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岁超重、肥胖人群的分布、体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 刘敏学
导 师: 李卫平
学 校: 山东体育学院
专 业: 运动人体科学
关键词: 成年人 BMI沿海城市 logistic回归分析 体质特征
分类号: G804.4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研究目的:研究分析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岁居民的分布状况、体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成年人超重、肥胖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采用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指定的体质监测器材及调查问卷,于2010年5月对山东省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日照)2740名40-59岁成年人进行体质测试及问卷调查;根据2003年3月国家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颁布的《中国成年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行)提出的评定超重与肥胖的标准,对受试者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上臂皮褶厚度、肩胛部皮褶厚度、腹部皮褶厚度)、机能指标(安静脉搏、收缩压、舒张压、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素质指标(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进行测试。最后通过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研发的数据采集软件提取数据,利用SPSS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岁居民的总体超重率是48.3%,总体肥胖率是22.8%。不同性别之间超重率及肥胖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年龄分布上,山东省40-59岁沿海城市居民总体超重率与肥胖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各年龄段之间男性超重率高于女性,男性50岁之前的肥胖发生率高于女性,50岁之后女性高于男性;对于不同工作种类,城镇体力劳动者超重率高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两者经卡方检验不具显著性差异(Χ2=1.832,p=0.176>0.05);城镇体力劳动者肥胖率低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两者经卡方检验具高度显著性差异(Χ2=8.730,p=0.003<0.05);对于受教育程度,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岁居民总体超重率随学历的提高而增加,而肥胖率正相反。经相关性分析,年龄对BMI的影响最大。2.肥胖者总体达标率低于超重者与正常者。形态指标方面,同一性别超重与肥胖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超重与肥胖组的各项机能与素质均低于正常组,而以肥胖组最低。除个别指标外(安静心率、肺活量、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不同性别BMI与各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关系。3.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超重的独立因素有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静态活动,影响肥胖的独立因素有受教育程度、熬夜、生活压力及工作状态。研究结论:1.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岁居民中超重/肥胖者所占比重较大,男女超重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男性肥胖率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这与其生活方式有关,女性则随着年龄增长出现升高趋势,这与其生理等因素有关。2.不同工作种类人群超重率城镇体力劳动者小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肥胖率城镇体力劳动者大于城镇非体力劳动者,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工作方式、生活状况和饮食习惯有关。女性肥胖率随学历的提高而降低,这与其健康意识及所掌握肥胖知识有关。男性超重、肥胖者多为文化程度较高者,这与其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有关,建议关注文化程度高的男性与文化程度低的女性。3.超重、肥胖者应适当控制腰围;超重、肥胖者肺功能较低,心肌承受持续负荷的能力较差;肌肉相对力量较低,其中女性的平衡能力较差。4.体力活动及生活习惯等是干预超重、肥胖的重要因素,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是预防控制超重、肥胖的重要措施。

全文目录


摘要  7-9
ABSTRACT  9-11
1 前言  11-32
  1.1 问题的提出  11-13
  1.2 文献综述  13-31
    1.2.1 肥胖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13-17
    1.2.2 肥胖产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17-18
    1.2.3 肥胖对生理机能的影响  18-20
    1.2.4 超重、肥胖与相关疾病  20-23
    1.2.5 超重、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  23
    1.2.6 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特点  23-27
    1.2.7 影响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因素及相关行为  27-31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前景  31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1-32
  1.5 研究创新点  32
  1.6 研究假设  32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36
  2.1 研究对象  32-33
    2.1.1 研究对象的样本构成与抽样方法  32-33
    2.1.2 超重、肥胖人群的筛查标准  33
  2.2 研究方法  33-36
    2.2.1 问卷调查法  33
    2.2.2 实验法  33-34
    2.2.3 统计学处理  34-35
    2.2.4 研究技术路线图  35-36
3 研究结果  36-54
  3.1 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 岁超重、肥胖人群的分布状况  36-40
    3.1.1 总体及不同性别的超重、肥胖率  36-37
    3.1.2 不同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  37-38
    3.1.3 不同工作种类的超重、肥胖率  38-39
    3.1.4 不同文化程度的超重、肥胖率  39-40
    3.1.5 BMI 与各种社会/人口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40
  3.2 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 岁超重、肥胖人群的体质特征  40-49
    3.2.1 总体体质状况  40-41
    3.2.2 超重、肥胖人群的身体形态  41-42
    3.2.3 超重、肥胖人群的身体机能  42-43
    3.2.4 超重、肥胖人群的身体素质  43-44
    3.2.5 BMI 与形态、机能及素质指标的相关关系  44-49
  3.3 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 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49-54
    3.3.1 影响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 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49
    3.3.2 影响山东省沿海城市40-59 岁成年人超重、肥胖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49-54
4 讨论  54-59
  4.1 关于影响超重、肥胖人群的人口/社会学因素的分析  54-56
    4.1.1 年龄及性别因素对超重、肥胖的影响分析  54-55
    4.1.2 工作种类及受教育程度对超重、肥胖的影响分析  55-56
  4.2 关于超重、肥胖对身体形态、机能及素质的影响的分析  56-58
    4.2.1 超重、肥胖对身体形态的影响分析  56
    4.2.2 超重、肥胖对身体机能的影响分析  56-57
    4.2.3 超重、肥胖对身体素质的影响分析  57-58
  4.3 关于影响超重、肥胖人群的行为因素的分析  58
  4.4 建议  58-59
  4.5 研究局限性  59
5 结论  59-60
参考文献  60-66
致谢  66-68
附录  68-76
  附录 1 关于 40-59 岁成年人的体质测试方法  68-76
  附件 2 关于 40-59 岁成年人调查问卷内容  7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76

相似论文

  1. 新疆博州地区成人睡眠障碍与睡眠习惯调查,R740
  2. 结直肠手术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656.7
  3. 甘肃汉族体质特征与群体遗传学指标研究,Q983
  4. 农民工未成年子女犯罪成因和预防,D917
  5.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研究,D924.1
  6. 论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的缺陷及对策,D925.2
  7. 女性尿道横纹括约肌肌球蛋白重链同源分子表达谱的初步研究,R695.1
  8.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分界值在诊断嗜酸粒细胞鼻息肉中的价值,R765.25
  9. 国际人权框架下的未成年人权益保障研究,D922.183
  10. 论成年人监护制度,D923
  11. 长沙市2-4岁儿童婴幼儿龋流行情况调查及相关因素的研究,R788.1
  12. 儿童弱视发病相关因素的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R777.44
  13. 铅暴露早期对成年大鼠视网膜神经元BACE-1表达及下游产物Aβ产生的影响研究,R749.16
  14. 儿童肺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R726.5
  15. 长沙市某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714.246
  16.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R571
  17. 高频超声及CDFI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的Logistic回归分析,R445.1
  18. 论罗尔德·达尔儿童幻想故事中的奇幻世界,I561
  19. 未成年人不起诉制度研究,D925.2
  20. 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研究,D925.2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体育 > 体育理论 > 体育基础科学 > 运动人体测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