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天宝岩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作 者: 赵敬东
导 师: 何东进
学 校: 福建农林大学
专 业: 森林经理学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受偿意愿 生态补偿机制 问卷设计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分类号: S71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自然保护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改善环境的重要功能。研究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和生态补偿机制,无论是对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护,还是对其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估算了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了保护区社区居民生态补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了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主要结论如下:⑴在充分考虑森林生态环境背景特征的基础上,筛选了涵养水源、水土保持、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病虫害防治、其他生态服务等7个方面15指标体系,并构建数学模型来评价天宝岩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结果显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的经济价值为114365.89万元,其单位面积的经济价值为103823元/hm2。7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大小依次为:涵养水源(77.83%)>固碳释氧(11.33%)>维持生物多样性(7.51%)>水土保持(1.74%)>其他生态功能(1.28%)>娱乐文化(0.20%)>净化空气(0.12%)。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固碳释氧和维持生物多样性,3项功能价值之和占总服务价值的90%以上。娱乐文化价值在生态服务总价值的比例仅占0.20%。⑵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W)分析了社区居民受偿意愿及影响因素:①调查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的态度发现,反对设立保护区的占被调查者的56.57%,根本原因是家庭经济损失没有获得应有的补偿。同时,限制资源利用、管理不透明、缺乏公平公正等原因也是其消极反映的重要原因。②社区居民的受偿意愿投标值主要分布在35、60、100、100以上等几个数值上,其中以投标值为100元的人数最多,占12.11%,零受偿比例(0WTA)占8.08%。居民受偿意愿(WTA)曲线整体呈递增趋势,样本较好地确定了受偿意愿(WTA)的范围和分布形态,符合经济学预期。算术平均法测算社区居民受偿意愿,结果为23.03元/亩。③运用多项逻辑回归分析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的差异、是否拥有干部身份、家庭年收入水平的差异、家庭劳动力数量、居民获得信息量的多少、农业种植品种的差异、家庭林地收入的大小、是否居住在保护区内等是影响社区居民受偿意愿的主要因素。⑶从社区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并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保护区设立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构建了保护区生态补偿机构的框架(包括补偿原则、主客体、资金来源、方式和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等方面):①讨论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原则、主客体、资金来源、方式和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重点探讨了保护区生态补偿的资金来源问题,建议采用市场手段,借助社会的力量获得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保护区自筹的方式,为保护建设发展和生态补偿提供资金;②强调了生态补偿的标准的重要性,生态补偿标准决定因子是多元化的,在现有的条件下对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只能体现一种相对的公平而无法做到绝对公平。以生态学标准作为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上限,以保护区居民受偿意愿作为补偿的参考量,以专家权衡作为最终补偿的标准(205.9元/亩);③根据保护区管理和社区经济状况,明确了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原则、主体和客体、方式和途径、方法和运行机制,总体上构建了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和内容。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1. 绪论  11-19
  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补偿概述  11-12
    1.1.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述  11
    1.1.2 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概述  11-12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8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14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4-18
  1.3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现状  18-19
2. 研究区概况、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19-23
  2.1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19-20
    2.1.1 自然地理概况  19
    2.1.2 社会经济概况  19-20
    2.1.3 管理概况  20
  2.2 研究意义与技术路线  20-23
    2.2.1 研究内容和意义  20-22
    2.2.2 技术路线  22-23
3.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23-33
  3.1 研究方法  23-27
    3.1.1 数据来源  23
    3.1.2 评价指标及基本计算模型  23-27
  3.2 结果与分析  27-30
    3.2.1 涵养水源功能评价  27
    3.2.2 水土保持功能评价  27-28
    3.2.3 净化空气功能评价  28
    3.2.4 固碳制氧功能评价  28
    3.2.5 娱乐文化功能评价  28-29
    3.2.6 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评价  29
    3.2.7 其它生态功能评价  29-30
  3.3 小结  30-33
4. 基于CVM 方法的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居民受偿意愿分析  33-45
  4.1 研究方法  33-35
    4.1.1 条件价值评估法概述  33-34
    4.1.2 CVM 方法的调查问卷设计、偏差处理及实施  34-35
  4.2 结果与分析  35-42
    4.2.1 社区居民对保护区态度分析  35-36
    4.2.2 社区居民受偿意愿分析  36-37
    4.2.3 社区居民受偿意愿价值计算  37-38
    4.2.4 社区居民受偿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38-42
  4.3 小结  42-45
5.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初步研究  45-62
  5.1 研究方法  45-47
    5.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45
    5.1.2 样本及样本量的确定  45-46
    5.1.3 调查过程  46-47
  5.2 结果与分析  47-54
    5.2.1 调查社区居民基本情况  47-48
    5.2.2 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影响  48
    5.2.3 社区居民对保护区及保护区政策的认知  48-49
    5.2.4 社区居民对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态度和管理模式的选择  49-50
    5.2.5 保护区冲突和问题分析  50-54
  5.3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54-62
    5.3.1 补偿原则  54-55
    5.3.2 补偿主体与客体  55
    5.3.3 补偿标准  55-57
    5.3.4 补偿资金来源  57-58
    5.3.5 补偿方式和途径  58-60
    5.3.6 补偿办法  60
    5.3.7 补偿的实施  60-62
6. 天宝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62-65
7. 结论与讨论  65-69
  7.1 主要结论  65-67
  7.2 讨论与不足  67-69
参考文献  69-80
附录1  80-83
附录2  83-86
附录3  86-87
致谢  87

相似论文

  1. 乡村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研究,X171
  2. 退耕还林跟踪研究,F326.2
  3. 苏州市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研究,X321
  4. 苏州市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321
  5. 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S718.5
  6. 邵阳市森林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价研究,S718.5
  7.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研究,F205
  8. 天台森林公园森林资源分布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Q948
  9. 玛纳斯河流域山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S718.5
  10. 不同起源柳杉群落结构特征对比研究,S718.54
  11. 水质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设计及受偿意愿研究,TV213.4
  12. 青岛近海岛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研究,Q14
  13. 凉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Q14
  14. 大伙房水库与上下游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321
  15. 基于遥感的赣江上游流域生态功能价值变化及生态功能区划研究,F301;F205
  16. 产业规制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01
  17. 建立健全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财税政策研究,X-01
  18.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健康项目效率与公平的评估,F224.5
  19. 天水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F301
  20. 吴起县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X32
  21. 长沙市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析,X17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林业 > 林业基础科学 > 森林生物学 > 森林生态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