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L-1单用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作 者: 曾祥萍
导 师: 王玉强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中药学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AL-1 抗菌作用 生物被膜 群体感应系统 联合用药
分类号: R28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44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穿心莲内酯(Andro)是中药穿心莲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肿瘤、降糖以及其它药理活性。AL-1是我们设计合成的全新穿心莲内酯衍生物之一,前期抗菌活性研究发现它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A)生物膜的形成和减少其毒力因子的产生。本研究在前期实验基础上,将单独应用以及同临床上用于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良好疗效的链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磷霉素联合应用,深入探讨AL-1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希望获得具有独特作用机理的全新抗菌药物,并为指导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联合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应用标准微量二倍稀释法测定AL-1、Andro、穿琥宁、链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磷霉素最低抑菌浓度,分别观察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定性观察AL-1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3.应用结晶紫染色法定量测定AL-1单独和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影响;4.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研究AL-1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胞外多糖分布和存在状态的影响;5.应用硫酸-苯酚法定量测定AL-1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胞外多糖的作用,探讨AL-1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理;6.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测定AL-1单独及联合用药后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绿脓菌素和蛋白水解酶活性的情况,探讨AL-1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的作用。结果1.天然Andro和其衍生物穿琥宁(CA)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直接抗菌活性,但我们合成的新化合物AL-1在一定程度上却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AL-1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表面纤维连接结构的形成和黏液的分泌,阻止成熟生物膜的形成;与阿奇霉素等抗生素联合用药后,载体表面菌体黏附明显减少,没有粘液样物质产生,细菌多呈散在分布。3.AL-1单独应用可以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其抑制作用较相同浓度的Andro更强;AL-1联合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后,其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作用显著增强。4.染色后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AL-1可以减少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胞外多糖,菌落分布稀疏,其作用显著强于等浓度的Andro;AL-1联合阿奇霉素等抗生素后对细菌胞外多糖的形成、分布产生的影响较它们单独使用时更加明显。5.AL-1以及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单独作用后,铜绿假单胞菌单位细菌所分泌的胞外多糖均明显减少;当AL-1与抗生素联合用药后,其对胞外多糖蛋白复合物形成的抑制作用显著强于单独使用AL-1及其它抗生素的作用。6.AL-1可以显著降低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绿脓菌素的产生和蛋白水解酶的活性;AL-1联合阿奇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和红霉素对绿脓菌素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加;AL-1联合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还能明显降低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结论穿心莲内酯衍生物AL-1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而其亚抑菌浓度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有强烈的抑制作用,与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磷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联合用药后,对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有协同作用。AL-1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产生胞外多糖,阻碍其聚集形成微菌落,干扰其群体感应密度系统,抑制毒力因子绿脓菌素产生和蛋白水解酶的活性,而且其作用强于母体化合物穿心莲内酯,与阿奇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联合用药,还能协同产生抑制作用。说明我们合成的AL-1可能是通过以上几种途径发挥其生物膜抑制作用的,并且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10
abstract  10-12
缩略语表  12-13
前言  13-15
  1.细菌形成生物膜是导致细菌耐药性越来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解决细 菌生物膜形成及耐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3
  2.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极易形成生物膜,造成严重难治性感染的主要致病 菌之一,其生物膜形成与群体感应密度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13-14
  3.穿心莲内醋及其衍生物常用于临床抗菌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进一 步研究其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14-15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5-44
  1.穿心莲活性研究及应用进展  15-24
    1.1.中药穿心莲的传统研究  15
    1.2.穿心莲内酯活性研究进展  15-21
    1.3.穿心莲内酯临床应用进展  21-23
    1.4.穿心莲内酯的药代动力学  23
    1.5.穿心莲内酯毒副作用  23-24
  2.细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24-30
    2.1.细菌生物膜  24-26
    2.2.细菌生物膜的致病性和耐药机制  26-29
    2.3.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疾病的防治  29-30
  3.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研究进展  30-34
    3.1.铜绿假单胞菌生物特性  30
    3.2.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及结构特点  30-31
    3.3.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耐药性  31-32
    3.4.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32
    3.5.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防治策略  32-33
    3.6.影响铜绿假单胞菌及其生物膜的抗生素及作用机制  33-34
  4.穿心莲内酯抗菌活性研究进展  34-36
  参考文献  36-44
第二章 AL-1单独及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4-57
  1.实验材料与仪器  46-47
    1.1.实验材料  46-47
    1.2.实验仪器  47
  2.实验内容与方法  47-49
    2.1.AL-1和其它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实验  47-48
    2.2.扫描电镜观察AL-1单独和联合用药对P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8
    2.3.结晶紫染色法研究AL-1单独和联合用药对PA生物膜的作用  48-49
  3.实验结果与讨论  49-53
    3.1.AL-1及其它药物的MIC  49
    3.2.扫描电镜观察AL-1单独和联合用药对PA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9-52
    3.3.AL-1单独和联合用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定量影响  52-53
  4.小结  53-55
  参考文献  55-57
第三章 AL-1单独及联合用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机理  57-73
  1.实验材料与仪器  59-60
    1.1.实验材料  59-60
    1.2.实验仪器  60
  2.实验内容及方法  60-61
    2.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AL-1单独和联合应用对胞外多糖的作用  60
    2.2.苯酚硫酸法定量测定AL-1单独和联合应用对胞外多糖的影响  60-61
    2.3.AL-1单独和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产生毒力因子测定  61
  3.实验结果与讨论  61-68
    3.1.定性观察AL-1单独和联合应用对PA胞外多糖形成、分布的作用  61-64
    3.2.AL-1单独和联合应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生物膜胞外多糖的作用  64-65
    3.3.AL-1单独和联合应用对QS系统和毒力因子的影响  65-67
    3.4.AL-1对铜绿假单胞菌QS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67-68
  4.小结  68-70
  参考文献  70-73
第四章 总结  73-75
  1.全文总结  73-74
  2.论文创新点  74
  3.展望  74-75
致谢  75-76
附录  76

相似论文

  1. 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睫状沟水平间距的临床评价,R770.4
  2. SOFC密封材料热循环性能研究,TM911.4
  3. 热处理对铸造Al-Cu-Ti-(La)合金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TG166.3
  4. 液态模锻过共晶铝硅合金组织及性能,TG319
  5. 半固态/热挤压过共晶Al-Fe合金热处理机理研究,TG166.3
  6. AlTi细化剂对Al-Mg2Si复合材料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TG27
  7. Al-Si-Cu-Nd铸造铝合金的微观组织及疲劳性能,TG136.1
  8. 钪对铝镁硅合金板材组织与性能的影响,TG146.2
  9. 挤压变形Mg-Al-Zn-Y合金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TG379
  10. 挤压铸造对过共晶Al-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TG249.2
  11. SiCp/Al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TB332
  12. 高度近视眼屈光因子的观察研究,R778.11
  13. CD8~+CD28~-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554.6
  14. 第三组元改善Al、Pb界面结合状况及其材料性能的研究,TG146.21
  15. Mg-Al合金早期时效过程分析与第一原理及分子动力学研究,TG156.92
  16. 锌—铝机械镀过程铝粉活化作用的研究,TG174.44
  17. 含Ag的Al-Cu-Mg耐热铝合金热模拟、热暴露与蠕变行为研究,TG132.33
  18. 二元合金脱溶沉淀过程的微观相场模拟,TG111
  19. Ti-Al层状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工艺与性能的研究,TB331
  20. 第二相引入对方钴矿热电性能的影响,TB34
  21. 高导热绝缘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TB33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中国医学 > 中药学 > 中药药理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