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煤矿开采区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

作 者: 安雁
导 师: 上官铁梁;李新平
学 校: 山西大学
专 业: 生态学
关键词: 煤矿开采区 景观功能分析 分类 排序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分类号: Q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研究以山西太原官地煤矿开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景观功能分析(Landscape Function analysis, LFA)的地表土壤评价与数量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强度干扰区油松林内外灌草植物进行了研究。土壤稳定性指数(Stability Index, SⅠ)、土壤渗透性指数(Infiltration Index,Ⅱ)、土壤养分循环状况指数(Nutrient Cycling Index, NI)都随干扰强度增大而减小TWINSPAN(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对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样方进行分类,(1)将轻度干扰区75个灌草样方分成4组,林内1组,林外3组;(2)将中度干扰区75个灌草样方分成4组,林内1组,林外3组;(3)将重度干扰区75个灌草样方分成13组,林内9组,林外4组。每组称为一个群丛,代表官地煤矿开采区林内外灌草植物的主要类型。轻、中度干扰区样方的CCA排序则较好地揭示了土壤养分循环状况指数是影响官地煤矿开采区灌草植物分布格局的主导因子。采用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对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植物的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impson指数与Pielou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似,Shannon-Wiener指数与Patrick指数变化趋势相似。轻、中度干扰区林内群落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林外高。轻度干扰区草本层Patrick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灌木层。中度干扰区灌草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不过与“中度干扰假说”不同的是物种均匀度最大致使物种多样性达到最高水平。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对不同强度干扰区优势种群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干扰区林外和中度干扰区林内黄刺玫生态位宽度位居第一,重度干扰区林内优势灌木蚂蚱腿子生态位宽度仅次于黄刺玫,位居第二,生长在裸露地的单优灌木为旱柳,其生态位宽度较小。轻度干扰区林内外灌木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最大,中度干扰区林内种间生态位重叠值较林外大,重度干扰区林内外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小。大部分共优种生态位宽度在中度干扰区最大,重度干扰区最小。林外优势灌木黄刺玫生态位宽度随着干扰强度增大而减小,是黄刺玫对官地煤矿开采区不同强度干扰的适应结果。

全文目录


摘要  8-9ABSTRACT  9-11第一章 引言  11-16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1.2 研究进展  11-14    1.2.1 多因子评价研究进展  12    1.2.2 单因子评价研究进展  12-14  1.3 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地设置  14-16    1.3.1 研究区域概况  14-15    1.3.2 样地设置  15-16第二章 基于LFA的采矿区地表土壤评价  16-22  2.1 研究方法  16-20    2.1.1 样线调查  16-19    2.1.2 数据处理  19-20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0-22第三章 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群落的分类排序  22-32  3.1 研究方法  22-23    3.1.1 样方调查  22    3.1.2 数据处理  22-23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3-30    3.2.1 油松林分特征  23    3.2.2 灌草群丛的类型及特征  23-25    3.2.3 CCA排序分析  25-30  3.3 结论  30-32第四章 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32-40  4.1 研究方法  32-33    4.1.1 取样方法  32    4.1.2 数据处理  32-33  4.2 研究结果与分析  33-39    4.2.1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33-35    4.2.2 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35-37    4.2.3 干扰强度时灌草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影响  37-39  4.3 结论  39-40第五章 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植物生态位研究  40-51  5.1 研究方法  40-41    5.1.1 取样方法  40    5.1.2 数据处理  40-41  5.2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50    5.2.1 优势种群生态位的变化特征  41-48    5.2.2 干扰强度对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变化的影响  48-50  5.3 结论  50-51附录  51-52参考文献  52-58发表文章目录  58-59致谢  59-60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0-62

相似论文

  1. K公司计划及预测改进对于合理库存配置的研究,F224
  2. 空间目标ISAR成像仿真及基于ISAR像的目标识别,TN957.52
  3. 基于词义及语义分析的问答技术研究,TP391.1
  4. 基于三维重建的焊点质量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5. 基于串核的蛋白质分类算法的研究与实现,TP301.6
  6. 统计与语言学相结合的词对齐及相关融合策略研究,TP391.2
  7. 上下文相关的词汇复述研究,TP391.1
  8. 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的文本分类技术研究,TP391.1
  9. 互联网上旅游评论的情感分析及其有用性研究,TP391.1
  10. 基于SVM的中医舌色苔色分类方法研究,TP391.41
  11. 基于图像的路面破损识别,TP391.41
  12. 多样性密度学习算法的研究与应用,TP181
  13. 运动特征及地形约束的感知网目标跟踪算法及系统研究,TP212.9
  14. 计算智能在数字化卷烟叶组配方中的应用研究,TS44
  15. 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和界线确定研究,S155
  16. 媒介在乡村日常生活中的角色,D422.7
  17. 弯孢属种分子鉴定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疑难种上的应用,Q949.32
  18. 基于视觉的番木瓜外观品质检测技术研究,S667.9
  19. 面向公众的教育视频共建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践研究,G434
  20. 基于土壤系统分类的土壤调查方法研究,S155
  21. 西藏生防芽孢杆菌鉴定及其脂肽化合物分析,S476.1

中图分类: > 生物科学 > 植物学 >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