  21-23
    三、徘徊的女性  23-26
第二章 小城畸人的"边缘化"处世特征  26-32
  第一节 畸人外显的离群态度  26-28
  第二节 畸人内化的心理与情感  28-32
    一、与世隔绝的孤独特征  28-29
    二、希望从众的矛盾内心  29-30
    三、困惑徘徊的宗教信仰  30-32
第三章 畸人形象"边缘化"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  32-40
  第一节 身体意象书写对灵魂美的捕捉  32-36
    一、触摸灵魂的媒介  32-34
    二、视觉扭曲的表征  34-36
  第二节 话语方式的表达  36-40
    一、人物的失语  36-37
    二、个体的自语  37-40
第四章 小城畸人"边缘化"的成因  40-47
  第一节 时代背景  40-42
    一、"美国梦"的喧嚣  40-41
    二、功利主义的波及  41-42
  第二节 社会思潮  42-44
    一、自然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42-43
    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  43
    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内化  43-44
  第三节 人生经历  44-47
    一、童年的小镇记忆  44-45
    二、拜金浪潮下的社会活动  45-47
结语  47-49
参考文献  49-51

相似论文

  1. 民国时期书法艺术边缘化现象研究,J292.27
  2. 挣扎与前行,I712
  3. 幻灭 孤独 逃离,I712
  4.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欲望法则”,J905
  5. 文化流利性:汉英双语者二语文化浸泡后效调查,H319
  6. 通往心灵和谐的旅程——作为成长小说的《小城畸人》,I712
  7. 孤独的挣扎 焦灼的求索,I712
  8. 《小城畸人》和舍伍德·安德森的女性视觉,I712
  9. 边缘化地区的控制,K29
  10. 主流化与边缘化的双重变奏,G206
  11. 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里程碑,I712.074
  12. 曾经沧海难为水,J905
  13. 舍伍德·安德森与美国小城文学中的现代主义,I712
  14. 畸形人物和现代主义美学:安德森《小城畸人》的研究,I712.074
  15. 企业管理人员诚信管理的研究,F272.9
  16. 社会变迁中的苏南农村性别分工研究,C912.82
  17. 新生代农民工边缘化问题研究,D412.6
  18. 性歧视造成的性自主权保护障碍,D924.3
  19. 《第十二夜》中父亲缺位后的失范世界,I561
  20. 用后殖民主义理论解析《野草在歌唱》,I561.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