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乡村社会中的政治动员

作 者: 马磊
导 师: 冯钢
学 校: 浙江大学
专 业: 政治学理论
关键词: 治理术 土地改革 阶级 价值中立
分类号: K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07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所有政治活动的进行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革命,而1927-1949年间的国共斗争又是这一主题下最重要的政治图像。气势恢宏的革命图像背后是革命政党对民众进行的政治动员,作为一个典型的乡村国家,这种动员的场景便被限制在乡村共同体中,这使得革命如想取得胜利,作为组织者的共产党就必须有效地动员起占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如何瓦解乡村社会中既有的权力结构,从而将权威基础和民众忠诚集中于自身;如何创造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及与之配套的话语体系,从而确立起革命秩序的合法性;如何让农民在革命中得到经济、政治和人身等方面的“实惠”,从而调动起他们参加革命的积极性。这些都成为了共产党在这场乡村革命中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而这显然不是简单的意识形态和暴力所能胜任的,它需要一套精细的策略和技术操作作为支撑。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如果将视角从宏大的革命历史叙事中下移,那么延续了20多年的国共斗争可以说是一场关于治理术的竞争,共产党在乡村地区通过其治理术的有效运作,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持续性动员,并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在这场革命中,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概念,如土地改革、诉苦制度和阶级划分等,其背后都有着革命政党详细的策略考量。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5-6
Abstract  6-8
1. 引言  8-14
  1.1 写作缘由  8-9
  1.2 研究现状综述  9-12
  1.3 研究方法  12-14
2. 治理术——概念的界定及其适用性  14-18
3. 治理技术的缺乏——缺乏整合与动员的乡村社会  18-23
  3.1 晚清乡村治理及其"内卷化"  18-20
  3.2 辛亥革命后的乡村治理及失序  20-21
  3.3 革命需要治理术  21-23
4. 土地改革——资源汲取与权力渗透  23-31
  4.1 土改叙事中的"话语—现实"矛盾  23-25
  4.2 土地改革与资源汲取  25-28
  4.3 通过土改的权力渗透  28-31
5. 消解与重构——阶级划分  31-36
  5.1 消解宗族权力  31-33
  5.2 重构乡村社会  33-36
6. 诉苦制度  36-42
  6.1 弥合社会现实-革命话语的差距  36-38
  6.2 心灵的归顺  38-41
  6.3 诉苦制度的革命效果  41-42
7. 结语  42-44
参考文献  44-45

相似论文

  1. 马克思和谐社会思想研究,A811
  2. 《最蓝的眼睛》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I712.074
  3. 建国初期河南省土地改革运动研究,K27
  4. 中产阶级趣味与底层欲望再现修辞,F713.8
  5. 西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思想逻辑,B089.1
  6. 文革主流小说中的乌托邦色彩研究,I207.42
  7. 论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A841.6
  8. 阶级惯习、阶级品味与阶级轨迹,C91-06
  9. 南宋农民负担研究,K245
  10. 伪满时期东北农村土地关系与阶级关系的特征分析,K265.6
  11. 毛泽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及其当代启示,A841
  12.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B515
  13. 中国共产党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探析,D239
  14. 新中国新疆土地改革研究,K27
  15. 萨特人的需要学说研究,B565.53
  16. 论梁漱溟的伦理本位思想,B82-09
  17. 平民意识的觉醒,J832
  18. 陕甘宁边区减租减息运动研究,K265
  19. 黑人英语与美国黑人电影,J905
  20. 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简论,B089.1
  21. 论资本主义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历史与现实,F091.9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