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作 者: 孙继成
导 师: 魏国孝
学 校: 兰州大学
专 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指数 景观生态学 生物量 甘肃酒泉
分类号: TM6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而保护生态环境则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甘肃酒泉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场址平坦、地形简单,适合成片开发风电场,具备建设风电基地的条件。为发挥地方风能资源优势,带动地区乃至区域经济发展,甘肃省发改委拟在酒泉地区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风电基地的开发建设将不可避免地破坏地表植被,施工活动也会造成地表碾压,整个开发建设活动将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资料收集,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得到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2.51,生态环境状况属于较差的范畴。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预测分析了风电基地开发建设对研究区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电基地的开发建设提高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经济创收;同时,使得研究区景观优势度降低了0.1341,香浓多样性指数增加了0.1343,香浓均匀度指数增加了0.0428,景观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景观聚集度指数降低了1.7802,景观破碎度指数增加了0.4979,景观的团聚程度将有所下降,景观的连通性变得更差,景观将变得更为破碎。另外,利用生物量调查法对风电基地的开发建设造成的生物量毁损进行了预测,结果为风电基地建设将造成研究区的生物量毁损总量湿重为4959.13t,折算成干重为3228.24t,工程建设毁损植株总量为1551.31万株(主要为各类小灌木和草本)。本论文基于数学模型预测得到风电基地开发建设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量为241.81万t。根据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结果和影响预测结论及水土流失预测结果,提出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的措施,这将为酒泉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也将为未来大力发展的风电工程提供参考。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9
第一章 绪论  9-12
  1.1 研究背景  9-10
  1.2 研究意义  10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0-12
    1.3.1 研究内容  10-11
    1.3.2 技术路线  11-12
第二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现状  12-18
  2.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2-13
    2.1.1 生态环境概念  12
    2.1.2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12-13
    2.1.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3
  2.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13-18
    2.2.1 国内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14-16
    2.2.2 国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进展  16-18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及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8-36
  3.1 研究区概况  18-27
    3.1.1 地理位置  18
    3.1.2 地形地貌  18-19
    3.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19-20
    3.1.4 气候气象  20-24
    3.1.5 土壤、植被  24-27
  3.2 生态坏境质量现状评价  27-36
    3.2.1 评价方法  27-30
    3.2.2 数据来源  30
    3.2.3 指数计算  30-33
    3.2.4 评价结果  33
    3.2.5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33-36
第四章 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36-58
  4.1 评价方法  36-41
    4.1.1 景观生态学概述  36-37
    4.1.2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37-41
    4.1.3 生物量  41
  4.2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41-47
    4.2.1 景观要素面积变化分析  43-44
    4.2.2 景观类型格局指数分析  44-46
    4.2.3 景观水平格局指数分析  46-47
  4.3 生物量调查  47-51
    4.3.1 样方调查  47-50
    4.3.2 生物量空间形态及现状  50-51
    4.3.3 生物量损减  51
  4.4 水土流失预测  51-56
    4.4.1 预测时段划分  52
    4.4.2 可能造成的土壤流失量及新增土壤流失量预测方法  52-54
    4.4.3 土壤流失量预测结果  54-55
    4.4.4 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55-56
  4.5 综合影响分析  56-58
第五章 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措施  58-61
  5.1 水土保持方案  58-59
    5.1.1 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58
    5.1.2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58-59
    5.1.3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59
  5.2 生态恢复及保护措施  59-61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63
  6.1 结论  61-62
  6.2 展望  62-63
参考文献  63-65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65-66
致谢  66

相似论文

  1. 5种园林花卉对Cu2+胁迫的耐性评价研究,S68
  2. 基于GIS的保山市土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X826
  3. 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分解和重金属形态的影响,S153.6
  4. 基于GIS和模型的区域生态农业评价研究,S-0
  5. 三种水生植物生长对土壤性状和根际氮、磷耗竭的影响,S154.4
  6. 铁、锰等微量元素对栽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的影响,S567.53
  7. 施氮量对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氮素利用及氨挥发损失的影响,S562
  8. 福建海坛岛主要防护林树种的生物生产力研究和土壤养分特征分析,S727.2
  9. 水土流失治理区马尾松林生物量遥感研究,S791.248
  10.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S158
  11. 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S147.2
  12. 不同改良剂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S154.3
  13. 不同单因素条件下稗草生殖分配及生殖分株数量特征研究,S451
  14. 能源微藻小球藻的污水培养条件研究,X173
  15.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化,X321
  16. 基于人类行为下的生态环境构建,X171
  17. 生态政治研究,X321
  18. 土壤盐分对棉田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S562
  19.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20. 化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哲学思考,X820.3
  21. 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F205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电工技术 > 发电、发电厂 > 各种发电 > 风能发电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