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动态增强CT与PET检查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诊断价值的对照研究

作 者: 王冰
导 师: 申洪明
学 校: 济南大学
专 业: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关键词: 肺癌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动态增强扫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分类号: R73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2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诊断肺癌患者纵隔肿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并与PET检查对肺癌患者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材料与方法选取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短径≥10mm)的肺癌患者80例,先进行常规CT平扫检查,并对感兴趣区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动态扫描时间为:注入对比剂后30s、60s、90s、120s。80例检查对象中59例的扫描图像符合条件且有病理结果可循,故纳入研究对象中。59例肺癌中,纵隔肿大淋巴结共158个(转移性淋巴结120个,非转移性淋巴结38个)。检查完成后,对图像中的感兴趣区进行靶重建得到处理后的图像,并测量原发灶及淋巴结的CT平扫及增强各期像密度值。用Excel软件分别勾画出各自的时间—密度曲线,并分型:I型为速升—平台型,II型为缓慢上升型,III型为平坦或浅波浪型,IV型为速升—速降型。结果与活检、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诊结果做对照。以病理分型为相关因素进行分组,分析纵隔肿大淋巴结的增强特点及增强曲线形态;并分析纵隔转移淋巴结的时间—密度曲线与对应肺癌原发灶曲线的相关性。计算相关统计学指标分析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肺癌患者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另收集在我院行PET检查并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肺癌患者80例。61例图像符合条件,其中纳入研究的纵隔肿大淋巴结共166个。患者行常规PET检查前空腹6小时以上,常规测空腹血糖,并调节空腹血糖至6.4mmol/L以下。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 ,(5.55~7.40MBq/Kg),平静休息60分钟后行PET/CT扫描。双盲法测定纵隔肿大淋巴结的SUV。以SUVmax≥2.5作为阳性判断标准。分析(18)~F-FDG PET检查方法对肺癌患者纵隔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结果1.肺癌患者纵隔转移与非转移淋巴结的平扫密度分别为43.95±10.44HU、41.23±8.77HU。即肺癌患者转移与非转移性纵隔肿大淋巴结的平扫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2>0.05)。2.肺小细胞癌、肺鳞癌、肺腺癌、肺腺鳞癌的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CT平扫密度分别为34.73±5.90HU、43.79±5.08HU、53.81±8.77HU、41.56±8.41HU。肺鳞癌和肺腺鳞癌两组间的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CT平扫密度差异(P=0.344>0.05)没有显著性;余本研究中不同肺癌类型的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CT平扫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3.肺癌患者纵隔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净增强值分别为29.05±15.21HU、49.06±14.88HU。肺癌患者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增强程度低于非转移性纵隔肿大淋巴结(P<0.001)。4.肺小细胞癌、肺鳞癌、肺腺癌、肺腺鳞癌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净增强值分别为21.76±9.15HU、31.25±7.01HU、27.28±6.12HU、42.79±7.27HU。不同肺癌病理类型的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增强程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5. 97.5%的肺癌患者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TDC形态表现为I型、II型、和III型,百分比分别为28.33%、36.67%、32.5%,只有2.5%的转移性淋巴结的TDC形态表现为IV型。86.84%的非转移性纵隔肿大淋巴结的TDC形态表现为IV型,另外I型、II型的TDC各占5.26%、7.9%。6.不同肺癌病理类型的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TDC形态构成比的分布略有差异。小细胞癌组中半数以上(58.0%)为III型;鳞癌组中半数以上(59.26%)为I型;腺癌组中半数以上(54.84%)的为II型。以上三种病理类型的TDC形态分布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 94.17%的肺癌患者纵隔转移性淋巴结的时间—密度曲线都与对应肺癌原发灶的TDC形态相符。肺小细胞癌、肺鳞癌、肺腺癌组的转移性淋巴结的TDC与原发灶相符的百分比分别为96%、92.59%、90.32%。8.以淋巴结强化曲线形态与原发灶相一致作为转移的诊断标准,判断肺癌患者纵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7%、86.84%、95.76%、82.5%。9. 18F-FDG PET检查中,以SUVmax≥2.5为阳性判断标准,判断肺癌患者纵隔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68%、75%、89.92%、76.6%。结论纵隔肿大淋巴结的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可以反映出纵隔淋巴结的强化方式、特点以及强化曲线形态,并能与原发灶做对比分析;与(18)~F-FDG PET检查方法相比,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或相近。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纵隔淋巴结的检查中可以协助肿瘤分期,提高诊断正确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HRCT扫描结合MSCT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R816.4
  2. SPECT肺灌注显像指导食管癌放疗计划对肺功能保护价值的研究,R735.1
  3. 125I粒子植入对晚期肺癌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R734.2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5. 5-Aza-dC对肺癌SPC-A-1细胞p16、MGMT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的影响,R734.2
  6. 肺癌患者癌组织和血浆p16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去甲基化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和p16基因转录的研究,R734.2
  7. 联合检测血清TPS,CEA,CYFRA21-1,NSE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734.2
  8. 能谱CT对泌尿系结石化学成分分析的实验研究,R691.4
  9.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R734.2
  10. RNA干扰抑制ERCC1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敏感性的影响(体外实验),R734.2
  11. 非小细胞肺癌CVATS肺叶切除133例分析,R734.2
  12. 老年Ⅲ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预后分析和化疗评价,R735.3
  13.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R734.2
  14.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及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R734.2
  15. 解氏肺癌二号方对小鼠Lewis肺癌伴胸水治疗价值的研究,R734.2
  16. 磁共振扩散成像在淋巴结病变定性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研究,R445.2
  17. 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研究,R521
  18. 2006~2010年某院肺癌病案中M8000/3编码者相关特征分析,R734.2
  19. 趋化因子受体CCR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R734.2
  20. 硅化合物SILA409对人小细胞肺癌GRP78表达及与VP-16耐药的研究,R734.2
  21. RNAi沉默TTF-1表达对肺癌A549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R734.2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肿瘤学 > 呼吸系肿瘤 > 肺肿瘤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