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产品内分工对中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作 者: 王恒
导 师: 马野青
学 校: 南京大学
专 业: 国际贸易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外贸不平衡 垂直专业化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些年全球经济呈现出两个新特征,这两个特征相互联系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性质。第一个特征是生产全球化不断加深导致产品内分工的盛行,第二个特征是中国近十年来激增的外贸规模和贸易不平衡现象。产品内分工是近年来学术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最初的概念定义、案例分析到现在的作用因素和相关数理模型的考察,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日趋完善。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近两年内相关领域文献大量涌现,说明产品内分工的分析对我国来说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将案例分析、理论分析以及实证分析相结合,分角度、分层次阐述了产品内分工的发展情况及其与外贸不平衡的关系。文章采纳Hummels度量垂直专业化的方法测算了我国1984-2009年对外贸易的VS比率,以该比率为自变量并结合其他影响因素,从外贸顺差的角度分析了VS比率对中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产品内分工是影响我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同时国民生产总值、工资水平、外商直接投资也是我国外贸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在结尾部分给出了对外贸易发展的策略,强调要利用产品内分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同时推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绪论  7-20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及其意义  7-9
  第二节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回顾  9-10
  第三节 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7
  第四节 论文思路与框架  17-18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8-20
第二章 产品内分工的定义、案例及动因分析  20-32
  第一节 产品内分工的定义  20-21
  第二节 产品内分工的案例  21-23
  第三节 关于参与产品内分工的理论分析  23-32
第三章 产品内分工与外贸不平衡的关系  32-42
  第一节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整体现状分析  32-33
  第二节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外贸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形式及特征  33-39
  第三节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顺差的产生机理  39-40
  第四节 产品内分工背景下影响外贸顺差的其他因素  40-42
第四章 产品内分工与外贸不平衡的实证研究  42-53
  第一节 测度产品内分工的几种方法回顾  42-43
  第二节 基于Hummels模型的构建与使用  43-45
  第三节 数据的计算及结果分析  45-47
  第四节 模型变量的选取  47
  第五节 模型的检验及结果分析  47-53
第五章 相关结论及政策建议  53-56
  第一节 相关结论  53-54
  第二节 政策建议  54-56
参考文献  56-63
致谢  63-64

相似论文

  1. 垂直专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F424
  2. 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加工贸易影响研究,F752.68
  3. 中国参与产品内分工,F752.6
  4. 附加价值来源转化:基于技术进步与分工深化的研究,F279.2
  5. 产品内分工对广东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分析,F427
  6. 东亚产品内贸易模式及中国的应对策略,F752
  7. 中国工业行业垂直专业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F224
  8. 基于产品内分工的我国加工贸易升级研究,F752.68
  9. 产品内分工、中美贸易失衡与双边贸易利益,F224
  10. 国际生产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影响研究,F224
  11. 垂直专业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效应分析,F424;F249.2
  12. 产品内分工视角下我国消费电子产品贸易研究,F426.6
  13. 基于产品内分工理论的加工贸易升级问题研究,F752.68
  14. 我国制造业垂直专业化生产与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关系研究,F426.4;F224
  15. 产业垂直专业化分工影响因素研究,F114.1
  16.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的贸易绩效分析,F224
  17. 产品内分工与山西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研究,F752.68
  18. 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平衡问题研究,F752.7
  19. 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F427
  20. 论产品内分工与贸易,F752
  21. 产品内分工与贸易下中国经济增长研究,F752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