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从《世说新语》看晋人的淡美趣尚

作 者: 梁愿
导 师: 刘绍瑾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清淡 平淡 陶诗风格
分类号: I206.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7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淡”美,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审美风格的重要一格,至赵宋时期发展成熟。其标志是“淡”美于赵宋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范畴。将老庄的恬淡思想发挥为一种审美趣尚的文化传统,早于晋宋时期已经开始。《世说新语》就展现了一种由淡泊超脱的人生理想而来的淡美趣尚。同作为“淡”美,晋人的淡美趣尚与赵宋平淡美其实并不相同。陶诗平淡风格在晋宋时期不被关注,却成为赵宋平淡美诗学得以建立的阐释基础,并在此时被推崇至极,这一事实很好地表明了二者实有区别。以往的研究也注意到了晋人淡美趣尚的特征所在,多将其界定为“清”,但一般只是根据现象来概括,很少从深层原因上挖掘“清”的内涵。这里,文章在与“淡”美的成熟形态——平淡美的比较当中,进行晋人淡美趣尚的特征归结,旨在更加突出其特征之内涵,并从深层原因上为“清”的界定找到依据。二者的比较是以陶诗的接受问题为切入点来完成的。首先从陶诗风格对晋宋时期的主体风貌之背离,与对赵宋时期的主体风貌之切合这两方面,来说明社会思潮对两种“淡”美的不同影响。其次在民族审美心理上挖掘二者的差异。最后以“名士”与“居士”两种人生理想的不同文化昭示来为两种“淡”美的差异作一证明。总而言之,文章的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对《世说新语》中晋人淡美趣尚的具体赏析,以及晋人淡美趣尚与赵宋平淡美的比较,最终挖掘出“清”的内涵意蕴,突出晋人淡美趣尚区别于赵宋平淡美的特征所在。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7
前言:说"淡"美  7-10
第一章 《世说新语》中晋人的淡美趣尚  10-26
  第一节 晋人淡美趣尚的渊源  10-12
  第二节 晋人淡美趣尚的形成  12-17
  第三节 晋人淡美趣尚的表现  17-26
    一、对自然山水的品悟——"清风朗月"境界  17-20
    二、对自然性情的崇尚——"岩岩清峙"境界  20-24
    三、关于自然之趣的艺术思想——"丝不如竹,竹不如肉"  24-26
第二章 晋人淡美趣尚与赵宋平淡美诗学  26-35
  第一节 陶诗平淡风格与赵宋平淡美诗学  26-29
  第二节 陶诗接受问题之再探讨  29-35
    一、晋宋时期与赵宋时期的主体风貌  29-31
    二、陶诗平淡风格与民族审美心理的契合  31-33
    三、"名士"与"居士"两种人生姿态的文化昭示  33-35
第三章 清淡与平淡之归结  35-39
  第一节 清淡与平淡  35-37
  第二节 从清淡到平淡  37-39
余论:日月清朗 千古风流  39-41
注释  41-45
参考文献  45-49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49-50
后记  50

相似论文

  1. 《世说新语·文学》英译商榷,H315.9
  2. 阮籍名士形象考辩,I206.2
  3. 《世说新语》范围副词研究,I207.419
  4. 《世说新语》亲属称谓词研究,H141
  5. 《世说新语》被动句研究,H141
  6. 《世说新语》文学价值研究,I206.2
  7. 平淡之美,I207.67
  8. 《世说新语》名词同义词研究,H131
  9. 宋诗论审美异变研究,I207.22
  10. 《世说新语》人物形象分类及其文化意蕴研究,I206.2
  11. 石延年诗歌研究,I207.22
  12. 《世说新语》空语类研究,H141
  13. 刘挚及其诗歌研究,I206.2
  14. 论张先词的文化意蕴,I207.23
  15. 《世说新语》时间副词研究,H141
  16. 《世说新语》中的疑问句分析,H141
  17. 影响与契合:张爱玲与《海上花列传》,I207.42
  18. 《世说新语》所见汉末魏晋名士及其心态研究,I206.2
  19. 论“米氏云山”对现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J212
  20.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H146
  21. 《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I207.4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文学批评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